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吗?

如题所述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这句出自于培根的论读书,这篇文章是《培根随笔》中的一篇重要的文章。1653年发表,收于《培根随笔》一书中。《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叙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

作者:培根: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8
知识能够塑造人的性格。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人们可以形成更加完善、理性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进而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塑造。知识能够让人更加自信、理智、勇敢和善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品德,从而成为一个更有价值、更有影响力的人。
第2个回答  2023-04-28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务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会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
同样道理,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形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细琐的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改善。
响亮地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
1561年1月22日,培根(见上图,新华社发)出生于一个高级官员的家庭,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
少年培根英姿天纵,智力超人,所以十二岁时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但大学中教授的大部分学问,却使他在精神上感到窒闷。这位当时不到十六岁的少年,已开始寻求一条革新之路,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他为这一目标进行了毕生的奋斗。
培根是一位政治家,但他的政治事业并不成功。他饱尝了仕途之艰辛,后来更是被免除了一切官职。
培根之所以名垂青史,主要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培根一生写下了不少光辉的著作。1620年,培根出版了《新工具》一书。在书中他响亮地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也就是《培根论人生》)最能体现培根的写作风格: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