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很小的黑蚊子

在四川有很多的一种很小的黑色的蚊子,它没有一般的蚊子那样的长脚和长嘴,人眼能看到的就只是一个小黑点而已。在夏天太阳大的时候更多,似乎不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人被咬后很痒,还会起个大疱。很多人都说就叫黑蚊子,有人说是伊蚊,不是伊蚊哈。我不晓得其它地方有没有,但是好像在蚊子的分类里没发现到有它。有没朋友知道这种蚊子啊,有它的学名最好了。只有5分,不好意思。
感觉不是很像呢,那种小蚊子不长啊,飞起来就像是在晃一晃的。热的时候多,早上和黄昏的时候都不什么了。


蠓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为一类体长1~3mm的小型昆虫,成虫黑色或深褐色,俗称“小咬”或“墨蚊”。

蠓是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图20-20)。

卵:长纺锤形,长约0.5mm,表面有纵列突起的小结节。卵产出时为灰白色,渐变深色。在适宜的温度下,约经5天孵化。

幼虫:细长,呈蠕虫状。分为4龄,一蛉幼虫长近1mm,四龄幼虫约5~6mm。头部深褐色,胸、腹部淡黄色。各体节有短毛,最后一节的毛较长。幼虫生活于水中泥土表,以菌、藻类以及一些原生动物为食。在27±1℃时,22~38天化蛹。

蛹:分头胸部和腹部,体长2~5mm。早期淡黄色,羽化前呈深褐或黑色。头胸部前端有眼1对,背面有呼吸管1对。腹部具刺和结节,最后一节有两个尖突。蛹不活动,可见于水中或稍有积水的淤泥中,约5~7天羽化。

雄蠓吸食植物汁液,仅雌蠓吸血。雌蠓吸血范围较广,在不同的种类有一定的倾向性,有的种类嗜吸人血,有的种类嗜吸禽类或畜类血。绝大多数种类的吸血活动是在白天、黎明或黄昏进行。成虫多栖息于树丛、竹林、杂草、洞穴等避风、避光处。当温度、光照适合且无风时,成虫即成群飞出。蠓的飞行能力不强,一般不超过0.5km,其活动范围限于栖息地周围300m内。吸血蠓类交配时常有群舞现象。交配后吸血,约3~4天后卵巢发育成熟产卵。通常雌蠓一生产卵2~3次,一次产卵量约50~150粒。

蠓生活史所需的时间与温度关系密切。在夏季约需一个月,通常一年可繁殖2~4代,视种类与地区不同而异。雄蠓交配后1~2天便死亡,雌蠓的寿命约一个月。一般以幼虫或卵越冬。

与疾病的关系

蠓叮吸人血,被叮咬处常出现局部反应和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更重要的是蠓可传播多种疾病。目前已知蠓可作为18种人畜寄生虫的媒介和可携带20余种与人畜有关的病毒。在我国,蠓与人体疾病的关系了解得尚不够清楚。在福建和广东,曾于自然界捕获的台湾拉蠓体内分离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但该蠓是否可作传播媒介,尚有待证实。

防制

蠓的种类多,数量大,孳生范围广泛,防制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

1.在有吸血蠓类地带野外作业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可涂擦驱避剂,或可燃点艾草、树枝,以烟驱蠓。

2.在人口聚居区,应搞好环境卫生,填平洼地,消灭孳生场所;对成蠓出入的人房、畜舍和幼虫孳生地的沟、塘、水坑等环境用二二三、马拉硫磷或溴氰菊酯等进行滞留喷洒。

3.出现局部肿、痒时,可用10%碱水或氨水或用清凉油擦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2
这种小飞虫叫“蠓”,城里面照样有,有的地方还很多。

夏季的傍晚,在一望无际的草甸上和稠密的森林中,常常无声地飞舞着一团团小黑虫。数量之多,使人从远处看去犹如烟雾上升。不论人、畜,只要置身于它们活动的地区,身上都会出现斑斑点点,浑身奇痒,这就是有名的吸血昆虫——蠓类,俗名也叫小咬、墨蚊、糠蚊等。个体小危害大是蠓为害人类的一大特点,在我国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在东北林区、草原中数量尤其多。吸血蠓的种类在全世界已知有一千多种,我国已知也已有约150种。它们虽然体小而不善飞但吸血凶恶。由于其孳生数量大,常成群叮咬,又且无声使你防不胜防,叮咬以后又决不撒嘴,直至吸满肚子,才畅然飞去。由于其叮咬时分泌的酸性液体极有刺激性,对某些反应过敏的人来说更是奇痒难熬,妇女和儿童以及非本地居民尤其反应更强烈,往往由于搔破皮肤引起感染,形成溃疡、红肿,行动都十分不便。蠓还能传播很多人、畜疾病。据统计蠓还能传播下列疾病:鸡痘、马癣、牛流行热、非洲马瘟、牛出血热、禽类疟虫病、丝虫病、马脑炎、兰舌病、卡他性绵羊热、土拉伦斯病及引起马、牛的早产、死产、怪胎等。
  一只雌蠓一生可产卵2-4次,一次一只虫就可产50-150粒卵,在一个地区每年蠓可发生1-4代。蠓类样子长得有一点象蚊子,但个子小的多,腿也短,飞起来也不会象蚊子那样威武的鸣叫。很多种类翅膀上斑斑点点布有一些不同花纹的小黑点,以表示它们属于不同的门户。它们也有一个针状的尖嘴,但也比蚊虫的短。只有一点和蚊虫一样,那就是只有雌虫才吸血,吸血完全是为了发育、生殖的需要。不吸血,卵就不能成熟,为此它们才对人、畜展开了强大的攻击。为了对付蠓类的袭击,多年来人们想了很多方法,但总起来看都是以防为主。过去人们用点燃的草木熏烟来驱赶它们,今天人们以涂抹防蚊蠓的各种驱避剂来使它们不敢近身。防蚊帽和蚊帐虽然可有效地防止蚊虫的叮咬,却不能阻挡身体更小的蠓类的自由出入,想利用这种办法防蠓,只有将纱孔直径减到0.75毫米以下时方才有效,这么密的纱,通风性能显然极差,往往也不受暑热中人们的欢迎。从理论上讲,人们可以处理蠓类孳生地着手来防治它们,但蠓类王国的孳生地之广阔是不允许人们从整个地区去下手的,因此只好把范围局限到有人类活动的居住区周围。在这里将污水,污泥处理干净。
蠓类有生儿育女的场所,同时清除杂草等蠓类栖息的场所,便它们无处藏身。从长远角度考虑,要结合扩展耕地、改良土壤等治理它们。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1、o型血招蚊子 虫子
2、多用香皂洗澡,流汗多蚊子容易咬,香皂碱性中和蚊子的毒液
3、配合吃维生素b1,这是医生的药方,我也招蚊子也o型血,医生给我开的药方就是吃维生素b1,挺有效。
4、还有我的土方法,就是一直开着风扇对着自己吹,蚊子就不咬了,越强劲的风扇越好,蚊子站不住就不会咬你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1-11
蚊蚋。
就是蠓啦。
第4个回答  2010-01-11
那是吸血的那种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