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中的忍是什么意思?

有哪位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先在这谢谢了。

  佛教中所说的“忍”一般指“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蜜中的第三种。意思是忍受他人侮辱或迫害等,而不起愤怒心。忍的程度从浅到深分为五种:生忍、力忍、缘忍、观忍、慈忍:
  1、生忍:恶缘逆境出现时,人们没有办法逃避,没有一点招架之功,百般无奈只好把它忍耐下去,然而这种忍耐是在外力的压迫下作出的选择,心如刀绞,非常痛苦。“忍”字是心上一把刀,因此叫生忍;
  2、力忍:恶缘逆境出现时,不跟它正面发生冲突,而是借助各种方便法门,用最大的力量,退一步,让三分,把它压一下。例如:逆境加身时,可一心称念佛号,借佛号的力量把嗔恚心压下去。但是修行不到一定层次,不能放松警惕,防止嗔心东山再起,因此称作力忍;
  3、缘忍:恶缘逆境加身之时,应用智慧来观照,即运用十二因缘观照,为什么无故挨打受骂,其中必定有种种原因,必是前生恶缘成熟,如果作受报想,作还债想,这样就是再大的逆境也不生嗔恨心,而心甘情愿去面对,因此叫缘忍;
  4、观忍:恶缘逆境加身之时,行者以空观智慧来观察四大体空,了知身心无我可得,既然连我也没有,哪里还有什么我被打挨骂的逆境呢?亦即能空的我相与所空的逆境二者完全是空的,如此观照,嗔恨心自然不会发生了,因此称观忍;
  5、慈忍:恶缘逆境加身之时,菩萨行者不但不生嗔恚心,反而生大慈悲心,对加害者哀怜愍念,认为这人愚痴可怜,将来必受果报。我应该用佛法方便教化他,让他觉醒,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因此叫慈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9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修道中的忍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所谓修道忍辱,是于诸业障中出离之做。佛说忍者,乃过而有道、有所求、有所得称之为忍。若过而无道、无所求、无所得,称为愚痴,不称为忍。
譬如:有青蛙生于诸恶井底,蛇于虹倪随时斗杀欲啖,是蛙因故寻求逃离,逃离之做为蛙之修道,为逃离故,遇所有害不与之争斗,只奔出路,最后得出,以故不予理睬、不予争斗者,如是之作,称为过而有出,称之为忍,若是蛙与之争斗则不能出离,不称为忍,若是蛙不求出离,却又不与之斗,随遭命丧称为愚痴;又如有人欲求金银,其路凶险,忽落悬崖命悬一线,是人虽身为荆棘划伤流血,亦不能分离荆棘,若分离荆棘必落谷底死于非命,是人为求活命故不理睬荆棘所害,之一心求出,最终活命,于是之做称为过而有出,称之为忍。
善知识,佛说得成于忍者,乃为皈依三宝修道出离者说,乃具大众为求大义之,舍却诸所受小害,不与为破,得所求之事之意。
坐下弟子,汝等当知,入吾门下,为求佛道,诸事若与汝等成害或障碍,当以过之为法,必获成道。切勿与之纠缠,不能成过而之相,当忍辱得道。谛深2015,2,10日应弟子代群中声闻问。
(因群里有人表个人执见,“小时看一些武打片,尤其是有关少林的,和尚经常忍着,不管对方是打是骂。就觉得干嘛不还手,有这么好的武功。其实现在想想,就应该这样,因为出家僧人是修佛的,菩萨行有六波罗蜜其一为忍辱,且佛法以为万法皆空,别人对待你的其实都是虚幻不实,如若回应,反倒堕入因果,不得解脱了。”) 关于“万法皆空”师父以前已做开示“莫着空有”,关于“什么是修道中的忍”师父做如上开示。
第2个回答  2010-01-29
楼主可以参考《央掘摩罗经》:佛弟子中“忍辱第一”的沙门陀娑和央掘摩罗的对答。如下:

尔时尊者沙门陀娑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见央掘魔罗心生随喜,以偈叹言:
奇哉央掘魔,善修殊胜业,我今发随喜,宜应修忍辱。

尔时央掘魔罗以偈问言:
云何为世间,成就第一忍?云何生忍辱?速说决所疑。

尔时沙门陀娑以偈答言:
栴檀涂右臂,利刀斩左手,等心不倾动,能生最上忍,
是则名世间,堪忍上调伏。

尔时央掘魔罗复说偈言:
若说如来藏,显示诸世间,无知恶邪见,舍我须无我;
言是佛正法,闻彼说不怖,离慢舍身命,广说如来藏,
是名为世间,堪忍上调伏。呜呼沙门陀,修习蚊蚋行,
不能知出生,最上忍方便;蚊蚋亦堪耐,饥渴寒热苦,
陋哉蚊蚋忍,无知宜默然。

略解:
尊者沙门陀娑来到法会,顶礼佛足后,也对央掘魔罗,心生随喜赞叹说:“奇哉!央掘魔罗,善于修积殊胜的事业,我随喜你,你现在很适宜修忍辱。”央掘魔罗问他说:“什么是世间的忍辱,如何成就呢?”
沙门陀娑回答说:“栴檀涂右臂,利刀斩左手,一点都不心动,这样才能生出最上的忍辱。”
央掘魔罗批评沙门陀娑说:“沙门陀娑,你并不知道:听佛说,这个世间只是如来藏所显现的,并不是真实不坏的,乃至,众生所认为的这个“我”都是假的,能如此听佛说了以后,心里面没有恐怖的,这个才是世间最上等的忍!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3个回答  2010-01-29
忍辱:不合理的才叫做忍辱~~反之~你打人一拳~别人回你一拳~这是应该被打的~不算是忍辱~
忍辱 是对 想要修炼上天堂的人 提出的条件~对於不想要修炼上天堂的人 是不用勉强的~
修行 随时都会有考验的~
第4个回答  2010-01-30
舍利弗尊者受母亲辱骂(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不瞋恚,有德行,持戒,不贪爱,调伏身心,
证得最后身的人(注),我称之为婆罗门(偈400)

有一次,佛陀在竹林精舍时,舍利弗和一群比库前往那罗卡村他母亲的家去化缘。他母亲邀请他们进去接受供养,但当她拿食物给舍利弗时,她说:「你这吃剩菜剩饭的人!你抛弃所有的财富,出家做比库,你毁了我们!」她接着拿食物给其他比库时,也粗鲁地说:「你们总是把我的儿子当作侍从,现在吃吧!」舍利弗一言不语,只是保持他一贯高贵的沉默。回到精舍后,比库们向佛陀报告,舍利弗耐心忍受生身母亲的诃责。佛陀说,阿拉汉绝对不会生气,也绝对不会失去性子。

注:阿拉汉弃绝所有的贪爱,不再轮回,所以是最后身。

断绝‘嗔恨’,就是‘忍’。因为他不再会‘恨’,更不用‘忍受’不必要的包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