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中数学都是怎么划分高一,高二,高三的

我看有必修和选修 ,谁能告诉我高一都学什么,高二都学什么,高三都学什么

高一上半学期学函数(必修一)和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圆)(必修二)下半学期学算法、程序框图和简单的概率(必修三)和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必修四) 高二上半学期学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必修五) 然后学命题、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和空间向量(选修2-1) 下半学期学习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选修2-2)和计数原理、概率、统计(选修2-3)
以上都是人教版课本

一.复习要重视课本 无论每年的高考,会考,还是每次的统一的考试。试题年年变,在分量上,难度上都有所变动。我们的数学复习工作不能在这个捉摸不定的表面现象后面穷于应付,而应该抓住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呢?是不是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还是某某名人的发言或者是某某编写的资料?还是某名校的模拟试题呢?无论怎样,不管怎样,仔细想想,还是要面向根本,即课本,以课本为根本。复习时,着力理清课本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的结构,系统的整理课本的知识脉络,总结基本数学方法,精选例题,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运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做到正确的,迅速的解题。 (一)复习时,注意提醒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的表达和实质性理解,加强概念教学,并注意定理,公理,引理,公式的正用和逆用,变用,活用,以及它们的使用范围,并做到五个过关: ⑴ 准确地理解课本的任何一个概念 ⑵ 做到能证明课本的所有重要的定律,定理和公式等。 ⑶ 能够自己写出课本的定律和定理的已知和求证,并能证明它们,写出证明的过程。 ⑷ 能够自己亲自做出课本的每一道例题和每一道习题。 ⑸ 总结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和例题,按规律,按解法进行归类记忆和描述。 能够在做完课本的习题和例题的基础上,自己能够编一些类似的题目,对课本的题目进行改变条件,从正反等几方面进行一个题目的处理,这样就不会陷入题海茫茫的感觉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示范,让学生在这方面慢慢地适应,慢慢的学会这种学习方法,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只用一个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变形,当然这样的题目要精选,老师们在备课方面要下大力气,这样,一个循环下来,对以后的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对学生也是很有帮助的,我在98---99学年度带高三的时候,因为学生的素质比较差,镇属中学的学生,因为学生在高一和高二时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做到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且成绩也是上去了。学生对课本的知识了如指掌了,做什么题目基本上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了。也不会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了,这就是我为什么那么叫学生要重视课本的原因了。其实学生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学习方法,导致学习的效率差,这方面也要求我们老师对课本知识,对学习方法要重视。如果我们老师不能重视,那么学生也是不重视的,上复习课时,复习到哪里,就要指导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如何在课本上找到和归类记忆。教会学生该怎么处理。 二 复习时,老师们还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即我们平时所讲的三基训练。 这三环节也是我们在学生学数学科教好学好的重要环节。学生学好三基,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针对学生的三基相对薄弱,也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每次考试下来,成绩是普遍偏低,优秀率,合格率都很差,因为我们的学生是经过重点中学挑选后的学生,基础是比较差的,三基就更差了。从某省的高考中抽样调查知道,理科在选择题中得分率是白分之六十。文科是白分之五十五,填空题理科得分率白分之六十三,文科白分之四十六。因此,我在教学或复习中,甚至在高考的复习的中,也坚持不懈地坚定不移地抓好三基教学,提高三基教学的教学质量。这也是我们目前讲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我们老师还应该做到: (1)、大力加强概念教学。数学的东西很多要求我们先有个定义,我们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出发,带领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性质,离开了概念,无根本之谈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对比记忆和理解。从而加强了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有用的定理,性质,公式,在复习中,时时提醒学生知道它们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并在上课后,配备一些学生容易在这方面经常出错的题目,通过训练和思考,真正消除题目之间的混淆,从而在本质上理解它们和区别它们。 (2)、对于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来说,也是培养学生注意的数学思想的教学。在复习中应以那些在数学学习和应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思想为重点,在复习中始终灌输这种思想进去,让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学会通性通法解题。 (3)、在加强三基教学的基础上,对于那些中学生必须掌握并且在大学可能继续学习具备的知识和方法,应当要着重讲解,认真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这个道理。这方面应从高一和高二抓起,树立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高一和高二后劲足了,到了高三才能跟上来。 抓好“三基教学”,是我们数学老师长期的教学任务,我们从教学中得到启示,这些方面做得好,学生学习也有了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灌输这些,使学生对三基做到“口头禅,笔下熟,心上知”,何愁在考试中的基本题(选择和填空)中档题做不好呢? 二、老师为复习做好准备,说明了就是要积累材料,备好课。 积累1:建议老师准备好一本笔记本,经常记录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常见的错误思想,错误的解题方法,错误的表达方法,错误的认知方法等,平时小复习或者是大复习,反复强调,重复提出,尽可能的减少学生的失误,同时组织一些方方面面的题目,自己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自己先走一遭,长一智。这样,一个教学阶段下来,进行复习时,就具有针对性,不会盲目,较好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尽最大困难的弥补学生个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我们经常讲到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查漏补缺,减少失误。 积累2: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保证好教学质量,平时老师也要本身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数学素养。积累好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具有通性通法的思想方法。做到在这方面能如数家珍。积累好的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掌握一些特别的运算技巧。化特殊为一般的能力,化实际问题为数学模型的能力(高考热点)。从历来的高考中发现,数学的试题有一半以上需要计算,学生在考试中经常的问题是不善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解题的思路狭窄,找不到好的解法。这方面的能力很多是需要靠老师在讲课中或者在复习中传授。因此我们老师平时要积累一些好的数学方法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些需要从高一抓起。坚持不懈地抓到高三,并且在高三得到提高和升华。 举例: 立体几何就有:反证法,同一法,构造平面法,割补法,侧面展开法,等积法等。 高一代数有:判别式法,比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构造函数法,辅助方程法,换元法,反函数法,图象法等。 高二代数有:化归法,递推法,阶差法,归纳法,裂项法,错位相减法,基本不等式法,复数法等。 平面解析几何有:代入法,伴随法,分域法,二次函数法,代点法,韦答定理法,几何性质法,定义法等。 以上的不是全部的方法和思想的,只要我们老师在平时注意积累,方法就会越来越多,解题就会越来越熟练,学生有会随你的敏捷的思维而努力学习你的思维,佩服你的思维,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跟随而来。学生也会越学越活,教学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2
一般都不是按照高中年级进行划分的,都是按照课程的进度进行安排的。
有很多的高中为了学生的学习,都是会要求学生在高一高二期间在一个班级学习,不进行换班。同时授课的老师也是不更换的。
在一个学期中的教学任务会按照学期课时来安排课程,高中数学课本知识的学习也都是通过课程来完成的。所以都是按照规矩来设定的,一般在高中一年级期间会完成两本书的学习。但是在高二会考之前会完成参与会考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还会有一些选修课本的学习。如果学习课时比较少,那么就会抓紧授课进度来完成课本内容。
高三一般很少安排新课程的学习,如果是还有为学习的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课程的。高三主要适是为了复习高考所需要的知识。会进行好几轮的复习工作。
第2个回答  2009-12-27
高一上半学期学函数(必修一)和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圆)(必修二)下半学期学算法、程序框图和简单的概率(必修三)和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必修四) 高二上半学期学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必修五) 然后学命题、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和空间向量(选修2-1) 下半学期学习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选修2-2)和计数原理、概率、统计(选修2-3)
以上都是人教版课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2-27
你好
我是河南省的
在我们这里是这样划分的
高一学习数学必修一到四 其中半学期学习两本。
高二上学期学习数学必修五和选修一本,然后高二下学期再学3本
选修分各种系列,我是理科的,所以选修2系列的教材
我们这里安排是高二全部把要学的学完,高三只复习!
呵呵
如果有疑问的,可以PM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