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作诗

如题所述

因为古诗,在当时是唱的,就好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如果哪个诗人写得好,很快便被传唱开去,很快就能红遍全国了。那时的诗人跟唱歌的伶人一样受人追捧和赞赏,因此就有人给一些大文豪出身官员作诗用以自荐,希望能得到推荐和赏识。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孟浩然的诗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王昌龄、王之涣、高适三位诗人之间的故事:
他们的诗名都很大,人生境遇也比较相似,再加上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特质,三人很快便成莫逆之交。一天,寒风瑟瑟,小雪飘飘,三人相约在旗亭小聚,喝酒论诗是少不了的。这时,正好来了一群歌女伶官,接下来就要开唱了。唱什么?必定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要知道,那时的流行歌曲都是由流行的诗配乐而成的。所以,他们便有了比试的想法。
王昌龄先提议说,我们仨诗写得都不错,也不知道哪个更高一筹,不如今天就一决高下:看谁的诗被唱得最多,多者胜出。
三人一拍即合,围着小火炉,喝着小酒,等待宴会的开始。
最先唱的是王昌龄的名篇《芙蓉楼送辛渐》,作于他被贬江宁担任县丞时,可以想象,他当时有多郁闷。可是,当他听到歌女演唱自己的诗时,别提多得意了,于是拿起笔在墙壁上画上一笔。
随后,第二位歌女唱道:“开箧[qiè]泪沾臆[yì],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属于悼亡诗,因为写得特别悲,在当时就广为传唱。高适听后,也顾不上悲了,赶紧为自己画上一划。
到第三位歌女唱时,王之涣的心恐怕吊到了嗓子眼儿,如果这回唱的不是自己的诗,岂不是糗大了?
歌女一开口,乐坏的是王昌龄,因为这次唱的是他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这是一首宫怨诗,表现失宠宫人的无聊寂寞、幽怨与悲哀。
这下,王之涣真的郁闷了,总共四位歌女,三个都不唱自己的,简直尴尬死了。
可王之涣自信心十足,才不会轻易认输,于是故作镇定地说:刚才这三个都是不出名的普通歌手,唱的不过是下里巴人而已,哪里唱得了阳春白雪?我们要看那个最出色、最漂亮的女孩子,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甘拜下风。如果那女孩儿果真唱了我的,你俩干脆就地拜我为师好啦。
待那姑娘一开口,王之涣脸上露出意得志满的笑容。王昌龄、高适见状也开怀大笑起来。歌女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名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二句有壮采,后二句有深情,再加上那雄伟的气魄、浩大的声势,无怪乎被推为绝唱也。
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作诗的重要性,尤其是唐代,作诗非常受朝廷重视,武则天游历南龙门的时候,富有闲情雅致的武则天令众人们对景作诗,这可是宋之问拿手的绝活,武则天看到宋之问的诗极为满意,还赏赐给了他一件锦衣。
唐朝造就了灿烂辉煌的唐诗,成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8
古代是崇文尚武的,国家比较重视文化,文化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化人比较儒雅,比较清高,所以经常作诗以抒发情怀。
第2个回答  2019-03-28
因为
没有纸
写竹简上
必须简短精要
且要好听吸引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