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小巧是某中学初三学生,2005年9月的一天,在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他看见小偷正在偷一乘客的钱包

材料一:小巧是某中学初三学生,2005年9月的一天,在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他看见小偷正在偷一乘客的钱包,就上前抓住小偷,结果,被小偷打伤,住进了医院。材料二: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在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将原来的“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改为“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删去了原来“见义勇为”的字眼,代之以“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救自护’”。我们一起来讨论:“见义勇为”该不该删掉?(1)你赞成以下三种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只选择其中一种回答)学生甲:我认为应删除“见义勇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乙:我认为不应删除“见义勇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丙:我认为应把“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帮小巧想两个与小偷作斗争的好办法。

(1)我赞成甲的看法。 因为:中学生年幼力薄、经验不足、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我赞成乙的看法。 因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赞成丙的看法。 因为:这样既不会使未成年人作无谓牺牲,又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2) 提醒被偷的乘客,加强防备(或叫其它乘客一起与小偷做斗争);拨打110电话报警 ;建议司机把车开去派出所,将小偷抓获。
(答案要点全面,意思对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