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09-28
马可孛罗〔公元1254—1324年〕,又译作马哥波罗。意大利旅行家。他出生在意大利商业城市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尼古拉孛波罗和叔父玛窦孛罗都是威尼斯的巨商,常在地中海东部一带进行商业活动.
一次在布哈拉,有伊儿汗国朝觐蒙古大汗的使臣路过,约尼古拉兄弟前往中国。 二人便随同伊儿汗国使臣骑行一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和赏识,并派他们代表元朝政府,随同蒙古使臣出使罗马教廷。在中途得知教皇已死,新教皇尚未选出,兄弟俩便顺道回威尼斯探家。。尼古拉在威尼斯家中住了二年,便携带著马可孛罗回元朝复命。
公元1271年,他们从威尼斯出发,渡过地中海,沿丝绸之路东进,途经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国,越帕米尔到达东方,又取道新疆、甘肃东行。他们在甘州〔即甘肃张掖〕居住了一年。在此期间,曾游历过今额济纳旗、西宁等地。然后东北行经宁夏、陕北等地,历时三年半,于公元1275年到达元朝上都,以后又到达大都〔今北京市人这时,马可孛罗年仅二十岁左右,因其父、叔的关系,得以接近忽必烈。
由于他年轻有为,聪明伶俐,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并熟知元朝的礼仪, 加上他能说会道,知识渊博,善于揣摩和迎合他人心意,因而深受元世祖的宠信,长期在朝廷担任要职。他在元朝任职达十七年之久,忽必烈曾派其为钦差大臣先后巡视过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并任扬州总管三年;他还参与外交活动,代表元朝政府出使过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尼、爪哇、苏门答腊等国。因此,他很熟悉当时中国各地和亚洲各国的情况,也熟知元朝的许多重大事件。
公元1292年,马可孛罗父子离开中国,从海上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历时两年零两月到达波斯。不久,意大利的两个商业大国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争夺海上贸易权与通道,爆发了战争。马可孛罗作为威尼斯的巨商,参加了威尼斯舰队。1298年9月,在一次与热那亚人的战斗中,马可孛罗受伤被俘。在热那亚监狱中,他请同狱的作家鲁恩蒂谦用法语笔录了他二十多年在方各国的经历和见闻,这就是著名的《马可孛罗行纪》〔又称《东方见闻录》〕。
这个抄本一问世,便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并被传抄和翻译成数种文字。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通往亚洲大陆的陆路交通路线,介绍了中国、中亚、西亚及南亚地区的地理状况和繁荣富庶景象,介绍了东方高度发展的文明和文化,使欧洲人大开了眼界,被当时人称之为"世界一大奇书"。七百多年来,吸引了亿万读者。其中对敦煌、酒泉、张掖,对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可做燃料的"黑石头"〔煤〕,均有不少的记载。这本书也是研究中国、研究丝绸之路的珍贵史料,并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也有一定影响。
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自幼便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为一种探险旅行的渴望。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
是风景秀丽的著名水城,也是商贸繁荣之地,诞生过许多闻名于世的巨商。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可罗马可、叔父马菲奥,曾在世界各地进行商贸活动,周游过许多国家,于1260年曾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
国,直至1269年才返回威尼斯。他们在中国时,受到了忽必烈的礼遇。
以下是马可一生的简介
年代 年龄 生平大事
1269 15 四月,波罗兄弟回到威尼斯,首次见到马可,马可之母已逝。
1270 16 年底,波罗家三人离开威尼斯,向元朝出发。
第2个回答 2006-09-29
● 王彼得(1323年)威尼斯报道
威尼斯闻人马可波罗去世了。这位
享年70岁的旅行家临终仍然坚持他有关
东方的所有叙述,都“童叟无欺”,完
全属实。
一名见到马可波罗最后一面的教士
