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

如题所述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政府执行力,就是提高一个地方发展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创造力。为了切实加强各级政府执行力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性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自我教育和学查改为主要手段,以优化创业环境为主题,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力求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在制度创新上有新进展,在转变职能上有新举措,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构建“职责明确、工作规范、反应敏捷、运转协调、执行有力”的政府工作运行机制。二、总体要求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要以提高行政效能为主要目标,把政企分开与转变职能相结合,把体制机制创新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创新相结合,把坚持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相结合,把转变作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廉政勤政善政与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相结合,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工作重点(一)提高行政决策能力。科学决策是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重要保证。要规范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力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要通过提高行政决策能力,提高决策科学性,解决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提高决策民主性,解决行政决策透明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依法决策的规范性,防止盲目决策和依靠少数人决策的现象。(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前提。要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要增强行政规范意识,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实施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事务。要通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解决政府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减少行政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抓落实的能力是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关键。要围绕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抓好实施的组织协调,明确职责,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协调关系,全力完成相关任务。要树立全局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解决政府部门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执行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要强化落实意识,树立效率观念,加大既定目标任务的推进力度,解决行政效能低下、工作落实不够的问题。要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层层抓落实的制度,切实解决抓而不紧、落实不力的问题。 四、工作要求(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府执行力建设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绩效考核内容。要根据全市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开门征求意见,开门接受评议,深入开展以“提高政府执行力”为主题的“六查六看”学习讨论活动。即查政务值守,看是否存在反应迟缓、应急不灵的问题;查执行落实,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存在作风涣散、纪律松驰的问题;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的问题;查大局观念,看是否存在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查服务质量,看是否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优的问题。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带头自查,做到真学真议、真查真摆、真整真改,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整改、自我提高的目的。(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把解决工作问题和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在机关开展“四讲四比”活动,努力营造“讲激情、比干劲,讲服务、比奉献,讲务实、比效率,讲清正、比形象”的良好风气。 1.着力解决精神萎靡不振的问题。要引导干部树立敢为人先的勇气、敢闯敢试的魄力,保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甘落后、负重前行的精神状态。 2.着力解决群众观念淡薄、服务不优的问题。要引导干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始终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为政之本,对有利于发展的事、有利于群众利益的事,一定要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讲怎么办、少讲或不讲不能办,在服务群众中比奉献,在服务基层中比业绩,彻底解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以及与民争利、扰民烦民的问题。 3.着力解决纪律松驰、本位主义严重、效率低下的问题。要引导干部在讲执行、抓落实、比效率上狠下功夫,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锲而不舍、真抓实干;只争朝夕、雷厉风行;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的良好氛围。 4.着力解决廉洁意识不强,权力运行缺乏有力监督的问题。要引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三)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和完善会议、文件和公务活动的审批机制。严格会议审批,控制会议规模、规格、数量和时间,少开会、开短会,严肃会风会纪,提高会议质量;大力精简文件,控制文件规格、数量和篇幅,少发文,发短文,提高文件质量和公文运转效率;规范领导公务活动,控制评比表彰活动,真正解决文山会海和事务性活动较多的问题。 2.建立政务快捷反应机制。强化政务值班、信息报送和应急反应处置,建立完善值班工作制度和规程,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政务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对突发事件要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及时上报,迅速处置,并对处置情况予以续报;对市政府的指令、要求必须坚决执行,限时反馈。 3.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按照“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高效服务”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使机关工作环环相扣、紧张有序、高效运转。 4.落实协调会商机制。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各自的职责,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组织协调,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完成好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落实办理的事项,由市政府明确主办和协办单位,主办单位要主动负起责任,代表政府履行职能,协调解决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办单位要密切配合,全力协助主办单位完成交办事项。 5.健全督查工作制度。建立领导督办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一级督办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执行落实机制;完善重大项目活动跟踪督办制度,各级政务督查机构要对政府部门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文件、重大工作部署以及领导批示交办件的办理情况,实行跟踪督办,定期通报;建立督查事项限时报告制度,凡是明确办理时限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告贯彻落实情况,回复办理结果。加强行政监察,把各级行政机关对上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列为行政监察的重要内容,对执行不力、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查处。建立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设立舆论监督热线,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载体,加强舆论监督,对执行力不强、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督促整改,予以曝光。 6.建立行政问责制。研究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强化问责效果。各级各部门行政负责人对本单位行政事务全面负责,并对其行使职权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对不依法履行法定职权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部门和单位,追究部门行政负责人的责任。对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不力,违反规定进行决策,不认真履行职责以及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行政部门,采取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先资格、责令辞职和建议免职等行政处理方式问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