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工作两三年该走还是该留?

如题所述

马上要步入六月,又到一年入职季,对很多朋友来讲,也到了入职一年、两年或三年的纪念日了。在这个时点,想和银行业的朋友讨论下,入职三两年的你到底该不该离职,其他行业的朋友也不妨一看,毕竟,职场发展的事情,隔行不隔山。一部分人选择了离开。

离职的三大压力源和一个导火索

压力一:基层锻炼及转岗挑战

在2012年前后,包括国有大行总行在内,新入职员工都要去基层锻炼两到三年,自此,银行业新入职两年以内的员工,基本都是在基层机构度过的。当然,也有区别,总行招聘的员工基层锻炼结束后还能回归总行,而分支行招聘的员工基层锻炼结束后能否回去则要看竞聘结果,这是目前的区别。


在这种机制下,在基层工作的非总行新晋员工,在工作之初就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感:能否顺利通过选拔竞聘?在柜员岗位要干多少年?木有关系怎么办?……

压力二:业务出口,事多而繁

如果说转岗是初始的压力源,基层机构工作岗位本身的重重压力便是第二道压力源。

银行业普遍实施典型的层级制组织架构——总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储蓄所,除了部分重点对公客户外,客户运营上多实行“上下联动、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基本上,大多数工作都会经过层层渠道,传导至基层机构。原来在总行工作时,我们最喜欢问一句话就是“贵部(团队)在下面有没有腿儿”,意思是在分支行层级上有没有直接对应的组织设置。如果有的话,就诸事好办,事情既可以派下去,也可以借调下面的人上来。如果没有的话,虽然麻烦点,但总也能在分支机构找到对口的组织,也能把活分下去。

具体到基层机构,便成了总分行所有制度、文件、产品、业务、客户等的落地执行人,所以才会那么忙。千头万绪,哪个也不能怠慢,因为都在KPI指标考核中。前几年,一个基层网点对应一百多项KPI是常见的事情,当然,后面多数银行都在精简指标,但也有几十个。每一个指标基本都会对应总分行的一个团队或部门,有专人进行检查督导,真正的事多而繁。

压力三:平台局限,成长困难

受到平台的局限,即便辛苦工作,自身的阅历和能力成长也会存在明显的天花板,这可能是第三道压力源。如上所述,基层机构以具体执行为主,操作性工作强调熟练度,不强调创造性,大多数工作半年时间就掌握了,之后以简单的重复为主,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而能力得不到提升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成为重要的焦虑来源。

比如知乎用户“慢半拍小姐fighting”在答案下面的回复:

如果在银行从事一线工作,的确是并没有获得什么工作技能的。所以想要跳槽就比较担心无处可去。相比应届毕业生,缺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又并没有在工作技能上有胜算,所以比较悲观。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好好一个研究生,被放在国有银行柜员岗位上不能动弹。

一个导火索:收入下降

银行基层机构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前几年大家虽然也抱怨,但并未出现目前的集体性焦虑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收入还不错,普遍高于一般行业,有压力也愿意担着。

经过慎重的考虑,如果最终决定离开,那就勇敢的离开吧。世事无绝对,任何一个决策都是有瑕疵的,做了决定就去执行决定,然后走好下一段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31
你能承受压力吗,如果能就选择创业发展型的美资企业(大概成立两三年)的客户维护工作,对你各个方面都有好处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