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分别是谁生的?

如题所述

二姑娘迎春,出身尚存争议,常见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则说是贾赦前妻所出、贾政之妻所出、贾政所收养女等等。红学界普遍认为是曹雪芹多次删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误。

三姑娘探春生母赵姨娘,生父贾政,但探春一直以此为耻,认王夫人为母亲;探春乃贾政之庶出,因贾母极爱孙女,都住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林黛玉进贾府,也是贾探春首次登场,时年10-11岁。

四姑娘惜春生母贾赦妾,生父贾赦。她有着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撵走尤氏同意原谅的丫环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便剃发为尼,缁衣乞食。

扩展资料

1、贾迎春

贾迎春是贾赦的庶女,贾琏的亲妹妹,诨名“二木头”。一个“懦”字可以概括迎春的性格特点。

第三回中,对迎春神态的描写是“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这样的女子,平时待人接物,一定是很温和的。书中有贾环去找迎春玩的细节,能与贾环和睦相处、贾环也愿意找迎春,可见迎春的包容与和气。

而一旦这种安静无事的局面被打破,遇到外界的冲击,悲剧就发生了。

大观园中的事端都是从迎春这里首先发生的:她的大丫头司棋与表弟偷情,奶妈偷了她的累金凤去赌钱,奶妈聚众赌博令贾母大怒。迎春曾经说过奶妈几句,但因奶妈不听,她就无法了,只好得过且过。

因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把迎春嫁到孙家“抵债”。丈夫孙绍祖暴虐荒淫,迎春也曾劝过,但并不能阻止丈夫的暴行,最终被他折磨至死。“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如柔弱的浮萍,她待人温和可亲,也能明事理。但遇事时一味地姑息纵容,毫无原则地容忍退让,事情并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待人可亲是长处,但要坚守底线,否则就会害己。若有妹妹探春的强硬果敢,她的人生就不会这么窝囊。

2、贾探春

贾探春是贾政的庶女,为赵姨娘所生。有赵姨娘这样的母亲,为探春增加了不少困扰。比如,探春理家时,赵姨娘想让探春打破规定来为自家谋福利。诸如此类,正如探春自己所言,赵姨娘每每生事,拖累了探春在贾府中的地位。

但是探春的个人素质出色,使她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性格上,她“素喜阔朗”,豪爽开朗;态度强硬,不容侵犯,与姐姐迎春形成对比。抄检大观园时,她护着丫头,毫不客气地给侵犯自己的王善保家的一巴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在贾母因贾赦要娶鸳鸯无故迁怒王夫人时,别人都不敢说话,唯有探春站出来为王夫人鸣不平。可见她明是非、有勇气,也赢得了别人的刮目相看。

探春的个人才能也很突出,是三春(迎探惜)中最出色的。大观园里的诗社是探春首先提议而发起的;探春理家,厉行节俭,做事雷厉风行,敢作敢为,努力根除大观园的宿弊。

环境很重要,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可以通过个人能力和后天努力来克服环境之弊。

探春远嫁异乡,封了王妃,虽未能在家里充分展现才能,但在四位姐妹中也算归宿最好。

3、贾惜春

贾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嫡女,是贾珍的胞妹。性格冷漠孤僻,目睹了家族的没落和姐妹的悲剧命运之后,出家为尼。

虽然也是自幼跟着贾母,但宁国府才是她的家,宁国府的荒淫堕落比荣国府更甚。恶劣的成长环境使过度她敏感,养成了冷眼冷心。

抄检大观园时,小小的惜春从未见过这样气势汹汹的场面,本能地害怕。惜春十分敏感和警觉,毫不留情面地赶走了自己的大丫头入画。

惜春在《红楼梦》中的形象非常模糊,连模样都没写,只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直到五十六回中凤姐还说“四姑娘小呢”。

因为太小,还没有完全成型的人格,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说惜春是“观他人之痛苦解脱者”。惜春如一张白纸,还没有多少渲染,但看了那么多幅失败的画作,心灰意冷,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创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迎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探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贾惜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3

