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聆听亦"观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聆听亦是观察,利用其它感官"观看"、"察觉"。

无独有偶,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埋怨道,“他们即便听到了它,也不理解它,就像聋子一样。”

聆听他人的立场、观点、意见以了解对方的想法;聆听他人的知识经验、实践分享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聆听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逻辑习惯,学习他人的幽默或者警醒自己不要犯相同的逻辑错误……总之,学会聆听同时善于观察才够得上中国古人说的“耳聪目明”。

如果说分享是一种人的本能,那么聆听可以被认定为一种能力和个人修养。一个善于聆听、能够真诚的分享他人的喜怒哀乐、同时会适时适度的赞美对方的人无疑是一个情商高手,绝大多数人愿意与之交往,与他们在一起觉得放松、自如、舒服。

“听”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然。在聆听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注意力集中外,理解力、记忆力、同理心、思维力缺一不可。作为一个学生,听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理解和记住老师课堂上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要求和技巧;作为一个员工,听的能力强,就能更好的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听分明要求,记清重点以便更好的完成。

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经常会发现一样交代的工作,不同的下属呈现的结果不同,有的完成度高,有的完成度低,还有一些错误百出,很显然他当时没有听懂或记住要求,做不到不耻下问,硬着头皮完成,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在生活中,人们也经常有以下的现象,即看国内的视频,只要有字幕,注意力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去看字幕,仿佛看文字更能快速的理解演讲者要讲述的内容。但如果没有字幕,其实也不会发生理解上的障碍。

但发生在现在的部分青少年身上又有所不同,大多孩子聆听理论性或科学性较高的演讲或课程时倾向于依赖字幕……同时,英语的听力中排除词汇和口音的问题还是出现理解障碍,紧张等心理因素的产生本质上是自知能力低下而造成的不自信。

在当今的媒体商品化的格局中,视觉产物越来越多的冲击着当代人们的注意力,听觉艺术往往以陪衬的角色呈现在视觉产品一旁,无形中大家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的退化。

而在老一代人的生活里,收音机是大众的娱乐消遣方式……自然,相形之下老一代人由听力调动理解力和注意力的能力更强。

但是我们仍然无法否定听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忽视耳朵的作用是对于天赋的感官的极大浪费。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对于学生的教授越来越侧重于语言而非教具,学生的思维理解力的模式必须从“直觉形象思维”切换到“理性逻辑思维”,即对课程的理解力越来越仰仗于“听”的能力。一个能够通过聆听更好的把控自身的注意力,理解力,同时大脑产生灵敏反应的学生当然课堂效率更高。

聆听的能力配合强有力的记忆力和执行力,课后的作业能够事半功倍,成绩自然名列前茅,同时增强了自信有利于持续学习,这才是良性学习循环的开始。

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们重归“聆听”之路……

首推音乐。

尤其是经典音乐。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的速度,与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下的波长是相似的。如果在那种音乐的伴奏下有人将信息读给你听,这信息‘飘进了你的潜意识’,你就能更快的学习了。”

简言之,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融入学习作业等过程中,有利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代表作曲家有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弟;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作品特别适合胎教,而门德尔松的音乐作为家庭背景音乐缓缓轻柔播放有利于刺激孩子的脑电波,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等等。

科学总是反反复复,时而论证有上述结论,时而又说没有。但针对大脑的研究依然证明了音乐的旋律、调性、和弦、节奏等直接造成的声音频率作用于人脑的中枢神经,产生共鸣形成刺激,而后导致由于音乐而产生的各种情绪,如贝多芬的《悲怆》让人不由自主的悲壮;久石让多变、空灵、纯净曲风;和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给人带来的无限浪漫畅想……作用于孩子的头脑,激发天马行空的想象,从无形到有形,为创造力插上隐形的翅膀……

让孩子们自发的爱上音乐是当代流行音乐的魅力,“通俗”所以易于传播,也广泛的被人接受。周国平说,“俗”是相对于“雅”而言的,“雅”未必“高”,“俗”未必“低”,关键是“通”。“不通”的“俗”自然就“低”了,而“不通”的“雅”又是什么呢?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经典音乐入手,而后接纳、喜欢和理解流行音乐非常容易;但反之却很难。大众文化和经典文化之间的关系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恰恰相反。打造家庭文化、艺术的氛围取决于家庭主导者的审美导向。

不要低估孩子天生对于艺术敏锐的鉴赏力。艺术没有边界,也没有绝对含义和标准,每个人都能找到瞬间沁入灵魂的旋律,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被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打动,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只有美和忧郁没有晦涩,《卡农》的旋律即使到今天还是那么时尚,《欢乐颂》、《小星星》脍炙人口,他们都流传了几个世纪……“高雅”曾经也是“通俗”,“高雅”并不艰涩、遥远。

其次是文学。

让诗歌像音乐一般淌入孩子的心灵,浇灌他们的天赋。

从故事中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增强想象力、理解力和思维逻辑性。

“听”是“说”的基础,赫拉克利特说:“人们不懂得怎样听,也不懂的怎样说。”

说即表达。表达是思维的体现,出了依赖于聆听、观察,更来源于积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