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见面的时候会说「你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1-11

在明清的那些口语实例中,它更像是发问(“你好吗?”),或者说,用“问安”来执行的一种问候礼仪(你看,“问候”也是“问”)。我觉得这里面存在一个演化:“发问”形式的见面问候礼仪-礼仪用语的程式化-礼仪用语固定和简化为 成词、脱去“询问”的意义。这个演化过程的起始,是传统风俗中,作为见面礼仪,“问对方是否安好”(以及家人是否好、乃至年景收入等等是否好)的习俗。我觉得可以用个近似的旁证感受一下:“请安”,这东西其实和问好(“你是否安好?”)是一样的;只是为了卑自己、尊对方,所以用了请字。在清代它演化为程式化的对尊长、对平辈的问候语,在见面行礼时说①“臣某某恭请皇上圣安”(如果是写在奏折上,皇帝看后会回一句“朕安”),②“请大伯的安”(对长辈),②“请X爷的安”(平辈互礼),乃至直接说③“给您请安”,可以看出,这①②③三种用法里,口语化越来越强、“发问”的程度越来越低。我觉得从“你好吗?”到“你好”,也经历过类似这个的过程

第2个回答  2017-11-11

为了跟英语中的“How are you?”对应,在教外国人的时候,我们把”你好“作为第一句也是最常用的一句来教。导致学生无论什么时候见到老师,第一句都首先是”你好“。这是不符合母语者的交流方式的。中国人除非初次见面,或者久别重逢,其他情况很少用“你好”来打招呼。试回想一下你跟朋友,同学,同事的交往中说过多少次“你好”?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印象是因为现在语言的使用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打招呼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甚至充满随意性。受西方文化影响,随着对隐私的重视,诸如“去哪儿啊?”“去干嘛?”这样的打招呼方式也在减少当中。(其实这样的问句并没有字面的含义,只是一种寒暄的方式。答问者也不必非要据实以告,提问者也很少追根问底。)更不用说旧的普遍使用的“吃了吗?”,更是在消亡过程中了,新的约定俗成的打招呼方式还在形成。日常生活中的问候方式,现在还没有约定俗成的,但确定的是一定不是“你好”。既然没有约定俗成的,但又必须找出与外语对应的一句,貌似只有”你好“了,尽管我们真的并不常用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