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了鲁迅的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说明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了鲁迅三件事。

第一件事:鲁迅先生的课,让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祖国,他教导学生以“爱祖国”为中心进行创作。

第二件事:鲁迅先生“耳上夹铅笔”是为了改讲义的错别字。

表现了鲁迅先生教学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三件事:鲁迅先生非常自然地在路边摊站着吃饭。

表现了鲁迅先生和人民平起平坐,不骄傲,和人民打成一片。

说明了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扩展资料: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鲁迅先生介绍人去看的电影:《夏伯阳》,《复仇艳遇》……其余的如《人猿泰山》……或者非洲的怪兽这一类的影片,也常介绍给人的。鲁迅先生说:“电影没有什么好的,看看鸟兽之类倒可以增加些对于动物的知识。”

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有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春天一到了,我常告诉周先生,我说公园里的土松软了,公园里的风多么柔和。周先生答应选个晴好的天气,选个礼拜日,海婴休假日,好一道去,坐一乘小汽车一直开到兆丰公园,也算是短途旅行。但这只是想着而未有做到,并且把公园给下了定义。

鲁迅先生说:“公园的样子我知道的……一进门分做两条路,一条通左边,一条通右边,沿着路种着点柳树什么树的,树下摆着几张长椅子,再远一点有个水池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忆鲁迅先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6

写了鲁迅四件事

1、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

说明: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

2、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

说明:鲁迅先生简单随意的生活也,刚毅倔强的个性。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

说明:鲁迅先生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说明:鲁迅先生对于青年人的爱,可亲的体温,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扩展资料

《回忆鲁迅先生》是作者萧红所著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回忆鲁迅先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了鲁迅三件事。

第一件事:鲁迅先生的课,让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祖国,他教导学生以“爱祖国”为中心进行创作。

第二件事:鲁迅先生“耳上夹铅笔”是为了改讲义的错别字。

表现了鲁迅先生教学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三件事:鲁迅先生非常自然地在路边摊站着吃饭。

表现了鲁迅先生和人民平起平坐,不骄傲,和人民打成一片。

说明了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扩展资料: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回忆鲁迅先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0

《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写了鲁迅三件事。

第一件事:鲁迅先生的课,让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表现了鲁迅先生热爱祖国,他教导学生以“爱祖国”为中心进行创作。

第二件事:鲁迅先生“耳上夹铅笔”是为了改讲义的错别字。

表现了鲁迅先生教学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三件事:鲁迅先生非常自然地在路边摊站着吃饭。

表现了鲁迅先生和人民平起平坐,不骄傲,和人民打成一片。

明了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拓展资料

《回忆鲁迅先生》是作者萧红所著,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7
你好
是4件事情,分别为:
1、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
表现了鲁迅: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
2、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
表现了鲁迅: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
。表现了鲁迅: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表现了他: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整体说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如满意,求采纳。
如不满意,请追问。
你的满意是我的追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