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复姓, 为什么现在很少了?

如题所述

感谢大家阅读小编的文章,喜欢的话加个关注哦!小编会持续更新大家喜欢的内容,希望大家支持小编哦!

最早姓复姓的基本上是一些卿大夫,多以官名、地名为氏(周朝封给卿大夫、士的采邑,地名很多是两个字)。春秋战国时期,卿大夫阶层本身很容易成为政治牺牲品,所以后代为了避难就只能改成别家的姓氏。避祸改姓当然是越低调越好,所以就以单姓居多。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姓,先后有:先秦复姓改单姓,北魏的太和改姓,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改姓。大家都知道洪武大移民,也都是强制性的举国迁徙。洪武皇帝朱元璋是直接禁蒙古姓,并要求汉人也是改多字姓为单字姓。从此,公孙、士孙、叔孙,就都姓孙了。司寇姓司,完颜改姓王。

如果你查看蒙古族、契丹族和各色目族的族谱,会发现,在洪武年间,大家忽然集体改了姓。原本的复姓,统统变成了单姓。这证明那时候,改姓的措施是很严厉的,也可能是风气所致。其实到明朝中后期,中国的复姓就已不多。

许多人甚至意识到不到,自己的姓氏其实原本是复姓。先说先秦时代的改姓,大家看到的复姓东方、西门、季孙等,后来都省着喊了。复姓东方的就姓方了,复姓西门的就姓门了,复姓季孙的就姓季了。还譬如南宫,省略一字而姓宫。当然了,复姓改的单字姓,有些本身就是别人的姓氏。

春秋时期就有姓宫的,南宫是南宫,宫是宫,是不同的姓。但后来南宫改姓为宫,两个不同家族也就成一个姓了。

据整理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