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议论文问题

如何写段落论证过程。
以及如何找中心论点。
请各位不要复制,希望简单明了

模式一: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
由议论文的三要素引入议论文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材料+评论+小结
示例:
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绽放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319字)
优点: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材料典型;分析紧扣中心,鲜明贴切,小结深化主题。
是相对比较成功的议论文段
观点—— 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
材料—— 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分析—— 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
小结—— 归纳,点破主题
(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点题、点话题、点话题关键词;篇首点、篇末点、篇中段

模式二、四段十二句,一篇满分作文搞掂!
例: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两道作文题。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务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1995年高考题)
请认真读读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讨论一下这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1)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
(2)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3)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康的品格。(4)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5)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向他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最终忧郁而死。(6)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了我们发展,使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德的形成。
(7)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想要发展,必须博采各国之长,正视自己的不足。(8)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9)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使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不是承认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10)两者比较,道理昭然若揭。
(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应当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收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材料作文一般采用“引述材料”的开头方法。但切忌照抄和啰嗦。本文为我们作出了示范。
第一段(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第二段(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
这个开头,小巧明快,可谓凤头。
第3段,用了(3)(4)(5)(6)四句话,联系历史论证,构成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3)句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一个分论点。(4)(5)句举例。(6)句议论。这是个常用的议论语段模式:提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在这论证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这就会使文章肤浅。本文作者不但举例典型,且在举例后扣住事例,扣住论题,从周瑜的史事中挖掘出嫉妒的危害和对人们的启示,议论精当。我们要有这种“议论的意识、习惯”防止“有例无议”的毛病。
另外:本文的例子,来自课本,课本是一个论据宝库,要好好开发。
第四段也用了(7)(8)(9)(10)四句话,(7)既注意了过渡,又提出了一个论点,承上启下,用笔十分经济,写法绵密。这一点很值得学习。(8)(9)(10)句的论证结构与上段相同,但内容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一、由上段的“反面例证”转向“正面例证”,而且从“个人存亡”转到“社会发展”,由“小”到“大”,逐层深入。二、由史实转向现实,这既达到了题目“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这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文章最后一段收篇。(11)句,作者用一句名言收拢上文两层论证。有以一当十之效。(12)句十分严密,一呼三应。前一分句呼应反面论证一段,后一分句呼应正面论证一段进而呼应开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联系自我”,可谓一石三鸟,真可谓“豹尾”!

写作点拨:
这篇文章的示范性,可模仿性极强。
整篇文章,4段,12句。首段引入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收拢和照应,中间两段论证,正反对比,每一段又由“立——摆——议”三层组成。一篇满分作文12句话搞掂,看来,写议论文并不难。

模式三 中心论点+分论点式。
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
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可以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4、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可以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模式四 中心论点+三联系(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我)+结尾
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偏向于举例论证;第三段,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第四段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第五段结尾。
这是议论文“化大为小”的简单高效实用的一种模式,这个模式能使内容充实。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模式五 层进模式
 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这是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可收到逐层深入之效。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
 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能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模式六 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简述材料,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七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辩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辩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可能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但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嗦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泛的毛病。

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结构:
第1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2段,举例论证,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3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4段,辩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5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6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要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掌握了这一常规写法,可从上面几种模式中选择一二种,反复练习,我们写议论文就不会摸不着边际无从下手了。如果我们再通过反复练习,加强材料的积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写出好的议论文是轻而易举的事。

一、论点分解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有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对立统一等几种。下面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绍,以供同学们在具体的作文中,针对作文的特点选择而用。
1、横向式分解
①对论点修饰语作分析。如:
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A.德育对学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为哪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B.衡量学生将来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的重要标志是智育
C.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D.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对论点中有关词语的关系作分析。如
论点:学和问应紧密结合起来。
A.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各门技术,不懂之处就要多问。
B.问的目的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又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习。
③联想与论点有关的人和事(由古而今,由小到大,由此及彼)。
论点:办事要从根本出发
A.掌握知识,学习文化,要从根本出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B.建设祖国,引进外资,要从根本出发:引进外“智”。
④分析提出论点的意义。
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
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2、对比式分解
即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如
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A.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B.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纵向式分解
①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C.首先要承认困难。
D.其次是不怕困难。
E.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②从三个层次对论点设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或“怎么样”还有再分解的余地。
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2、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B1。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2。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B3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C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C1。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C2。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③挖掘所论问题的原因、后果、危害、实质等,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题目:在感于《扫盲表彰会》
3、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
4、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事。
5、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4、辩证式分解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整理。
论点:正确对待妒嫉心。
A.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B.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C.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二、整体布局
文无定法,但有常规。中学生写议论文,先要掌握基本常规,由一而始,举一反三,然后再千变万化。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材料(由头)
引论—→方法 ②过渡
③论点
①立(分论点)
第一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摆(道理)
本论 → ①立(分论点)
分两层 第二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议(道理)
①总结上文
结论 →方法
②发出号召
(说明:本论部分通常在两至三个论证段,如果有第三个论证段,写法同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1、找论点
中心论点的提出一般有五种方式:
第一种,文章的题目本身是个明确的判断,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的题目往往不是论点就是论题,如果是论题,就从文中找出能对题目涉及的问题有明确看法的句子)
第二种,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第三种,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
第四种,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总论点。
第五种,原文没有明确表示论点的语句,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少数议论文)。
2、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事)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原理、定律等。(引的话)
特例:事例中有话某人说了一句什么话。
这种要看这句话的用处,如果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则属道理论据,
如果是在事件中表明一定作用的,也就是为事件服务的,则属事实论据中的一部分。
3、论证过程:
要诀:采用什么论据,通过什么论证,证明了什么观点
格式:举……例子,证明了…… (事实论据)
引了……的话,证明了…… (道理论据)
不可忽略的:在论证过程中如出现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也要在论证过程中提及。最后写出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如: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从什么角度(方面)证明作者观点的?
如果是几段文字,要分别概括出每段的中心,
如果是一段文字,则要看这段文字可以分几层,每层的中心是什么,
每段或每层的中心,就是作者论证的方面或角度。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答题要点:文章内容,生活实际,自己感受,缺一不可。
要诀: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 生活中(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
+ 我认为(对以上两点的自己的看法)
6、锻接题:(可出现在三种文体中,非只在议论文中,是本次中考必考题型)
步骤:1)阅读锻接材料,分析和原文的锻接点(即相关的内容)
2)分析锻接材料与原文的关系
A对比
B类比
3)分析锻接材料对原文起的作用
A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B对原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4)审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看就从几则中概括共性,还是选一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锻接材料的内容,还须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1-15
2
第3个回答  2010-01-15
写议论问不要凭空议论,要有论点,也就是要一事一议
第4个回答  2010-01-15
先确定自己要写的论点,再确定要用的论证方法,围绕这些一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