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肠病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如题所述

消导去积除胀类

(1)胃肠安丸

[主治]芳香化烛,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处方]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等。

[用法]口服,1次4丸,1日3次,小儿酌减。

(2)枳实导滞丸

[处方]枳实(炒)、大黄、黄连(姜汁炒)、黄芩、茯苓等。

[主治]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用于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

(3)大山楂丸

[处方]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

[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尤宜于小儿食滞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维生素B缺乏症亦可应用。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儿酌减。胃酸多者慎用。

(4)保和丸

[处方]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等。

[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次,小儿酌减。

理气活血止痛类

(1)香砂养胃丸

[处方]木香、砂仁、白术、茯苓、半夏(制)等。

[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见上述症状表现者均可服用。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2次。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2)十香止痛丸

[处方]香附(醋炙)、乌药、檀香、香橼、蒲黄、沉香等。

[主治]疏气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服。

(3)木香顺气丸

[处方]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

[主治]食积气滞,胸膈痞满,脘腹胀闷,呕吐恶心,暖气纳呆等病症。

[用法]蜜丸,每丸重9克,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本品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孕妇禁服,年老体弱者慎用。

(4)柴胡舒肝丸

[处方]茯苓、枳壳(炒)、豆蔻、白芍(酒炒)、甘草等。

[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法]口服,1次1丸,1日2次。孕妇慎用。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应停服。

(5)元胡止痛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芷等。

[主治]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用法]口服,1次4~6片,1日3次,或遵医嘱。孕妇慎用。

清热泻下类

(1)葛根芩连丸

[处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克;小儿1次1克,1日3次,或遵医嘱。

(2)香连丸(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口服,1次3~6克,或5片,1日2~3次,小儿酌减。忌食生冷油腻之物。孕妇慎服。

(3)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

(4)麻仁润肠丸

[处方]火麻、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等。

[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1~2丸,1日2次。孕妇忌服。儿童、老年人、体虚者不宜长期服用。

(5)当归龙荟丸

[处方]当归(酒炒)、龙胆(酒炒)、芦荟、青黛等。

[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次。孕妇禁用。

(6)三黄片

[处方]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

[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等。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补益固涩类

(1)人参健脾丸

[处方]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等。

[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泄。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用法]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克,1日2次。

(2)安胃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白矾(煅)、海螵蛸(去壳)。

[主治]制酸,止痛。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用法]口服,1次5~7片,1日3~4次。

(3)参苓白术散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等。

[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用法]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4)补中益气丸

[处方]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等。

[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口服,1次6克,1日2~3次。忌食生冷。

(5)四神丸

[处方]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等。

[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用法]口服,1次9克,1日1~2次。

温里散寒止痛类

(1)良附丸

[处方]高良姜、香附(醋制)。

[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附子理中丸

[处方]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用法]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3)暖脐膏

[处方]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八角茴香、木香等。

[主治]温里散寒,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少腹冷痛,脘腹痞满,大便溏泻。

[用法]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孕妇禁用。

治疗胃肠病的常用中药单方

消导剂

(1)神曲

[单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由于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麦芽

[单方]炒麦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淀粉类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儿乳积。

(3)炒谷芽

[单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单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

(5)炒鸡内金

[单方]鸡内金。

[用法]炒后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或脾虚胃弱之食欲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实等治食积泄泻。

理气活血剂

(1)川楝元胡胶囊

[单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药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为1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

[功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2)消气粉末

[单方]鸡内金10克,香橼皮1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积胃脘疼痛。

(3)五灵脂末

[单方]五灵脂、炒蒲黄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饭前冲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证。

(4)姜黄炒香附

[单方]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气滞胃痛。

(5)两香汤

[单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苏梗炙杷叶汤

[单方]旋覆花(包)、苏梗各10克,炙杷叶(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7)广木香末

[单方]五灵脂50克,广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灵脂末

[单方]桃仁、五灵脂各15克。

[用法]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下,孕妇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疡剂

(1)大黄粉

[单方]大黄粉适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黄粉

[单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黄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匀,每日3克。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瘀血证,呕血黑便者。

(3)地榆汤

[单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单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温中止痛剂

(1)荔枝核末

[单方]荔枝核适量,木香适量。

[用法]将荔枝核烧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为细末,热汤调下。

[功效]治疗胃寒气滞。

(2)干姜胡椒末

[单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为末。每日2次,水冲服。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3)高良姜桂皮香附汤

[单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萎缩性胃炎。

(4)毕澄茄白豆蔻末

[单方]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疗虚寒胃痛。

(5)葱头生姜贴

[单方]葱头带须30克,生姜15克。

[用法]捣烂炒热,用布包好,趁热敷在胃部。

[功效]治疗寒性胃痛。

益气养阴剂

(1)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虚热胃痛。

(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干研末。冲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大枣红糖白芍汤

[单方]大枣、红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单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于空腹时嚼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

(5)黄芪白芍汤

[单方]黄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干姜、木香各6克,红枣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

和中制酸剂

(1)诃子藿香白豆蔻末

[单方]诃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恶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单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过筛。每日3次,每服9克,饭前半小时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过多。

(3)两贼末

[单方]乌贼骨9克,木贼草18克,川军9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汤

[单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清热泻下剂

(1)钩藤番泻叶饮

[单方]番泻叶10克,钩藤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适用于各型便秘。

(2)苏子全瓜蒌汤

[单方]苏子10克,全瓜蒌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于习惯性便秘或体弱、产后便秘。

(3)望江南汤

[单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汤口服。

[功效]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4)槐角决明子饮

[单方]槐角10克,决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味淡更换药物。

[功效]用于便秘且有高血压病者。

(5)当归肉苁蓉饮

[单方]当归2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饮。

[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肠中干燥而便秘者。

(6)白蜜汤

[单方]白蜜化汤,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

(7)菊花大黄饮

[单方]菊花10克,生大黄10克。

[用法]开水浸泡,代茶饮,以大便通为度。

[功效]用于高血压病人的便秘。

收敛止泻剂

(1)乌贼骨末

[单方]乌贼骨500克。

[用法]焙干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于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双黄汤

[单方]葛根10克,黄连、黄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疗热泻。

(3)五倍子末

[单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适量.

[用法]炒研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疗慢性肠炎久泻不止。

(4)鹿衔草干叶汤

[单方]鹿衔草干叶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为1个疗程,连服1~2个疗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泻、慢性菌痢(休息痢)。

(5)无花果叶末

[单方]无花果叶100克,红糖50克。

[用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同炒研末。顿服。

[功效]治疗久泻不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