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鱼,泥鳅,黄鳝能一起养。
各种鱼类食性不同:黄鳝喜欢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吃一些软体动物生存如:蚯蚓、黄粉、蝇蛆、和一些游虫。而泥鳅喜欢活动在水的中下层和底层吃一些鱼虫的排泻物为生,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不同饵料资源,混养的泥鳅还可摄食黄鳝剩下的残饵,减少饲料损失和浪费,既可起到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还可收获一定数量的泥鳅和鱼,增加经济收入。泥鳅比黄鳝活跃,经常上窜下跳,其好动的习性可防止黄鳝因密度过大所引起的相互缠绕,从而保持黄鳝体表正常的粘液,减少鳝病的发生;而且泥鳅的上下波动,增加了水中的溶氧,给黄鳝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起养殖鱼,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尾为宜,太小摄食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最好用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泥鳅适肥水,与之混养的鱼类也最好能耐肥水,尼罗罗非鱼和鳙鱼,这两种鱼在肥水条件下生长快。另外罗非鱼繁殖的小鱼无经济价值,在其繁殖季节可以投放少量小规格乌鱼。由于稻田内适合鱼类生长的时间短,鱼种规格应大些,否则难以达到食用规格。另外,各种鱼的密度也应根据稻田环境条件而定,稻田浮游动物量小,因此鳙的放养量应小;稻田浅水水城大,泥_放养密度可大些;罗非鱼适应性强,和泥锹一样喜食人工饵料,也可多放。
还有投放时间问题,因为泥鳅、各类鱼与黄鳝的食性不同,对配合饲料的接受能力不同。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而黄鳝则需要经过一段带强制性的驯食才能适应,驯食时,常常是黄鳝还没开口取食,泥鳅和其他鱼已将其一扫而光,从而影响黄鳝的驯食时间,甚至使驯食失败。泥鳅好动,取食时上下窜游,使水波动较大,以致部分饲料散失到水中,污染水质,影响配合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驯食时间。由此人工养殖黄鳝时,最好是在驯食工作结束后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泥鳅和其他鱼类,达到黄鳝、泥鳅、鱼互利共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混养时以主施有机肥为好。有机肥不伤鱼,而且可直接为鱼类提供饵料,对稻田鱼的生长及降低饲养成本都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泥敏这类喜肥水鱼类,常用有机肥为猪粪、牛粪和鸡粪,日常施肥采用畦面四周定点堆放,每堆5公斤左右。一般上午10点左右施肥,夏季阴雨天少施或不施。由于水肥,未再施化肥。为保证鱼类营养,罗非鱼放养后还加强投饵。饵料用自行配制的颗粒饲料和食用菌渣。饵料放在筐内,置于鱼瘤中段固定的地方。一天投一次,夏季高温投2次;另外,每天晚上投一次食,投饵量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和鱼吃食情况来定。鱼类的除害作用,水稻未施药,也未发生病虫害。几种养殖鱼类抗病力都强,除放养时用5%食盐水消毒以外,每隔30天左右用2kg生石灰化浆泼洒鱼瘤鱼沟。水稻收割后,每隔15天施5kg生石灰,全田泼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