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江苏高考新方案中选修与必修有什么差别啊

我是今年的高一学生,我准备选文科,可我不觉得选修与必修之间有多大的差别,不是都要按等级评分吗,好象没有减轻什么负担啊.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2008年江苏高考模式确定,语数外三门计分,总分450分+30分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是个啥模样?22日,经历了多次讨论、调整、修正后的《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开始公示,新方案显示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50分,总分450分。另外,语文、数学附加题各设30分。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招生划线时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新方案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高考”,包括选修、必修和统考,其中必修可以在高二和高三分别考一次。

必修选修选择你做主

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七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为艺术或体育专业;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七门必修测试科目。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语数外6月7、8日统考

统考中,语文安排在6月7日上午,150分钟。数学在6月8日上午,120分钟。外语在6月8日下午,120分钟。语文、数学设附加题,加试附加题的考生考试时间增加30分钟。选修测试历史的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不兼报普通类专业的艺术类、体育类考生不考附加题。外语考试包含听力测试,外语专业的口语测试另行安排。统考每门150分,总分450分。另外,语文、数学附加题各设30分。

学业水平测试中必修科目测试: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8日全天和9日上午,每科75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选修科目测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7日,每科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技术科目的测试另行安排。成绩处理实行等级计分,分成4个等级,用A、B、C、D表示。必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命题坚持科学、创新和公平

新方案的科学性体现在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测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命题;学业水平测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命题。力求做到试题设计与课程评价目标相一致,分别体现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测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和特点。

创新性在于试题设计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实现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认真考虑城市和农村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

语数考试含选修内容

语文、数学考试含高中新课程规定的该学科必修与选修的内容。数学必做题考察必修和选修系列1内容,附加题主要考察选修系列2和系列4内容。语文附加题的题型和考察要求在《考试说明》中公布。外语为中学英语八级考试。

必修科目测试考察高中新课程规定的该科目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选修科目测试考察该科目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

凡需考察不同选修内容的试卷,均设计相对应的选做题。选做部分按不同选修系列或选修模块命题,考生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择答题。

按语数外统考分划省控线

新方案在全国统一招生政策的指导下,统一组织全国在江苏招生高校的录取工作。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工作。各高等院校必须依据考生志愿,按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同时不断扩大自主招生高校的数量和录取新生比例,逐步健全高校自主录取机制。

要求各高等院校根据国家和省定招生政策制定招生章程,并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中应明确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等级要求和录取办法。有面试要求的高校,招生章程中应明确考核范围和规则等。

■划线办法: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规定。根据不同录取批次院校招生计划总数,并放宽一定比例,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艺术、体育专业成绩划线办法另定。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填报志愿:考生在高考科目成绩、全省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是:必修测试科目D级(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合格。

考生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是: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合格视为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

■投档办法:依据各高等院校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志愿,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加附加题分数,以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体育、艺术类专业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和专业加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录取要求: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院校,可以依据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面试成绩,自主录取。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部分专科院校经批准,可以依据考生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试行注册入学。

体育、艺术类院校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要求,按照文化与专业成绩录取新生。

两门选修五门必修 成绩算等级

选修必修自己选择

为减少测试科目与测试次数,选修科目测试的内容包括该学科的必修内容。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共有7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其中必修科目5门,选修科目2门。选修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7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2门选修科目之外的5门为必修科目。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7门均为必修科目。

明年4月先考必修

时间安排上,必修科目水平测试时间每科为75分钟。必修科目测试安排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进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选修科目水平测试时间每科为100分钟。选修科目测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进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报考一次。

水平测试测什么

学业水平测试为常模相关-目标参照考试。测试内容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学习的状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必修科目水平测试是考查该科目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一般为3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政治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4的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地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物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1-1、3-1中选择1个模块的内容。化学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或“有机化学基础”中选择1个模块的内容。生物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技术科目(含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考查内容另行制定。

选修科目水平测试考查该学科必修的全部内容与选修的内容。选修内容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模块开设指导意见》执行。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按理工方向要求执行。选修政治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4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经济学常识”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选择一个模块的内容。选修历史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选择2个模块的内容。选修地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中选择2个模块的内容。选修物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选修模块3-1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 3-2、3-3、3-4、3-5中选修3个模块的内容。选修化学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 “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中选择3个模块的内容。选修生物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和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

学生水平测试根据各学科不同情况,合理设置客观题型与主观题型,客观题型一般不超过试卷总分的50%。另行制订“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明确各学科测试具体内容、题型、试卷结构等。

考试成绩处理为等级

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等级,用A、B、C、D表示。技术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

必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

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必修学科的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起算,三年有效;选修学科的成绩当年有效。

社会考生成绩可对接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向社会开放,在江苏省参加高考必须按规定参加学业水平测试。2008年以前的往届生已取得江苏省普通高中综合考试成绩的,在原成绩有效期内,可视为必修水平测试的成绩,并转换为相关必修科目的等级,但必须参加当年选修科目的测试。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从2005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测试科目设置坚持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既有共同必修的科目,也有个人选修的科目,学生考两门选修科目和五门必修科目。首次考试安排在明年4月,高二年级学生进行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

道德评价不合格不能填志愿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昨天出炉,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普通高中学生道德品德或公民素养达不到“合格”,不能填报高校志愿。这一方案的出炉倍受关注。

启用综合素质评价表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等第,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有见义勇为等行为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集体财产、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凡基本符合标准者,视情况可得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得A。凡得A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实施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名单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全省学生使用统一格式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高中三年的总表。