说,老波罗气息奄奄地表明他没有欺骗
这个城邦的人。“他说,他只是没把另
一半所见所闻讲出来而已。”
教士尼希奥原是要马可波罗承认,
他那本游记全是一派胡言。
马可波罗17岁时离开出生地——威尼斯,游历了25年后,才在29
年前(1295年)带着一大堆财富和东方的故事回来。他告诉家乡的人,
他大半岁月在蒙古帝国生活、旅游甚至当官。
这个靠马匹和剽悍牧民建立起来的世界最大帝国,势力遍及整个
亚洲和东欧大片地区。但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对它所知有限。
教会的东方“观念”,不是那里空无人烟,就是说住的都是野兽
和妖魔。当然,在一般基督徒心目中,和妖魔打交道是灵魂的堕落。
马可波罗却带回了完全不同的版本。作为第一个足迹横跨亚洲大
陆的欧洲人,他告诉老乡们,蒙古可汗并不可怕,他还很希望直接和
欧洲贸易。而更为重要的是:可汗政权的根基地中国,拥有远远在欧
洲之上的文明。
这些东方故事,主要写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全书共四卷,问
世后被大量翻译、出版,成为中世纪最畅销、影响欧洲人最大的游记
著作。
当然,游记也引发大量争议。一些威尼斯人说,“那是他在波斯
商旅的营帐中听来的”。当时做买卖能去到波斯,已是“天的尽头”
了。
圣马克广场附近卖水果的蓬皮耶里回忆说:“马可回到威尼斯时
,没人认得他,也不相信他的话。看他一身鞑靼人服装,还说他是冒
认的。不过,后来他掏出宝物,大家才不得不信。”
当时,马可波罗“东方博览会”的展示品有象牙、玉器、瓷器、
丝绸以及纸币等,消息很快地掀起轰动。他告诉威尼斯人:“任何人
,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及冒险到遥远的东方,便可从黄金、珠宝、丝绸
和香料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不论有没有夸张,很多当地人确实对东方感到好奇,或有了致富
的梦想。
船夫佩拉林虽不识字,没读过游记,不过他说故事听到他心痒。
“如果我还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我一定到东方去碰碰运气。”
钦佩马可波罗的不只威尼斯人。随香料船抵步不久的一名阿拉伯
商人私下说,丝路的使用,是蒙古人给阿拉伯人的特权,威尼斯如果
和中国直接贸易对他们不利。不过,他说,自己对马可波罗的毅力,
和他冒险、进取的精神非常的敬仰。他说:“你要知道,从这里去到
中国,走一趟要好几年啊!”
特写
欧洲首个中国通
商人、官员、旅客、冒险家、军人、语言天才、讲古佬……你要
什么身分,马可波罗都有。
他生命的过程太精彩了,以至由他讲述,比萨作家鲁思梯谦笔录
的游记,轻易成了中古欧洲最畅销的著作。
这名游记的最原始版本《世界奇异录》作者,这样评论他的“故
事人”:“从上帝创造亚当到现在,从没有人,无论是基督徒、异教
徒、鞑靼、印度人或任何种族的人,像马可波罗那样到过世界那么多
地方观察和探险,知道那么多的奇风异俗。”
1271年,父亲和叔父开始他们第二回的东方之旅。那次告别威尼
斯的,还有17岁,对欧洲以外的世界充满好奇的马可。
3人先到以色列,再穿过叙利亚、伊朗、阿富汗,翻过帕米尔高
原,走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新疆,然后是甘肃……1275年才走到北
京不远的行宫上都,见到当时很渴望了解欧洲的元顺帝忽必烈。
旅途中,马可波罗曾因高原缺氧而病了一年多。其他必须克服的
凶险包括沙暴、雪崩、干旱以及土匪等。他们也多次在瘟疫区,以及
十字军和伊斯兰教徒的冲突地带死里逃生。
忽必烈很钦佩3人的毅力。对聪明、好学,懂得东方风俗和语言
的马可波罗更是器重。在元帝国生活的10多年里,马可波罗最高做到
扬州总督,也出使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
1292年夏天,利用护送蒙古公主到波斯(今伊朗)的机会,波罗
家3人从泉州出发,花了3年多时间,才奇迹般的回到威尼斯。
带回许多东方珍宝的马可波罗成了富豪,人称“百万君”。但同
时也得了“百万谎言的人”的称号,因为很多威尼斯人认为他的“天
方夜谭”不可尽信。
他的游记说,前南宋首都杭州,有10个庞大市集、房屋160万栋
、工场14万4000家……
欧洲人视胡椒为奢侈品,杭州人每天却消耗4740公斤,这简直是
“人间天堂”嘛!另外,他说城内石桥有1万2000座之多,桥下都可
通大船!试想,水乡威尼斯的人,怎咽得下这口气?
游记中提到的亚洲城市超过100个,叫欧洲人吃惊的描述还很多
,例如他说看到了喷油的泉(巴库的油田)、可燃烧的石头(煤)、
用轻巧的纸张来作货币(钞票)……
铁匠奇劳洛说,他打死也不信。“大家卖命工作,都为了铜币或
银币,给一张纸,谁肯收呢?”
但自称看过马可波罗拿出珠宝的船主佐罗说:“如果不是鞑靼的
国王,谁能给这么多财富?”
评论
如果中国也有“西游”记
马可波罗骗了当时的威尼斯人?
