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盟军的敦刻尔克奇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5

1940年5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40万英法联军主力,在德军的重重包围下开始全面从法国的敦刻尔克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联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退行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时候撤退并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成为反败为胜的关键转机。

在德军陆空火力的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只用了九天时间撤出33.8万多人的部队,这个数字是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最初预计的11倍还多,由此创造了“敦刻尔克奇迹”。

敦刻尔克大撤退同样让这批获救的英法联军,成为日后诺曼底登陆的中坚力量,在欧洲战场上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崩溃。

为什么会有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10日,德军开始对欧洲进行闪电袭击。于是就在看似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后面分布着40万英法联军。

结果德军出其不意地绕到联军身后进行包抄,将他们从西、南、东三面围堵在了敦刻尔克海滩。于是向北面的英吉利海峡撤退,成为英法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

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什么能够成功呢?

第一,直接指挥官威廉·坦南特巧用现场环境。

坦南特到达敦刻尔克之后,发现一艘用于撤退的驱逐舰可以容纳600人,如果通过小型船只转运士兵,必须花费12个小时才能载满一艘大舰艇。这样的登船速度太慢了。

这时,在敦刻尔克入口处的两条防波堤进入了坦南特的视线。这条防波堤长1280米,宽两米。虽然西边的防波堤已经被德军炸得残破不堪,而东边的基本完好。

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这条防波堤不就是最好的登船栈桥么。因为通过防波堤直接登船,只需要20分钟。

就是这条防波堤在整个撤退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在最后的两天时间里,共撤退了13万人,这几乎是奇迹般的数字。

防波堤登船

就像一战时的加里波利撤退行动一样,此次营救计划完成了战争史上的又一次“胜利”大逃亡。

第二, “停止前进”命令是德军故意放水?

就像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偷袭珍珠港、占领马尼拉和马来亚一样,希特勒从5月10日开始以12天的闪击战迅速攻下欧洲各国,围困40万英法联军。

可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希特勒却于24日突然向德军指挥官海因茨下达了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

于是,包围圈暂停了步步紧缩,这就给英法联军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进行布防和撤退准备。直到31日,希特勒再次下令展开地面攻势时,联军的撤退任务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那么,希特勒为什么会下这道指令,难道他故意放水?

其实是有两方面因素影响了他的判断。一是现实问题:敦刻尔克战事已经明朗,德军要为下一步作战保存装甲部队的实力。而且这一地区多沼泽,不利于陆军装备出行。

二是德军高层内斗的结果。这就不得不提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了。这位老兄看到刚刚通过闪电战征服波兰、突击阿登高地的陆军高层隆美尔、曼施坦因风光无限。可不能再让陆军抢了敦刻尔克这场决胜之战的功劳。

于是,空军主动请令,代替陆地进攻,改为空袭。

第三,老天帮了大忙:接连大雨、大雾阻止了大规模空袭。

德军的装甲部队虽然暂停了进攻,但代之而来的空军破坏力仍然不容小觑。

1940年5月28日,天刚朦朦亮,一阵轰鸣声从远处传来,德国的轰炸机来了。

40万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弹丸之地,随便一颗炮弹落下来,都会造成不小的伤亡。可让空军司令戈林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天阻止了他立功的机会。敦刻尔克上空很快就起了大雾。最终,德国的空军因为无法看见地面目标,只好带弹返航。

电影《敦刻尔克》场景

在整个敦刻尔克撤退行动中,因为连续的大雨、大雾天气,德国空军只是在其中的两天里进行过大规模轰炸,其余几天只是零星进攻。这才没有给地面上忙于撤退的联军带来毁灭性伤亡。

第四,倾巢出动的英国皇家空军有效掩护。

30日,持续了两天的大雾天气结束了。随着天气的放晴,德国空军开始了新一轮轰炸。数十架“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扑向敦刻尔克。

就在这个时候,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机出现在了敦刻尔克上空。在他们的穷追猛打下,德国空军开始逃散。有的飞行员一天出动三四次,使敦刻尔克海滩上空自始至终都有英军飞机,保障了撤退工作的安全进行。

据统计,整个撤退期间,英国空军以损失106架战机为代价,成功击落了德军140架飞机,有效掩护了地面上的撤退大军。

同时,由蒙哥马利组成的陆军抵抗阵线和后卫的法军阵营,也起到了很好地掩护撤退效果。

第五,全国征集的“蚊子舰队”冒死支援。

在敦刻尔克的滩头,一排排撤退士兵正艰难地向1.6公里之外的舰艇游去。由于没有转运工具,第一天的营救工作只完成了7000多人的目标。于是,总指挥拉姆齐向全国发布了征船通知。

正当浸泡在海水里的士兵精疲力竭时,海平面上一大片黑点奔向他们的方向,而上空时不时就投下了敌军的炮弹。这些黑点就是冒着生命危险赶来的志愿小船,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船队,被称为“蚊子舰队”。

志愿船队的到来让撤退速度大大提高,仅5月28日这一天,联军一共有17万人撤回了英国本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