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地虎怎么养

如题所述

趴地虎鱼的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无污染,面积以0.5~5亩,水深1.5米左右为宜。用石砌塘基,塘底铺沙,保持池塘地势平坦,且排注水方便。
2、鱼种投放
放苗前,池塘要排干水。清淤后,曝晒至池底干裂,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用漂白粉5~10公斤消毒。3-5天后,在池底铺瓦筒、瓦片、大口径竹筒、报废大轮胎或灰色塑料管等作为栖息隐蔽物,然后用40目网过滤进水,水深60~80厘米,并施碳酸铵0.5~1公斤/亩及过磷酸钙0.05~0.1公斤/亩肥水,再过3~5天便可放鱼苗。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的具体情况而定。
3、科学喂养
不同规格的鱼种应按大、中、小分池养殖,避免残食现象的发生。可在池塘中投放野杂鱼苗、抱卵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以便连续给趴地虎鱼供饵;也可投放小规格的团头舫等鱼苗,供趴地虎鱼捕食。在饲养后期或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可增投螺、蛆、蚌肉等饲料,日投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4%。
4、日常管理
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通过巡塘全面掌握鱼的摄食、活动以及生长情况等;二是定期检测ph值、透明度、溶氧、水温等水质变化情况;三是经常检查增氧、防逃等设施的完好情况。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要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6
趴地虎一般是指沙塘鳢,沙塘鳢是塘鳢科沙塘鳢属鱼类。
沙塘鳢体粗壮,头大而阔,腹部浑圆,口大,上下颌具细齿,犁骨无齿,眼小,突出;背鳍两个,各鳍均无硬刺,胸鳍大,尾鳍后缘稍圆,体呈黑褐色,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的大块黑色斑纹,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各省水域。沙塘鳢喜生活于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砾、石隙、泥沙的底层。游泳力弱。冬季潜伏在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以虾、小鱼为主要食物。
沙塘鳢1龄鱼即达性成熟,4-6月初为产卵季节,产卵场多在背风的湖湾内。雄鱼于晴朗的夜间或中午先在水深1-2米的岸边石洞、破瓦罐及蚌壳内营穴,发出咕咕叫声,引诱雌鱼入巢。产卵活动一般在早晨6-7时,水温约18-25℃时进行。卵整齐排列粘附于蚌壳、瓦片或石块上。雌鱼产卵后即离去,雄鱼则守巢护卵,直至仔鱼孵出。
人工饲养时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无污染,面积以1-5亩为宜,用石砌塘基,塘底铺沙,且要平坦,排注水方便,水深1.5米左右。市场上的沙塘鳢大部分捕于自然水域,人工养殖的比例还比较低。沙塘鳢人工养殖方式也以池塘混养为主,受制于人工繁殖技术没有成熟,苗种多采集野外,作为配养鱼与其他养殖品种混养在同一池塘内,养殖规模较小,鱼的规格、产量难以保证。放苗前,池塘要排干水。清淤后,曝晒至池底干裂,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或用漂白粉5-10公斤消毒,以杀灭病原菌、野杂鱼和敌害生物。在池底铺瓦筒、瓦片、大口径竹筒、报废大轮胎或灰色塑料管等作为栖息隐蔽物,然后用40目网过滤进水,水深60-80厘米,并施碳酸铵0.5-1公斤/亩及过磷酸钙0.05-0.1公斤/亩肥水,3-5天便可放鱼苗。入池前的鱼种可用5×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5分钟左右。投放时要小心地从池边不离水面放鱼入池,对于活力弱、死伤残的鱼种应及时捞起。鱼种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成的具体情况而定。
沙塘鳢成鱼既可混养也可单养,尤以混养为好。沙塘鳢饲养池中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以供其栖息隐蔽,还可改善水质。混养不仅可让沙塘鳢捕食池中的野杂鱼,还可增加放养品种及产量,有利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一般在养殖河蟹、青虾和四大家鱼等的池塘中混养沙塘鳢,每亩放养体长2厘米的沙塘鳢夏花鱼苗1000-1500尾,可利用塘中的野杂鱼、虾作饵料,每亩可捕获沙塘鳢商品鱼50-75公斤。如利用小型池塘主养沙塘鳢,每亩放鱼种2500-3000尾,饲养7-8个月,亩产量可达120-150公斤左右。
不同规格的鱼种应按大、中、小分池养殖,避免残食现象的发生。在饲养后期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可在池塘中投放野杂鱼苗、抱卵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以便连续给沙塘鳢供饵。饲养管理沙塘鳢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水质控制指标:水温13-32℃,pH值7.5-8.6,透明度30-50厘米,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氨氮0.5×10-6浓度以下。定期适量换水,每15天左右用消毒剂消毒池塘,如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沙塘鳢有底栖穴居的习性。因此要注意控制好底质环境,除注意进排水的管理,平时要注意巡塘,注换新水,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由于沙塘鳢对氧气要求高,应注意防止沙塘鳢浮头,避免发生泛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