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为什么把烟囱建在外面地上?

如题所述

这是因为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为了抱暖房屋修建时室内略微低于室外的地面。满族民居内大多设有火炕,火炕的烟道与室内地面平齐,当烟道排出室外时也是低于室外地面的,所以室外的烟囱要落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62a6059252dd42afe154562083b5bb5c8eab8d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东北城乡的满族传统民宅,无论青砖瓦房还是土坯草房,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烟筒不是建在山墙上方的屋顶,也不是从房顶中间伸出来,而是像一座小塔一样立在房山之侧或南窗之前,民间称之为"跨海烟筒"、"落地烟筒"、满语谓之"呼兰"。

来源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59b033b5bb5c9eaceef472ade39b6003bf3b3d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呼兰式的烟筒来源于山林中满族人的住宅。由于其屋顶是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是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如果烟筒附在墙壁上或设在房顶上,很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就把烟筒设在距房三四尺远的地面上,再通过一道矮墙内的烟道连通室内炕洞,达到排烟效果。早期做这种烟筒的材料,既不是砖石也不是土坏,而是利用森林中被虫蛀空的树干,截成适当长度直接埋在房侧,为房裂缝漏烟,用藤条上下捆缚,外面再抹以泥巴,成为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的杰作。

变化

满族走出山林后,这种烟囱也被带到东北的汉族居住区。随着建房材料的变化,逐渐改为用土坯和青砖砌筑,但高逾房檐、下粗上细的风格依然如故。土坯草房的烟筒就好像是一只大酒瓶,砖砌的烟筒多为方形,逐级上敛,似一座小塔。沈阳故宫清宁宫西山墙之侧,至今仍保留着满族皇帝"带"进宫来的高大砖砌"呼兰"烟筒。

由于这种烟筒距房体有一段间隔,其间有内留烟道的短墙相连接,俗称为"烟筒脖子"或"烟筒桥子"。为防止冬季严寒时受冻影响排烟烧炕,有的地方还在此短墙下留出类似桥洞的空间,以便用柴禾加热以利烟道畅通。此外,在烟筒的底部烟道平面以下留出一个浅炕,俗称"狗窝",以防逆风冷气倒灌。一些人家的烟筒顶端还往往要套上一只荆条筐避免灌入雨雪,从远处看好像戴了一只奇形怪状的帽子,别具关东民宅韵味。

特殊用途

在民间,这种烟筒还有一些特殊的用途。比如有的地区冬天把鸡窝搭在常有热气通过的"烟筒桥子"上,使鸡也能住在"炕"上,冬季仍可产蛋。民间还认为烟筒根是死人魂灵寄身之处,年节时此处烧纸祭奠。家中老人病重咽气之初,儿女要到烟筒根下喊"朝西南光明大道走",谓之"指路"。因为"呼兰"式的烟筒是关东的一大独特景观,在一些文人墨客题咏东北风俗的诗篇中也常提到它。其中乾隆皇帝《盛京土风杂咏》"呼兰"诗中"疏风避雨安而稳,直外通中朴且坚"之句,应算是"金口玉言"的概括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8014c086e061d95ae7773f170f40ad163d9cac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119313b07eca808e197d2e9a2397dda04483d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4
防止火灾,烟囱距离房屋半米多。
过去 大多是 茅草屋顶(俗称草房),墙壁是 砖头 黄泥 或者石头(附近有砖窑 就用砖头,附近没有黄泥 就用石头,附近有黄泥 就用黄泥) ,屋顶是毛糙,,屋顶茅草容易引发火灾。
80、90年代以后,茅草房淘汰了(茅草房顶要定期维护 更换茅草、稻草,并且容易滋生虫子),改用砖瓦房(俗称瓦房),烟囱就直接从屋顶冒出来了。

在茅草屋顶的时代,整个东北三省,所有的草房,烟囱都距离墙壁 半米以上。
补充说明,当地还有一种房子,名为土房,屋顶是泥土的,主要在西部平原盐碱地 的地区,当地干旱,所以屋顶是平面的。并且泥土坚硬,当地多用泥土建造屋顶,也用泥土垒围墙,泥土不怕雨水冲刷,当地的房子 烟囱 和房子是一体的,烟囱和房子 不分离。
总结,地球人的房子 只有三种,根据屋顶材料划分,分别是 土房 草房 瓦房。其中草房要特别注意防火,烟囱 要远离屋顶。 比如现在常见的平顶楼房 就属于土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