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毛泽东的故事

少一点

毛主席小时候非常爱读书,学习也非常刻苦,很小的时候就能背《三字经》等当时私塾里学的课本。上学后,老师每次留的作业他都能及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有一次,他为了养成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便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看书。开始时,他总是受到别人说话、走动等声音的干扰,眼睛也不自觉地转向周围的人。但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要走神,认真看书。时间长了,别人在旁边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他,渐渐地养成了读书时专心致志的好习惯。从此,他的学习成绩更好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04
1932年10月,在江西宁都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上,毛泽东受到“左”倾错误领导的打击,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仅任中央临时政府苏维埃主席,前往长汀养病。当时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最好的医院———汀州福音医院住了三四个月之久,这是毛泽东7次到长汀中停留最久的一次,并在长汀留下许多故事,也和一口“老古井”结下了情缘。
老古井就在长汀卧龙山山脚,清澈见底的水井,旁边就是福音医院休养所。“知道吗,这井可有故事了。”一位正在挑水的老人告诉我们,在疗养期间,毛泽东每天早上都和周围群众一起到老古井取水洗脸、洗衣服。当他发现老古井因长年没有清洗,水有些脏时,他亲自带领警卫员下井掏污泥,清除青苔,把老古井清洗得干干净净。水干净了,来打水的群众越来越多,毛泽东常在老古井旁和群众聊天,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一个多月的社会调查,毛泽东发现汀州苏维埃政府只注重扩大红军,而忽略了群众的生活疾苦等问题,他不顾身体有病,在福音医院休养所的卧室里,秉灯夜烛起草了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毛泽东主席特意向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打听汀州老古井现在还有没有水,叶飞询问了长汀县政府后回复毛泽东:长汀老古井不但有水,而且周围群众还在使用这口井。毛泽东听后欣慰地笑了。
长征途中主席让士兵骑他的马
就在毛泽东长汀养病期间,参加红军不久的上杭县官庄乡人兰映林认识了毛泽东。长征前夕,他在瑞金集结时再次见到了毛泽东。当时,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斥,毛泽东失去了红军的领导权。上世纪60年代曾任福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兰映林,接受采访时描述道,见面后,他直率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听说有人要打倒你。没有关系,我豁出去了,谁要打倒你,我跟他拼!”毛泽东则对他说:“小鬼,不要胡说。我知道你这个小鬼,胆子很大哟!”
在长征途中的湘江血战中,兰映林左大腿中弹受伤。毛泽东知道他负伤后,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准备给他一些钱,将他留在当地的山区养伤。他坚决不肯,对毛泽东说:“我已经读过4个月的诗书了,不想读了。我要跟着部队走。”拄着棍子行军的他始终没有掉队。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很欣赏他这股顽强劲,有时让他骑他们的马,有时跟他一起走,还经常叫上他一块吃饭。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
第2个回答  2009-12-28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少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挥就的励志诗。他在未出韶山期间曾有许多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少年毛泽东的身上所体现的一些可贵品质和独特的性格。

斗智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受苦人的朋友

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毛泽东家的邻居。他把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毛泽东到了卖主家里,卖主叹道:“你父亲定了我的猪,猪价就涨了。我们时运不好,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该倒霉,要不,我得多卖三四块钱!”通情达理的毛泽东便说:“那我不赶猪了,你把定钱还给我。你拿去卖给别人,可以多卖几块钱!”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父亲生气地说:“下次再不让你去做生意了!”

参考资料:希望引用

第3个回答  2009-12-27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第4个回答  2010-01-13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