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如题所述

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构教学主要是教师整合教材,构建知识结构,通过课堂教学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但是仅仅由教师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是不够的。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强调主动的学习,认为学习乃是通过主动发现而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他的“发现”概念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自行寻找或个人作出选择的探索活动。因此教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自行寻找,发现知识结构。学生“发现”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启迪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指正。一所谓知识结构就是学科知体系中各种要素的构成形式及其内在联系它首先要取决于客观存的历史实体,还取决于人的主观认识(含知识和能力相结合)。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在发掘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的着力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1、授之以法第一、明确要求: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结构体系是“某一认识领域的概念和观点依一定原则和结构方式排列,揭示某一领域对象和现象运动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便是关于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在指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的程中要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主线,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依据。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提出明确的要求。理清线索,线索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能清晰地展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更好基础知识,线索好比树干,每个枝节上都缀满了知识点,要把历史史实、概念科学合理地与线索组合起来,构成有筋骨有血肉的知识体系。概括特征,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因此对历史现象,历史阶段要概括其特征,归纳过程中应力求全而准确,并加以简要说明。提炼观点,整理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归纳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提高理论分析水平。第二、教授方法: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和课后的耐心指导,传授给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定规定式的结构。某些历史内容的构成有它本身的定规定式,即知识结构要素。例如战役的知识结构概括起来有:原因(目的)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课本章节目的结构是历史学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务必理解”的结构,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因此,指导学生整理章节知识结构的意义非常大。章节结构的整理,可以依据课本章节目三级标题来体现和完成。如《太平天国运动》按照章、节、目三级标题体现它的结构,可分为兴起、发展、保卫和失败四部分。也可以调整章节目内容重新优化组合,如《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一章,就可分为“起点”、“发展”、“高潮”和“失败”四大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总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章节、单元、专题知识结构构成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整理知识结构,组织许许多多的大小知识块,最终构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再次,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表达形成。如纲目式、图示式、表格式、问题式等。2、课堂完善:学生归纳整理的知识结构需要补充和完善。这个环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一环节的效益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1)充分准备: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准确地层示历史知识结构,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师课前必须要做在量的准备工作,深入钻研教材,优化组合,构建和选择最佳的知识结构,突出主线,把握重点、难点。(2)构建结构:通过课前检查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情况,发现问题之所在,便于教师在讲课时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建的知识结构主动与老师整理的知识结构参照起来,取舍和选择,达到互补、完善的目的、构建起最佳最牢固的知识结构体系。(3)深化难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时,往往会出现线索不清,知识点遗漏,重点、难点理解不透彻,挖掘不出隐性知识和历史现象内在的联系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纵横联系,深入分析,完善和充实知识结构;要讲深讲透,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要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观点的高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构建的知识结构不仅具有历史感、整体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4)当堂巩固:课堂上,教师在精讲的前提下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当堂消化巩固。也可以精选练习题,知识结构中的目标要求在试题中反映出来,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3、检查督促,加强练和评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因此,平时教师多加强对学生的检查督促,使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结构的习惯。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和指导。“练”是为了巩固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又是能力的载体。因此“练”要精,要准,有针对性。“练”的方法要活。“练”后及时评讲,使学生在评讲中受动启发,提高认识水平,巩固对知识结构的掌握。二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构成知识体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在实际运作中有必要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要从头抓起,持之以恒。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越是系统全面,理解越是灵活多变,方法越是熟练,所能掌握和组合的知识结构就越多越巧,“自由出入”就更加快捷。因此培养学生发掘知识结构的能力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从基本抓起,让学生逐步掌握构建章节、单元、专题知识结构的方法,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在高中三年,要始终坚持督促学生课前动手整理,课上完善,课后温习提高,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使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整理的过程就是思维“编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得到锻炼和培养。2、要制定计划优选内容。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加之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要想在实际运作中真正取得明显的效果,教师要制定计划,优选内容。所谓计划就是要确定阶段目标,确定任务等。所谓优选内容就是平时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有所侧重和选择,在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能受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整理知识结构,组织许许多多的大小知识块,最终构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再次,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表达形成。如纲目式、图示式、表格式、问题式等。3、要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师除了课堂上的示范表演及课后的辅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发掘知识结构的能力不断提高。总之,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应当是知识、方法、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知识是能力的基石,方法是能力的阶梯,而能力又是开拓知识尝试和改进方法的根本。因此,在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力求达到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6
