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沟通的五个原则

如题所述

原则一、倾听诉求
第一时间跟家长取得联系,聆听家长的意见或投诉,了解家长的诉求,仔细聆听家长到底不满在哪里。
原则二、好言相劝
话要戳中要点,但语气要温和。双方发生争执,不是比谁的嗓门大,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温柔的,但句句戳中要点才是狠角色。
原则三、专业取胜
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家长进行沟通。在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表明:
第一,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分数,还有心理健康。
现在,很多家长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其他诉求,事实上,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讲,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远远比成绩更重要。
第二,学习有动力是好事,内在动力好过外在动力。
依靠排名、奖励等外在因素刺激孩子好好学习注定是不长久的,又或者说孩子抱着功利心去学习,会不会影响到孩子抱着功利心去做其它的事情呢?会不会因为家长爱攀比把孩子变得急功近利了呢?
第三,说回到学习,成绩好固然能说明孩子认真听课、好好复习,但这不是学习的全部,想让孩子保持良好且长久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在提升孩子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原则四、取舍有度
一定不要在课堂上或者班级群里面谈论和家长之间沟通的内容。
学生很讨厌自己的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因此课堂之外老师和家长所有的沟通都不要在课内或者班级群内提及。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对某些敏感事件的态度,免得有学员或者学员家长片面理解、断章取义,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有可能引起新的纠纷。
原则五、积极处理
老师的身份是很特别的,家长会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关注,希望听到老师对于自己孩子的反馈,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反复琢磨;同时,老师也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因此,老师们遇到问题时不要逃避,勇敢面对和解决才会树立威信,找到方法,从而避免更多冲突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老师们可以按照以下5个原则来进行合理处理:
原则一、倾听诉求
第一时间跟家长取得联系,聆听家长的意见或投诉,了解家长的诉求,仔细聆听家长到底不满在哪里。
原则二、好言相劝
话要戳中要点,但语气要温和。双方发生争执,不是比谁的嗓门大,说话的语气应该是温柔的,但句句戳中要点才是狠角色。
原则三、专业取胜
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家长进行沟通。在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表明:
第一,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分数,还有心理健康。
现在,很多家长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其他诉求,事实上,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讲,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远远比成绩更重要。
第二,学习有动力是好事,内在动力好过外在动力。
依靠排名、奖励等外在因素刺激孩子好好学习注定是不长久的,又或者说孩子抱着功利心去学习,会不会影响到孩子抱着功利心去做其它的事情呢?会不会因为家长爱攀比把孩子变得急功近利了呢?
第三,说回到学习,成绩好固然能说明孩子认真听课、好好复习,但这不是学习的全部,想让孩子保持良好且长久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在提升孩子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原则四、取舍有度
一定不要在课堂上或者班级群里面谈论和家长之间沟通的内容。
学生很讨厌自己的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因此课堂之外老师和家长所有的沟通都不要在课内或者班级群内提及。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对某些敏感事件的态度,免得有学员或者学员家长片面理解、断章取义,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有可能引起新的纠纷。
原则五、积极处理

永远不要置身事外。
老师的身份是很特别的,家长会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关注,希望听到老师对于自己孩子的反馈,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反复琢磨;同时,老师也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让自己的工作更加顺利。因此,老师们遇到问题时不要逃避,勇敢面对和解决才会树立威信,找到方法,从而避免更多冲突发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