大概没有一本游记能引发如此多世纪的争论。时至今日,还有怀
疑者如英国图书学者伍德所说的:“故事太精彩了,但……就像很多
伟大的历史传奇,记载的都是神话。”
她说:“如果马可波罗真到过中国,为什么最重要的事物如长城
、茶、筷子、方块汉字、女人绑小脚……全给漏掉了?”
也有学者翻查了中国文献。他们的最大疑点是:中国史官的记录
,就像记流水帐那样详尽,可是马可波罗连名字都没出现过。
扩大了欧洲人地理和心灵视野
不过,这些意见,改变不了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的正统看法,
更改变不了游记扩大了中世纪欧洲人的地理和心灵视野这一事实。
在马可波罗之前,威尼斯人认为他们是地中海甚至是整个基督教
世界中最富裕的城邦;都叫“地中”海了,不是世界的中心是什么?
但这位伟大旅行家却指出,在东方,还有一个更大的文明和权力
中心,加上了一些夸大的叙述,他的游记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
的东方情意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以致欧洲经历变革
,在科技、工业、军事上开始出头时,他们对世界的所知,远胜过所
有竞争对手。
事实上,欧洲人拥有的第一张精确亚洲地图,便是参考马可波罗
游记制作的。有人因此认为:帝国主义和东方学是同一天诞生的!而
马可波罗是这一切“单向学习”的启动者。
这里有两个奇想。一是:如果马可波罗看到的,不是“马上得天
下”的蒙古帝国,而是较早文弱的宋朝,或稍迟封闭、僵化的明朝,
西方是不是不必等到船坚炮利了,才来打一场鸦片战争?而中国近代
史的进程,是否也将大为推前?
二是:千年不遇的马可波罗不是威尼斯人,而是出生杭州或北京
。
15世纪郑和下西洋,最远也只到了非洲。假设在欧洲人搞文艺复
兴、大航海事业或工业革命时,就有“中国的马可波罗”写了一部真
正的“西游记”告诉天朝大国,并激励中国人走出闭塞,走向全球,
近几个世纪的世界史也许也要改写。
少了自己的马可波罗是中国的遗憾
总之,没有自己的马可波罗是中国的遗憾。等到大炮打到门前,
才有魏源的《海国图志》来“以夷制夷”是太迟了。
从马可波罗开始,东西方文明的天平上,倾斜角度开始倒转。不
管威尼斯以至整个欧洲有没有受骗,他们“哥伦布改变地理,马可波
罗改变历史”的说法是绝对真实的。
拾遗
马可波罗带回眼镜和冰淇淋?
走访14世纪的威尼斯,最惊讶的发现是当地已经有了眼镜的生产。
据父老说,这种“玻璃”,也是马可波罗从东方带过来的。
噢,又是马可波罗。
顺便一提,眼镜的问世,对后世影响非同小可。其中一个观点是
:它确保了“世界不被40岁以下的年轻人统治”。(得)
欧洲人要感谢马可波罗的,看来还很多。
例如,威尼斯人从没见过像中国颜料那么缤纷的作画材料,是马
可波罗让他们见识到的。
中国人是最先使用纸币的民族。还在用宝贵的金、锡、铜矿铸币
的威尼斯人,也大表诧异。
还有,要不是马可波罗把中国人的配方带回去,现代意大利人差
点就无福消受面食(pasta)和冰淇淋的美味。
未来人语:东西方两大洲距离靠拢
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带给欧洲人一片全新的知识天地。游记打
破了很多猜疑和宗教谬论,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自此两大洲的
距离,才开始拉近。
许多中世纪很有价值的地图,是参考游记制作的。欧洲后世不少
伟大航海家,受到马可波罗的鼓舞和启发。
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是一个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
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当时欧洲人相信,中国东面是一片广
阔的大洋,而大洋彼岸,便是欧洲老家了。
第3个回答 2006-09-29
追寻马可波罗,漫游东西文化
大家知道芦沟桥的英语怎麼说吗?很难想像吧!答案是Marco Polo Bridge。这座位於北京市南郊,横跨永定河的大理石桥梁,乃是金代时期所建,因为马可波罗游记中曾提及此座桥,便以Marco Polo Bridge之名流传於后世欧洲。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威尼斯商人、冒险家,也是第一个向西方有系统介绍中国的人。1271年经由现在的伊朗、中亚地区来到当时元朝的大都(今北京),晋见元朝皇帝忽必烈。其后17年间在元朝做官并游遍中国周边境内各地,1292年从泉州出发经由伊朗的伊利汗国后回国。1295年威尼斯与热那亚间爆发海战,马可波罗因参与此战於1298年被捕成为俘虏,在狱中与比萨出身的Rusticiano(多次改写亚瑟王圆桌武士传奇故事之作家)认识,向其口述个人旅行故事,再由Rusticiano撰写成《Divisament dou Monde》,即《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他在中国的沿途见闻、元初的社会情况及北京、扬州、杭州等历史名城的情况、中国东南邻邦的概况、蒙古诸汗国间的战争及亚洲北部的情况。书中盛赞东方的富庶、文化的昌明,扩展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以后的地理大发现有深远影响,更是研究中古时期地理学史、亚洲史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但,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此问题一直是学者论证及谨慎研究的焦点。