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歌颂什么赞美了什么

如题所述

《咏柳》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歌颂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大自然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勃勃生机。

出处:《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扩展资料

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以碧 玉喻柳树之翠绿鲜嫩。一树新翠的绿柳,髙高矗立一旁,宛若碧玉雕成,再有晴光照耀,更见熠熠光彩。

古人常以“如烟柳树”喻柳之浓密、苍翠,而作者以碧玉喻之,柳树整体形象则浑然一体,更见出作者描摹物体手段之高妙。“碧玉”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还在于下句“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妙用。

古代以“碧玉”指年轻美貌的女子,以女子喻婆娑下垂的柳条,则令人想起婀娜妩媚、娉娉婷婷的舞女,以及那如柳条般轻盈飘动的舞蹈的柔美和洒脱。

女子如柳,柳又是春的信使, 女子是美好的,春天之美好不言而喻,由此可见作者匠心之所在。以“碧玉”喻柳,比喻新奇巧妙,只此二字,柳条的婆娑袅娜、春光的绮丽明媚,尽皆呈现。

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尽含翠绿的柳叶,这么齐整,这么美丽,究竟是谁裁出的呢? 诗人自己提出设问,然后又自问自答道:这万条丝绦和这一树新翠的细叶,是二月温煦的春风像剪刀一样剪裁出来的。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妙处所在:自问自答,问的新奇,答的有意趣盎然。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既回答了上句中的“谁裁出”,又精辟地概括了一、二句出的为什么苍翠和婀娜多姿的问题。把春风喻为“剪刀”造语新颖而想像奇特。

“二月春风似剪刀”为千古佳句,历来被人们吟咏和借用,如宋朝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清初金农则反其意,他说:"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足见其影响。

全诗言近而意远,借咏柳而咏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妩媚,以柳之美好衬托春之美好,是该诗髙出其它咏柳诗之处。另外,写法上也很富于层次的变化,先从柳的总形象入手,然后在写柳叶,层层道来,愈写愈细。

绝句诗字数不多,很难腾挪变化,要达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并构成一幅丰满的诗歌形象,是极不容易的。

贺知章的这首七言绝句诗,以其新奇精巧的比喻和奇特新颖的想像,以及淸新洒脱的语言完整地塑造了柳树和春天丰满的形象,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意境,使读考耳目为之一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3

歌颂了柳树,赞美了柳树的精神。《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扩展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

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10
《咏柳》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歌颂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大自然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勃勃生机.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0
《咏柳》通过描写春天的柳树,歌颂春天的美丽景色,赞美大自然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勃勃生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1-21
赞美春天,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美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