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浮士德及人道主义发展历程

结合浮士德的奋斗人生,详细论述其中内含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历程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6
人都想长寿。然而,长寿也许只不过像楦鞋时硬多楔的两个楦头,鞋长是长了一点点,但质量毫无改变。当然,由长寿得益的人也不少,最明显的,恐怕就数歌德了。歌德活到八十三岁,直到完成《浮士德》之后才去世,他也算有福了。

《浮士德》,歌德一生不朽的长片诗。浮士德与梅非斯托,是这本书的两位主人公。但是浮士德是于梅非斯托相对立的,浮士德是人道主义者,对他人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心,而梅非斯托则是人类贪欲的代表,考虑的是此时此地对自己的利益。

浮士德是上帝眼中的人类代表,而梅非斯托则是自告奋勇去诱惑浮士德的魔鬼。一方面以人道主义为代表的上帝坚信浮士德这样的人类代表在追求中难免有失误,但在理性和智慧的引导下,最终会找到有为的道路。而以梅非斯托的贪欲为代表认为他一定能将浮士德引向邪路,让他堕落。

在浮士德被梅非斯托诱惑时,一个庞大的计划在他心中出现:移山填海,为人类造福。但当这个计划实施过程中忧愁吹瞎了他的双眼,浮士德在听到死灵为他挖墓时,认为是来移山填海的民众,说完“你真美啊,请你停留一下”后死去,这并不是浮士德堕落地狱,而是精神的升华。浮士德终是为人道主义而牺牲,并不是被梅非斯托引诱而堕落走上邪路。

歌德几乎用了六十年才完成浮士德。在《浮士德》中,歌德认为只有克服堕落、努力向上,并为更多人谋得幸福,但人不可能成为上帝,越是有理想性格的人,这一生就越需要经历谦卑的洗练。这便是浮士德精神。

若世上的人都如浮士德一样,不受邪恶与贪婪的影响,那世上处处是人道主义,便也没有那潜藏在心底的梅非斯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