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翻译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西南交通大学翻译考研经验分享

一、择校和专业情况

我是一本学校英语系的一名学生,一战上岸到了西南交通大学。我本科时平时在年级排名前10,参加过包括外研社杯等大大小小各种比赛,也在省赛中拿到过前十名的名次。去年班里有排名在我后面的同学考研到了985大学,一开始我心里是有一些不平衡的。但是西南交大之后发现导师真的是太棒了。在这里MTI虽然是专硕,但是导师也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而且在交大有机会参与一些大的工程建设中的翻译工作,还有非常前沿的机器翻译领域的细化研究,工程翻译与交大这所学校的理工优势相结合,比较符合我个人的兴趣(我高中是理科生)。

我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还是处于一种求稳的心态,我自认为准备并不够充分,大三下半年还沉迷于雅思考试,想着考个8分冲击一下巴斯大学。但是最后雅思就刚好7.5,觉得申请顶级高翻有点悬,次一点的学校又总觉得恐怕赚不回本。再加上疫情出国计划在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于是七月份我决定考研。我一直很想去四川上大学,最理想的当然是川大,但是因为求稳再加上一些其他信息干扰,最后我在四川外国语和西南交大之间选择了西南交大。在专业性和学校排名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我觉得外语人尤其是翻译人,在工作中卡背景并不是特别严重,甚至圈内人听说过科班出身反而容易受到歧视,这点我无从考证,但是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好像全日制本科就行,我不如选择一个211将来相亲啥的才是真的有用哈哈哈。

二、难度分析

去年总分和四个科目的复试分数线依次是355,53,53,80,80。进入复试共20人,最终录取10人,复试录取率为50%,竞争比较激烈。

三、初试经验分享

1.政治

选择题!!很重要!我的政治主观题是最弱的,有两三道小题都只答了几行,非常心虚,但最后算下来还是有平均分32分,所以一定不要留空白!

选择题才是决定能不能考高分的关键,大家要清楚,政治主观题差别不会太大,像我这样答的不好的和答的好的同学分差可能也就几分,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花太多时间准备主观题是很不划算的。政治的准备战线也不需要拉得太长,暑假再开始完全来得及。

1.所用资料:肖四肖八,腿姐技巧班,徐涛强化班,核心考案,政治1000题,各种押题卷的选择题

7—8月 配着笔记看徐涛老师的强化班,看完就刷相应章节的1000题,,可以反复刷题直到记牢每道题,记得刷的时候一定要看错题的解析,不然你记住的只是选项而不是知识点本身;

9—10月 继续刷1000题。后期肖八出来可以用来检测自己前面的学习成果,发现哪个章节知识点记得不严就重点刷那个章节的1000题。

11月 这个时候各机构的基本押题卷就陆陆续续出来了,可以直接买押题库,利用碎片时间刷套题,规定好时间,多久刷完一套。如果时间不够就重点刷肖八腿姐徐涛余峰的选择题就行了。肖八的选择题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反复刷到每个知识点都搞明白了。

12月等肖四出来就立马开始背主观题,一定要注意背完之后要记一下肖四原答案的答题术语,记一些套话防止考试时无话可说。

不能光背不输出,考前一定要自己模考写一下,不然考试你也可能没有任何话来进行回答。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背,我的亲身经历也能说明其实只答精简版,其他全是改编题干或是freestyle也能得到一个平均分,所以不必太过担心。

211翻译硕士英语:

第一部分 词汇语法

1. 词汇量要求:

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6,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 语法要求:

考生能正确运用英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1. 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广泛性,体裁多样,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观点的能力;

2. 能读懂常见外刊上的专题文章、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同时对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能有基本的理解;

3. 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且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第三部分 英语写作

1. 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一篇400词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

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这门专业课主要考察英语基础,包括词汇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单词到阅读,再到写作,211是需要长期积累提升的一个科目。内大的211题型是比较多变的,所以备考211的大方向就是各种题型都要练,把握做题技巧。

在词汇语法方面,内大今年考的选择题都是词汇辨析题,语法题不多(与前几年的相比变少了),所以一定要坚持每天背单词,专四和六级单词的意思和用法都要掌握;可以适当背一背专八单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推荐用书:

 华研的《专四语法和词汇》

 

 在完型和阅读方面,就一个字:练! 专四题目、考研英语的题都可以练。阅读题的难度跟专四差不多,也可以适当练练专八阅读。阅读训练要追求量和质并重,做完一篇阅读后,最好是要对文章做精读,学会划分层次结构,弄懂每一个细节。

 推荐用书:

华研《专四阅读》、

华研《专八阅读》、

考研英语真题

在写作方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备考前期要大量输入才能为后期的提高奠定基础。光积累不练假把式!一定要动笔写。把写作框架搭建好后,把积累的表达和例子运用到作文里,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做到学以致用。

 357英语翻译基础:

第一部分 词语翻译

中英文术语或专有名词。

第二部分 英汉互译

1. 英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2.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

3. 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误译、漏译;译文通顺,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

4. 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文章,英译汉为250-350个单词,汉译英为150-250个汉字;

5. 英译汉速度每小时250-350个英语单词,汉译英速度每小时150-250个汉字。

 这门专业课主要考察基本知识和翻译能力,包括基础词条、经济类词条和时政词条,以及C-E、E-C篇章翻译。这门是我意料之外的分数,虽然没有特别高,但对我自己而言,已经算是高分了。

