如何做好薪酬福利体系设计,更好实现员工激励

如题所述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引起人的积极性行为形成规律的心理机制为: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人们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更加完善的福利体系,越能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包括心理需要和物质需要,也就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
可以提高企业在员工和其他企业心目中的地位。人们都存在对比的心理,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福利也一样,如果企业的福利做得比其他企业好,对公司内部员工而言,是一种自豪,对公司外部的人员而言,则是学习和赞赏的对象。例如,美国雇主评价网站Glassdoor评出了2014年度薪酬和福利待遇最好的25家美国公司,谷歌排名首位。谷歌一位高级软件工程师对Glassdoor表示:“公司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福利待遇相当高。去年,我们团队去了太浩湖(Tahoe)、拉斯维加斯和夏威夷。公司为员工所创造的环境让我们恋恋不舍。”这种在员工和其他企业心目中的地位的提高,在无形之中也可以提升其他方面的竞争力和综合水平。
提高员工对职务的满意度。例如,GE将员工基本工资的40%投入用于各项福利政策,可以让员工感受到公司的人性化,感受到公司对员工关注与支持。而且每隔两年GE公司会对员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满意度调查,所给的反馈也比较针对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在很大程度上都获得了员工比较高的评价。
现代中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福利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很多企业的福利政策并没有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通过广泛地调查和研究,华恒智信研究团队发现很多企业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倾向,这些不良倾向降低了企业福利政策的应有的激励作用。
一是全员均享福利倾向。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有享受福利的权利,即所谓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劳动报酬上的任何差别,否认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而它的危害也是非常显著的:①严重挫伤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力求上进的精神。②劳动付出和所得之间的不平衡,不利于员工的团结。③助长员工的懒惰思想,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二是官本位倾向,表现为职位越高,福利越多。一旦“官”成为了本位,那企业里也就只能剩下一个标准:领导与职工对比,领导永远都是对的。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的压迫下,一些基层员工的福利就得不到保障,员工的需求在领导眼里无足轻重,导致基层员工幸福感不断下降,埋怨不断增多,基层无越来越无效率、无热情。官本位倾向在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最为典型,例如,2009年5月出版的《科学》杂志披露,三鹿奶粉在三聚氰胺丑闻曝光之前,曾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其第一获奖人并非企业的科研人员,而是企业领导。
三是企业福利长期化、固定化的倾向。长期化是指企业在制定了一套福利体系后便很少改动,不随着企业发展变化来改动;固定化是指福利内容一直停留在比较早期和基础的层面上,不随着员工需求的提升和社会发展形势变化。福利体系无任何弹性可言,问题自然就会越积越多。
这三个倾向都不能适应快速变革的企业发展形势,影响了企业福利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大的受害者不仅是职工,而是企业本身,不合理的福利体系实际上是在牺牲企业的发展前景。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专家的研讨,华恒智信团队建议好的福利政策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福利内容上体现出因人而异的多样性,为不同员工提供不同的福利组合。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析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企业员工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在很多需求上是各不相同的,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清楚员工的福利,按照他们的岗位及绩效,给予相对应的福利。
第二,福利要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点,为企业需要鼓励的人才分配更多的福利,使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的福利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可以体现企业的价值导向。企业实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福利措施,也更能对症下药解决自身遇到的福利问题,让员工更有福利归属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0
要做好薪酬福利体系设计,实现员工激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职位分析: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分析,确定薪酬和福利待遇的差异化,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 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和奖励,将绩效与薪酬和福利挂钩,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3. 工资福利制度:建立科学的工资福利制度,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福利等,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

4. 职业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建立良好的晋升制度和流程,鼓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能力水平。

5. 奖励机制:为员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完成一定的业绩和任务后,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旅游、培训、礼品等。

6. 福利待遇:提供多样化的福利待遇,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带薪休假、健身房等,以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7. 加强沟通和反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让员工了解企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同时及时给予员工反馈和建议,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