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表格比较区别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如题所述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Cu2+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

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将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将4~5滴CuSO4溶液滴入2mlNaOH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4、鉴别物质不同:

斐林试剂用来鉴别还原糖,双缩脲试剂用来鉴别蛋白质。

扩展资料:

斐林试剂的作用:

斐林试剂是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在1849年发明的。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斐林试剂与单糖中的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的作用:

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多肽),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斐林试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双缩脲试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4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点不同:

1、溶液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它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Cu2+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

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试剂使用时,先将 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将4~5滴CuSO4溶液滴入2mlNaOH溶液中),而后立即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2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4、鉴别物质不同:

斐林试剂用来鉴别还原糖,双缩脲试剂用来鉴别蛋白质。

扩展资料:

斐林试剂的作用:

斐林试剂是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在1849年发明的。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斐林试剂与单糖中的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双缩脲试剂的作用:

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与铜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双缩脲反应。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多肽),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络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缩脲试剂

百度百科-斐林试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4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0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