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以书面形式将评价表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评价内容得A等第的学生在校园内公示15日以上。

道德不合格不能填志愿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总表)作为高校招生考生信息之一。普通高中学生道德品德或公民素养达不到“合格”,不能填报高校志愿。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以上三项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弄虚作假取消录取资格

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和校长的责任;对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其当年被高校录取资格;已被高等学校录取的,建议取消该生学籍。
【方案设计原则】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昨天专门就2008年高考方案的制订原则,方案研制的思路与基本内容向社会进行了通报。 他表示,新方案改变了“分分计较”的传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一是按照国家“3+X”高考方案的总体框架,在“X”上做一些新的设计;二是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新课程“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相适应;三是保持与江苏省现行高考方案的衔接和平稳过渡。

(一)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科目设置、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构筑公平公正的平台。

(二)选择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进行不同的科目选择和学习需求;充分体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力求把基础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学生选送到理想高校;注重选才方式的灵活性,针对不同高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选拔方式,支持各类院校多样化选才。

(三)导向性原则。高考方案尽量与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相一致,体现对新课程改革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导高校摒弃“唯分录取”,注重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四)创新性原则。继承现有高考模式的优点,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考方案的成功经验;体现高考改革和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方向,力求在统考科目设置、测试方法、评价内容等重要环节有所突破。

(五)综合性原则。用综合性评价代替一次性选拔考试;注重平时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建立较为完整的评价制度。

(六)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诚信基础和社会对高考的认识,紧密结合招生录取工作的特点研究和设计方案,确保好的方案理念能通过实际招生录取工作得以体现。

高考方案“环环相扣”

三门学科文化统考和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样的方案能够全面考察和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不只是几门文化课的分数;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而且是有个性地发展;能够促进中学认真实施课程计划,提高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分项评价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而且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我选择的空间,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和考试的负担。

强化语数外基础地位

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突出了基础学科的地位。国家统一高考和其他省(市)都把这三门作为必考科目。语数外三门学科在高等教育和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同。同时,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发展倾向,语文、数学设计了附加题,这与新课程标准和学生修习的实际情况也相一致。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有不同选拔人才的要求,也为学生进一步发挥潜能提供了机会。外语考试含听力(另外还安排专业口语加试),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数外和全国同步考

语数外考试总分设计为每门150分,总分450分,加上语文或数学的附加分30分,共480分。以450分为总分(不计附加分)划定每个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线后再按考生报考的不同专业方向加上附加分投档。既考虑到报考志愿的不同倾向,又能够避免不同学科附加分简单进入总分而引起的学科分数不等值问题。

语数外考试与全国高考同步进行,与全国保持一致,但江苏省考生只要考三门,切实减轻了学生高考与备考期间的负担。

学生学业负担减轻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与语数外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学业水平测试是根据高中学生修习的要求设置。考虑到语数外已作为高考统考科目,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等列入综合素质评价,这些学科不再列入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因此,学业水平测试只设计了7个科目,这样也能适当减轻学生负担。

学业水平测试按等级计分,淡化了“分分计较”的激烈竞争。必修等级按大家习惯的原始分数段转换,体现了目标参照考试的性质,它的区分度问题可以通过控制命题的难度系数的办法来解决。选修等级按学生测试成绩分布的一定比例来转换,这个比例是参照历年来高考录取不同批次的人数比例而确定的。这样较好地体现了区分度,同时也能较好地避免了学科之间、几次考试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学科之间与不同考试次数之间的分数等值问题,还将通过逐步建立题库的办法来解决。

鼓励考生全面发展

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的使用主要是与学生报考志愿挂钩,报考不同层次的高校、报考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方案提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统一的最低要求,不同的高校还可以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要求。对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全优的学生,方案还设计了加10分进线的办法,以资鼓励。

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作为进入相应层次、相应专业的门槛,看起来不如分数的区分度大,实际上有时候发挥的作用比分数还要大。同时,高校也有提出等级要求的自主权。这样应用学业水平测试结果,体现了学业水平测试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适度的。

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主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而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既有对学生统一的综合素质要求,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突出表现,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基础,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归纳与总结,形成直观的表格,体现了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并且将电子档案与文字档案统一起来,既便于资料的收集、整理、使用和全省统一管理,也有利于高校招生及录取后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的测试结果使用,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发挥的作用定位比较准确,突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有用性”。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德”和“公民素养”合格,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

另外,还准备建立校长诚信承诺、相关项目抽测、年度非诚信学校公示和责任追究等保障制度,力求客观、有效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为高考改革留空间

方案把中学组织教学、考试部门组织考试、高校组织招生三者有机结合,特别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的办法,满足不同层次院校对学生的需求,这是今后高考和招生改革的方向。因此,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录取机制是这一方案的重要内容。新方案具有“高端多元(重点院校)、中端稳定(一般本科院校)、低端开放(专科或民办院校)”的高校招生改革取向,探索高校招生改革的空间较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24
各科皆有选修内容和必修内容,
如果你学习文科,除语文\数学和外语外,你必学历史,然后从政治和地理两门中选学一门,假如你学地理,这样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四科对你就是必修科目,高二下学期的考试你只需考必修的内容.
补:要正确理解选修科目与选修内容两个概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9-24
选修是指语,数,英等九科中选一课学,而必修是指文综或理综选一种
第3个回答  2006-09-24
我市08年的考生,
根本就没有减负!!
学的要比以前多好多!
而且书上讲得都很浅,
但考起试来都是书以外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