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国古代提花机的运作原理和现在的计算机程序是一样的?

如题所述

提花机是我国古代的纺织机器。

商代以前,我国织出的布在纹样上比较简单,大多是平纹或者非常简约的几何纹。后来,为了使织物更加美观,古人开始用挑花杆来挑花。这种机器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现在编织毛衣时在上面挑织图案。这种方法比较原始,挑织的图案和花纹也比较简单,工作效率低下。这样的机器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

两汉时,人们发明了多综多蹑的提花机,综指的是吊起织物经线的装置,蹑指的是脚踏板。

织布时,一蹑可以控制一综来织出花纹。花纹越复杂,需要综的数目越多,两片综能织出平纹,3到4片综能织出斜纹,5片以上的综则能织出繁复的缎纹。相应地,要织出越复杂的花纹,需要的脚踏板数也越多。

记载西汉逸闻轶事的《西京杂记》中记叙,巨鹿人陈宝光的妻子在大司马霍光家传授织布的技术,她用的机器居然有120个脚踏板,工作效率极高。这种大型提花机又叫花楼机,可以织出非常复杂的花纹和图案。不过,花楼机虽然工作效率高,但工人们基本还是依据经验来提花。

后来,织物上的提花图案越来越复杂,综的数目也相应地越来越多,织物上经线和纬线的布局也越来越难,仅凭人工技艺和经验,让几十种颜色的经线和纬线互相搭配,并且要形成各种纹样和花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尝试用一种固定的方法来约束经线和纬线的走向以及布局。

那时的织匠们制出了“花本”,把复杂的制作织物花纹的流程,都固定到一个模板里。每种纬线穿过时经线应当提起还是沉下,都在花本中被固定,任何花纹的编织样式都可以在花本中被保存记忆,然后在提花机上还原出来,这与现代计算机的程序记忆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后来,人们又用线制花本代替竹制花本,能够更好地贮存提花程序,可以高效地编织各种复杂的纹样。经过唐、宋两代的改进,提花机发展得非常完备,一直沿用到近代。

总结:

我国的提花技术大约在元朝末年传入西方。1801年,法国人贾卡在中国提花机的基础上,采用穿孔纹版代替了花本。而最早的计算机数据输入采用的正是打孔读卡的方法,它的输入方式与经线、纬线的“输入方式”很是接近。因此可以说,我国古代的提花机给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提供了更直接的灵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5
因为现在计算机程序就是按照古代提花机的运作原理而制作的,所以这两个在使用上面是一样的。
第2个回答  2021-06-25
因为两者都是有一定的固定程序的,非常的正常,一板一眼的,很工整。
第3个回答  2021-06-25
因为现在计算机的程序,都是从古代的一些机械制造中,将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第4个回答  2021-06-25
因为都是采用打孔的方式的,这个方式是有着很好的效率的,而且这个原理也是很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