大多数马可波罗相关研究专家,基本上同意或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也相信《马可波罗游记》的真实性,中国大陆的杨志玖先生、英国Henry Yule、法国Paul Pelliot均为代表,他们一方面指出《马可波罗游记》书中的缺陷与失误,但基於善意解释的出发点,甚至书中内容若非亲身经历也不可能知道如此详细具体的理由,他们还是持肯定论点。另一方面,怀疑马可波罗没到过中国的论点亦一直存在,美国学者J. W. Haeger、英国C. Clunas、Frances Wood更是其中代表,其怀疑理由主要是:1. 汉语史籍和元代的官方档案中没有留下任何有关马可波罗的直接记载;2. 书中讲述的旅程大体是由西向东,再回到西方,但路线时常中断,或是突然跳到另个端点重新开始,顺序颠三倒四,沿书中的路线进行考察,可明显得知在波斯以外的地区是不可行的;3. 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17年,书中却没提到中国许多独特的事物,如绑小脚、筷子、茶、长城及汉字。此外,此书是马可波罗被囚期间,口述他的经历,而由同时被囚禁的传奇故事作家Rusticiano记录下来。Rusticiano的写作笔法倾向於浮华夸大,原本是这个时期同类型著作的共同特色,但是这部书在欧洲被广为传抄、译介,每经一手,可能就有一些新的资料加进来,一方面造就马可波罗成为一个声名远扬的传奇式英雄,另一方面,Rusticiano写作的原始版本已经散失,各种写本或译本的内容与文字间又有极大差异,反而使得后世读者对马可波罗经历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马可波罗游记》原稿是用当时流行的中古法义混合语写成,后经不断传抄,并在传抄过程有意无意地被删略、篡改和加工,更被译成拉丁语、义大利各种方言和其他欧洲语言。原稿已佚,现存各种文字的抄本约一百四十种,其中以西班牙托莱多(Toledo)教会图书馆所存塞拉达(Zelada)拉丁文抄本最早、最完备;巴黎国立图书馆所存B.N.fr.1116抄本的语言与Rusticiano写作时相同,最接近原稿;1477年在纽伦堡出版的德文译本是此书最早的刊本。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的《Livre des Merveilles: Extrait du Livre des Merveilles du Monde, Ms.fr.2810》彩饰写本最为绚烂,内附多幅精致彩色插图。A. C. Moule和Paul Pelliot将塞拉达抄本与其他抄本进行译注,於1938年用英文合著出版的《Marco Pol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则是迄今被公认情节最丰富的版本。
这部描述亚洲宝藏的《马可波罗游记》对后世的大航海时代有著莫大的影响。十五世纪末,相信地圆说的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在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后,对东方国家丰富的金银财宝及香料怀有莫大的憧憬,於是向西航行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启了历史新纪元。当时哥伦布所持有的是一本1438~1485年间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现存於里斯本的文书馆,书中有300余处哥伦布亲笔的摘要及注解,从中可一窥当时哥伦布是多麼沈迷《马可波罗游记》!
此书之名,Moule和Pelliot的译注本及塞拉达抄本原题作《Divisament dou Monde》,英文译为《Description of the World》,中文译为《寰宇记》;在义大利,马可波罗叙述其东方游历的内容, 可能经常以百万为数,例如城市中的人口,或房舍,比起当时义大利的城市和人口,不免被视为过度夸大,因而得到「百万先生」的称号,该书则通常被称为《Il milione》,英文译为《The Million》,中文译为《百万》,国内通常只称为《马可波罗行记》或《马可波罗游记》。大陆先后出过四种汉文全译本,以冯承钧译本《马可波罗行记》(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流通最广。台大图书馆亦藏有多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兹选介如下,可供有兴趣读者选读。
第4个回答 2020-03-16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
马可·波罗各种画像与塑像(11张)尼斯商人。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三年多,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 《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记述了
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