1、亲生父母

二姑娘迎春:生母贾赦妾,生父贾赦。

三姑娘探春:生母赵姨娘,生父贾政,但探春一直以此为耻,认王夫人为母亲。

四姑娘惜春:生母贾赦妾,生父贾敬。

2、性格特点

二姑娘生性懦弱怕事、耳软心活、任人欺负,金凤被奶妈偷出典当后用于赌博,她不光不追究还称追查时帮着遮掩,司棋本是副小姐身份,抄捡园子时却一点情面话未说,突兀固执,司棋终究是含冤带恨而死,所以她被称为“二木头”,实也不虚担此号。

三姑娘精明能干,二奶奶王熙凤患病期间与大嫂子李纨掌管家事,而后在王善宝家的生事,二奶奶带领一行抄捡园子时大包大揽的说下人偷来的东西都交与她保管的。

王善保家的不知好歹的真去搜姑娘的身,当着众人的面,三姑娘扇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身为庶出女儿不光打了王善保家的还敢与王熙凤当面顶撞,可见她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烈女子。

四姑娘的父亲出家只顾炼丹,贾母可怜她才接到荣国府一起居住,抄捡园子时与二姑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狠心赶走了丫头入画,就连贾珍媳妇大嫂尤氏过来说情,也平白遭到惜春一顿数落。一是四姑娘不懂人情世故,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凡事只顾着自己,可见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扩展资料:

贾迎春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才貌双全,具有纯真、善良、宽厚、聪明等大家闺秀的风范,但也有懦弱和缺乏主见等缺点,正是这一缺点导致贾迎春红颜薄命的命运,当然罪恶的封建婚姻制度与不合理的封建家族礼法制度才是其中的祸首。

探春三重痛苦。其一,人伦的痛苦。贾探春远嫁他乡,骨肉分离,饱受思乡、思家、思父母姊妹亲人的痛苦;在家时因为与母亲弟弟不能尽天伦之乐而痛苦;因母亲弟弟常被调唆白给人做粗活,更至于伙同外人来欺负自己而痛苦。

其二,怀才不遇的痛苦。因生于末世,又系女儿身,且系庶出,加之母亲弟弟到处拉仇恨,贾探春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为此倍感痛苦。

其三,感怀家族悲剧的痛苦。贾探春揭露家族里自杀自灭时,“不觉流下泪来”,这一把眼泪里包含了无比高贵、无比深广的痛苦忧愤。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揭示了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

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尤氏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0

二姑娘迎春,出身尚存争议,常见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则说是贾赦前妻所出、贾政之妻所出、贾政所收养女等等。红学界普遍认为是曹雪芹多次删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误。

三姑娘探春生母赵姨娘,生父贾政,但探春一直以此为耻,认王夫人为母亲;探春乃贾政之庶出,因贾母极爱孙女,都住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林黛玉进贾府,也是贾探春首次登场,时年10-11岁。

四姑娘惜春生母贾赦妾,生父贾赦。她有着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撵走尤氏同意原谅的丫环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便剃发为尼,缁衣乞食。

扩展资料:

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累金凤事件),她不追究。绣橘、探春、平儿设法要替她追回并惩处下人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一年后),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一载赴黄梁”),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贾探春虽受良好教育,因系奴婢所生,又因赵姨娘生了个儿子,所以得不到太太重用,继而不认没有背景的亲娘及其亲戚,维护太太的利益,得到太太认可。虽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权力有限,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

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她的命运结局融入海疆戡乱这条重要的朝政主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躲过抄家一劫。当海疆靖寇凯旋,她得以回京省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贾迎春 

百度百科-贾探春

 百度百科-贾惜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23
1、二姑娘。贾迎春,贾赦庶出的女儿,其生母名字不详,在书中并未提及;

2、三姑娘。贾探春,贾政庶出的女儿,生母为赵姨娘,与贾环为嫡亲姐弟;

3、四姑娘。贾惜春,宁国府贾珍的胞妹,一般认为生父为贾敬(但有争议),生母不详。
第4个回答  2013-12-18
二姑娘迎春 生母贾赦妾(小说开始时已经死了)
三姑娘探春 生母贾政的妾赵姨娘,
四姑娘惜春,只说是宁国府贾珍的胞妹,那么她的父亲一定是贾敬,母亲没说是谁,有人说是贾敬之妻,有说是贾敬之妾。(小说文本没有明示,故事开始时,惜春之母早已去世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