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熬得越久越好吗

如题所述

汤熬得不是越久越好。

煲汤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并不是熬制所有食材都是一样长的时间,有些食材可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有一些食材可能需要的时间就比较短了。

煲汤一两个小时是最好的,因为这样可以把食材中的营养物质熬在汤里面,让人体充分吸收,同时又不会因为熬的太久而导致营养流失。

扩展资料:

日常煲汤的窍门:

1、做蔬菜汤时,应选择新鲜的嫩菜,待水烧沸后再将菜下锅,这样可保持菜味鲜、色泽好,营养成分损失也少。

2、做鸡汤时,要选用新鲜的鸡,在水烧沸后下锅,可放些葱姜等佐料,不宜放花椒等调味品,以免影响鸡原有的鲜味;用腌过的鸡做汤时,应用温水下锅;用冷冻的鸡做汤时,则应用冷水下锅,这样才能使肉鲜美可口,也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3、做鱼汤时,应将鲜鱼沸水下锅,待出锅时如能放入适量牛奶,可使鱼的肉质更加白嫩,汤鲜而无腥味,且能使鱼汤的营养价值更高。

4、做骨头汤时,骨头要冷水下锅,而且在烧制的过程中不要加水,这是因为猪骨等原料,除骨头外,多少还带些肉,一开始就用热水或开水往锅里倒,这样肉骨头的表面骤然受到高温,就会使外层肉类的蛋白质不能再充分溶解于汤中,汤的味道自然也就不如放冷水烧出来的味道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煲汤是不是熬得越久越好?

                        人民网-汤品营养多 应该怎么做才最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1

很多人都认为,煲汤越久越有营养。其实这并不一定对,食物中有许多加热容易被破坏的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不耐热成分就会随着加热而逐渐损失,一些小分子风味物质也容易被破坏。

而且无论炖多久,汤里的营养成分远远没有肉中的多。有人做过估算,5斤排骨汤中的蛋白质只与2两猪排差不多。与肉相比,汤的营养微乎及微。要营养,汤里的肉也要吃。

还有人认为,炖汤就要炖到白色浓汤才算时候到了。其实造成白色浓汤的原理是乳化反应,简单地说就是:经过长时间加热,食材中的脂肪颗粒以悬浮的形态分散到汤里,越浓白的汤脂肪含量越高。

不信下次炖出一碗白色浓汤后,放到冰箱里静置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汤表面浮出了厚厚一层油。所以澄淡清汤的脂肪含量更少,相对更营养健康一些。

我们一般煲汤,时间控制在1.5-3小时就可以兼具营养与味道了。肉汤久熬,不但会导致营养的破坏、流失,还会增加汤中的嘌呤、草酸盐等的含量,反而画蛇添足了。

参考来源:汤熬得越久越营养,是真的吗?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中国人素来重视“进补”,而鸡汤、骨头汤就是国人最推崇的“补汤”。人们习惯长时间的熬汤,认为熬的时间越久,汤越有营养,越能达到“补”的效果,其实不然。 熬骨头汤一小时左右的浓度最为合适,这时骨头中的蛋白质(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已溶解到汤内,使熬出的骨头汤味道鲜美。如果再长时间熬炖,骨头汤中会溶解更多的油脂,喝多了会引起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 熬骨头汤时若加入海鲜、菇类、动物内脏等,久炖后还会使嘌呤含量增高,喝下后对人体有害,为“痛风者”之大忌。 炖汤中加入绿色蔬菜,煮得太久会使蔬菜中营养素流失,而汤中钾含量和草酸盐都会增高,慢性肾病患者喝了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鸡汤也一样,其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即使只吃炖鸡不吃鸡皮,但皮脂早已溶入汤内,喝熬制较久的浓鸡汤会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仅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道疾病,还会导致血脂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脂肪肝的形成。 所以,熬汤一个小时左右即可,熬汤前,先将洗净的骨头砸开,然后放入冷水,冷水一次性加足,在水烧开后可适量加醋,因为醋能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到汤内;同时,不要过早放盐,因为盐能使肉里含的水分很快跑出来,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鲜美; 此外,推荐炖具为压力锅,因为用压力锅熬汤的时间不会太长,而汤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损失不大,骨髓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易被人吸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8-04
  研究证明,煲汤时间适度加长确实有助于营养释放和吸收,但过长就会对营养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坏了。

  一般来说,煲汤的材料以肉类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为主。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类,如果加热时间过长,氨基酸遭到破坏,营养反而降低,同时还会使菜肴失去应有的鲜味。另外,食物中的维生素如果加热时间过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尤其是维生素C,遇热极易被破坏,煮20分钟后几乎所剩无几。所以,长时间煲汤后,虽然看上去汤很浓,其实随着汤中水分蒸发,也带走了丰富营养的精华。

  那么,煲汤到底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同济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的专家曾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选取了3种有代表性的用来煲汤的食物:蹄膀、草鸡和老鸭。经过检测发现:蹄膀汤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半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45分钟可达最大值;鸡肉和鸭肉汤中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加热1—1.5小时,这3种食物所煲出的汤营养价值达到最高,此后逐渐降低。

  对于一般肉类来说,都可以遵循以上的原则。但也有些食物,煲汤的时间需要更短。比如鱼汤,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只要汤烧到发白就可以了,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也会变老、变粗,口味不佳。还有些人喜欢在汤里放人参等滋补药材,由于参类含有人参皂甙,煮的过久就会分解,失去补益价值,所以这种情况下,煲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最后,如果汤里要放蔬菜,必须等汤煲好以后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损失。
第4个回答  2006-08-04
的确,汤煮太久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的人喜欢用骨头等汤料煲汤,但总以为汤料的营养全都渗入汤中了,其实不然,"汤渣"的营养也很多,所以还能食用的汤料尽量不要浪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