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区别是什么?

哥特不仅有建筑更设计了其他很多领域,包括服装,配饰,影视
巴洛克式是不是只是指建筑?》
巴洛克式我知道在建筑上外形追求自由,大胆奔放。在其他领域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文艺复兴前后产生的风格
除了哥特式、巴洛克式】还有其他的吗?

1、起源不同

哥特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

“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发展于欧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区。

2、特征不同

哥特式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

巴洛克式的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3、领域不同

哥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

而巴洛克艺术则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扩展资料;

哥特式音乐特点:早期的哥特式音乐充斥着沉郁厌世的情调,冰冷刺骨,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对于传统音乐极端蔑视。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展现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从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

评价: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特式

百度百科——巴洛克艺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31
您的问题很大哦。
可以复制粘贴的内容我就不写了,见谅哈。

1.巴洛克不仅仅是指建筑形式。音乐、服饰、文学等领域也有这种风格。
特殊的意义到不一定,基本上都是你所提到的。
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巴洛克兴盛于路易十四王时代,这个时代背景其实很有意思。
2.文艺复兴前后的风格,具体到建筑上来说,之前是哥特式,然后是文艺复兴式建筑,之后是巴洛克式,再之后是洛可可式。
文艺复兴式建筑带有复古主义的倾向。

本人所知有限,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0-01-30
还有 杀马特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巴洛克——17世纪到18世纪初期,巴洛克艺术在欧洲盛行一时,这与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确立起强大的封建君主统治,也与当时教会势力的增强有关。巴洛克艺术表现出的风格——威严和力量,正好符合这个统治的要求。源于意大利,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得到巨大发展。17世纪,意大利开始流行巨大、沉重、怪异的建筑。粗壮高大的柱子和屋顶雕像的大量使用,给人以恢宏、壮丽、豪华的感觉。以宏伟富丽著称的凡尔赛宫及其花园,就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

洛可可——18世纪前半期,洛可可风格宫殿装饰的奢靡华美,沙龙的建筑和内部结构,追求柔和、优雅、轻盈、温馨的艺术效果。建筑类型由巴洛克的富丽堂皇的宫殿转变为小巧优雅的别墅。装饰风格有金碧辉煌变为潇洒灵巧。

哥特式——历史悠久,中世纪就有了。这种风格正常人难以接受。主要是阴暗、高贵、华丽、诡异。代表建筑有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这是我最喜欢的风格。

对于巴洛克式以及洛可可式当然形容建筑比较多
建筑之外当然也可以,就像哥特在服装音乐方面一样
巴洛克——服装方面色彩奔放,不拘泥于形体,很多将军服就是。明亮的红黄搭配,给以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没有很多碎花边。
洛可可——服装上以明亮的金色黄色为主,现在的很多大蓬蓬的婚纱就是这个样式。一部分按照形体紧身(腰,手臂)以方便行动。向袖口裙摆则用大花边给人华丽的感觉

累死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1-30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9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