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追求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比较散文和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如题所述

学生作文的真实性与文学性,是一个复杂且无法回避的话题。对此,我有三点看法:首先,学生虚假作文的产生往往是被“逼”的;其次,中学生作文不应排斥“文学性”;最后,作文的理想追求应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一. 学生虚假作文的产生往往是被“逼”的
关于中学生作文的真实性问题,存在几个认识误区。首先,认为学生作文不写自身生活就不真实,但只要作文内容能反映生活的本真,即使是虚构,也应视为真实。其次,认为学生作文只要讲“真话”、说“心里话”就符合“真实性”,但这可能只是事物的表象而非本质,并不一定正确。最后,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等同起来,如将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当作真实人物来考证。
学生作文说谎造假,责任往往不在学生。作文教学现状是,我们提倡学生讲真话,但并未真正给予他们自由。写作指导要求学生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导致学生作文变得崇高、神圣甚至“伪圣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仍采用封闭型的命题作文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能。
二. 中学生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不应排斥“文学性”
现在学生的作文在“文学性”上几乎缺少追求,文学创作在中学尤其是高中作文教学中应有一席之地。中学生作文,我们不主张将写作重点放在文学创作上,但并不意味着抑制学生的“文学创作”,甚至排斥“文学性”。
高考作文命题在某些方面比较排斥“文学性”。例如,对诗歌体裁的限制,对文体选择的限制,以及过分强调“真实性”而将文学性与真实性割裂开来。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文时不能自由表达,更不能进行文学的虚构、想象和夸张。
三. 中学生作文的理想追求,应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真实性”是学生作文的根本,而学生作文不应只局限于此,而应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这就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融合。作文如果仅有“真实性”而缺乏“文学性”,是没有感染力且难以产生审美愉悦的。
我们提倡“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并把这作为中学生作文的理想追求。对学生而言,不同的对象,写作的目标定位不同,其写作追求也应有所不同。小学生应写真实生活,初中生应讲求具体性和客观性,高中生尤其是高考作文,可以创作,且应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融合。
真实性与文学性一旦统一,就会产生奇特的魅力。文学性在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显示的表现力不可低估。很难想象,不追求艺术表现力的作品是多么苍白无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