强调主动的学习,认为学习乃是通过主动发现而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他的“发现”概念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自行寻找或个人作出选择的探索活动。因此教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自行寻找,发现知识结构。学生“发现”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启迪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指正。一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学科知体系中各种要素的构成形式及其内在联系它首先要取决于客观存的历史实体,还取决于人的主观认识(含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在发掘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的着力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1、授之以法第一、明确要求: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结构体系是“某一认识领域的概念和观点依一定原则和结构方式排列,揭示某一领域对象和现象运动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便是关于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在指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的程中要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主线,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依据。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提出明确的要求。理清线索,线索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能清晰地展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更好基础知识,线索好比树干,每个枝节上都缀满了知识点,要把历史史实、概念科学合理地与线索组合起来,构成有筋骨有血肉的知识体系。概括特征,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因此对历史现象,历史阶段要概括其特征,归纳过程中应力求全而准确,并加以简要说明。提炼观点,整理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归纳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提高理论分析水平。
第二、教授方法: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和课后的耐心指导,传授给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定规定式的结构。某些历史内容的构成有它本身的定规定式,即知识结构要素。例如战役的知识结构概括起来有:原因(目的)
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课本章节目的结构是历史学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务必理解”的结构,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因此,指导学生整理章节知识结构的意义非常大。章节结构的整理,可以依据课本章节目三级标题来体现和完成。如《太平天国运动》按照章、节、目三级标题体现它的结构,可分为兴起、发展、保卫和失败四部分。也可以调整章节目内容重新优化组合,如《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一章,就可分为“起点”、“发展”、
“高潮”和“失败”四大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总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章节、单元、专题知识结构构成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整理知识结构,组织许许多多的大小知识块,最终构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再次,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表达形成。如纲目式、图示式、表格式、问题式等。2、课堂完善:
学生归纳整理的知识结构需要补充和完善。这个环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一环节的效益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1)充分准备: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准确地层示历史知识结构,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师课前必须要做在量的准备工作,深入钻研教材,优化组合,构建和选择最佳的知识结构,突出主线,把握重点、难点。(2)构建结构:通过课前检查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情况,发现问题之所在,便于教师在讲课时通过启发诱导,
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建的知识结构主动与老师整理的知识结构参照起来,取舍和选择,达到互补、完善的目的、构建起最佳最牢固的知识结构体系。
(3)深化难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时,往往会出现线索不清,
知识点遗漏,重点、难点理解不透彻,挖掘不出隐性知识和历史现象内在的联系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纵横联系,深入分析,完善和充实知识结构;要讲深讲透,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要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观点的高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学生构建的知识结构不仅具有历史感、整体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4)当堂巩固:课堂上,教师在精讲的前提下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当堂消化巩固。也可以精选练习题,知识结构中的目标要求在试题中反映出来,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3、检查督促,加强练和评
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因此,平时教师多加强对学生的检查督促,使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结构的习惯。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和指导。
“练”是为了巩固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又是能力的载体。因此“练”要精,要准,有针对性。
“练”的方法要活。“练”后及时评讲,使学生在评讲中受动启发,提高认识
水平,巩固对知识结构的掌握。二
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构成知识体系,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在实际运作中有必要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要从头抓起,持之以恒。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越是系统全面,理解越是灵活多变,方法越是熟练,所能掌握和组合的知识结构就越多越巧,
“自由出入”就更加快捷。因此培养学生发掘知识结构的能力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从基本抓起,让学生逐步掌握构建章节、单元、专题知识结构的方法,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在高中三年,要始终坚持督促学生课前动手整理,课上完善,课后温习提高,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使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整理的过程就是思维“编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得到锻炼和培养。2、要制定计划优选内容。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加之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要想在实际运作中真正取得明显的效果,教师要制定计划,优选内容。所谓计划就是要确定阶段目标,确定任务等。所谓优选内容就是平时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有所侧重和选择,在把握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能受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整理知识结构,组织许许多多的大小知识块,最终构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再次,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表达形成。如纲目式、图示式、表格式、问题式等。3、要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师除了课堂上的示范表演及课后的辅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发掘知识结构的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应当是知识、方法、能力
协调发展的过程。知识是能力的基石,方法是能力的阶梯,而能力又是
开拓知识尝试和改进方法的根本。因此,在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过
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力求达到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