 357主要分为两个大部分,一是词条翻译,二是篇章翻译。词条翻译分为C-E、E-C两部分,各15个,共30分,虽说占分没有很高,但在考试中也是很重要的。篇章翻译也是分为C-E、E-C两部分,每部分各两篇,题量不大,一般是时政或经济题材,难度大概在三笔左右(感觉今年的纯纯的是三笔难度,比去年要简单些)。

 翻译是最讲究积累的一门科目,厚积才能薄发。我每天都会在A4纸上动笔写一写译一译,每天一张,日积月累,用掉了200多张。1-2月积累热词,武峰十二天入门,打好翻译基础;3-6月背黄皮书词条一遍,小黄书里面的词条可以的话就早点开始背哈哈哈,可以的话多背几遍,然后平时多积累热点词条,可以关注公众号翻译硕士考研网和蜜题翻硕MTI,这两个公众号每天都会更新热点词条,可以拿个本子积累,或者做成电子版的也可以,重点是要坚持哦!备战三笔同时看政府工作报告;7-8月黄皮书词条二遍,疯狂练张爷爷散文9-10月巩固三遍词条,看一些翻译理论书籍用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跟徐老师练汉英11月黄皮书词条第四轮,庄绎传练习保持手感,做黄皮书真题12月背最后的礼物词条,再刷一遍内大真题与模拟题。

推荐书目:

《武峰十二天》、

张爷爷散文、

庄绎传简明翻译、

黄皮书、

最后的礼物、

448汉语百科与写作:

 这门专业课考察知识面的广度与基础写作能力。百科覆盖面很广,内容比较杂,我知道很多人最开始着手时完全没有方向,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我的建议是先背往年真题,把握出题风格和大概方向,再复习其他资料,这样就会很有目的性,只有方向对了,才能少做无用功。选择题考察百科知识,我主要是刷黄皮书里面的真题选择题,然后看各类公众号上的热点百科知识。另外,不要太晚开始,可以的话暑假就背起来。

 说下我的复习过程,10月份开始,看了百科视频课,课程分了各个门类,还挺有趣的,吃饭时学累了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解解闷,主要是留个印象。之后就是不停地背背背,这对我来说是个极痛苦的过程,可能是我一直没找到什么好的背书方法,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逼自己去背去记。先背了百科真题(一定好好背,可能会考原题)。从真题来看,复习时要重点关注中西方文化类的。资料的选择,你可以自己试着用一段时间,综合考量下哪个更适合自己再做决定。

 应用文我是12月份才开始打印了模板,每天晚上记两三个类型。大作文也是12月搜索的高考作文素材,并没有看完,这两年的大作文题材都又红又专。各种素材都要有所积累,可以多看一点时事新闻,然后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我在考前就练过几篇,找找感觉,训练写作思维。这两个我开始的很晚,时间比较紧,建议比我早一些开始,大概十一月中旬就可以。小作文有固定的模板,直接套模板就好,并不难。大作文也是最基本的议论文,不跑题有逻辑有素材就没啥大问题。个人感觉,百科是最简单的。

 推荐书目:

 2000个文化知识、

黄皮书、

复试经验

复试流程如下:

(1)面试正式开始前20分钟,考生在考核会议室(华为Welink平台)接受身份核查及环境检查,按随机确定的答题序号,由候考秘书老师屏幕共享相应序号的题目给考生,考生确认已清晰阅读题目后开始独立准备。在此时间内不允许查阅资料,不允许离开面试房间且全程不能离开摄像头视野,不允许他人以任何形式帮助准备。(20分钟)

(2)面试正式开始。

(3)英文自我介绍(约2分钟)。

(4)就已抽取的话题发表看法(约3分钟)。

(5)现场翻译:考生现场抽取一道翻译题,进行中英互译(约5分钟)。

(6)专家提问:考查考生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培养潜质等,并按评分标准逐项打分,给出总分(约10分钟)。

复试之前可以看一些翻译理论著作如叶子南的《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感觉虽然是专硕,但交大有些导师还是比较看重学术理论素养的,话题还是要紧跟时事政治,多看新闻联播中国日报等。因为是线上复试,大家一定注意调好设备,最好提前模拟一下。要对设备问题做好心理准备,比如我复试自我介绍时候出现回音,对我造成了严重干扰。回音可能不是你自己设备出的问题,因此提前适应才是最重要的。

心态篇

 可能很多人会关注学习时长,我并没有像很多大佬一样每天13、甚至15小时,基本上是几月份我就每天学几个小时,12月份每天是13小时,相对更看重效率吧,不过如果你能长期每天高效率学习12、13小时那当然很好。

还有,我体会过那种无助焦虑的感觉,心情起伏不定,那都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尽力去做,努力就好了。

最后,每个人底子不一样,我的建议不一定适用于你,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计划再作调整,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节奏。所以,我这个所谓的“过来人”现在也想尽绵薄之力帮助大家走好这条路,大家如果还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我会尽力回答。最后祝大家能顺利上岸,找到黑暗后的光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8

无法分享考研经验。建议您参考一些应届研究生或者考研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或者咨询一些培训机构或者教师。祝您考研成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