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的文化传统

如题所述

追根溯源,“交通大学”校名最早出现于1920年12月,时交通部提议将主管四校合并筹组“交通大学”。1921年8月1日,交通大学合组成立。交通大学的缔造者是中国著名“交通救国论”者、时任交通部总长的叶恭绰。
叶恭绰是孙中山实业救国的积极追随者,提倡交通救国,重视实业教育。对于刚刚从闭关锁国的天朝大梦中苏醒过来的中国来说,以蒸汽机、电力为动力的现代交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急需实行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叶恭绰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交通与教育的关系,他曾言:“国家实力之展拓,以交通之发达为始基,而一切事业之设施,尤以人才之适用为先着,是交通与教育二者,倚伏相同,关系至密”。
早在1918年,叶恭绰远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实业和文化教育。美国的实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国的分科设系,这些成功的教育典范使他感触不已。他认识到学校的任务是要精研学术,培养人才,辅佐实业发展。反观中国教育,学理与实用脱离,学非所用,教授方法亦不合世界潮流。在中外教育对比的反差中,革新交通教育的抱负在叶恭绰内心悄然萌发。
1920年8月,复任交通部总长,正准备施展交通救国的宏图方略时,却见到偌大的一个交通部,仅有技正4人、技士10人。交通专才异常奇缺,促使他决心先调查交通教育的现状。
当时,交通部下辖专门学校四所:上海、唐山各有工业专门学校一所,北京有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两所。其中,上海办校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程度较高,学科也最多,有土木、电机、铁道管理三个专业,学制均为四年。不过,叶恭绰有这样一个疑问:“各校历史悠久,成绩甚佳,尤其是上海、唐山两校,程度已于欧美同类大学的一、二年级相当,何以所出人才究不敷用?”心存疑惑,叶恭绰于是派员分赴各校,进行实地调查,发觉所属学校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之处。组织管理上,四所学校散居各处,各自为政,缺乏明晰划一的组织系统;专业设置不合理,有的专业各校重复设置,有的专业各校都没有,造成有限办学资源的浪费;学科程度上,四校均为高等专门性质,实际程度却不齐,上海、唐山两校已经达到本科水平,然而从四校总体水平来看尚未达到大学本科水平,难以培养出高深技术人才;实习安排上,实习阶段如何支配,与教学内容如何呼应,实习机关如何分派与管理,都需要有统一机构进行调度。以上诸多弊端,阻碍着交通专才的培养。鉴于此,叶恭绰决心对交通教育进行根本的整顿。他接受交通部技正钟秉峰(1911年该校电机科首届毕业生)的建议,将四校合并,增加经费,改善管理,提升办学层次,组成一所培养高级交通工业专门人才的“交通大学”。
1920年12月,叶恭绰向国务院会议提交《阁议创办交通大学提案文》,提议“拟以上海、唐山、北京四校,合并为交通大学。提案经国务会议讨论,决议照办。1920年12月21日,叶恭绰再向徐世昌大总统提交《统一交通教育计划呈文》,呈文提议,为统一学制起见,将交通部部属的4所学校“列为大学分科,而以大学总其成,名曰:交通大学。”呈文获得总统批准。
12月底,交通大学筹备处成立,叶恭绰责成交通次长徐世章负责筹备事宜。次年1月,筹备处拟定出《交通大学大纲》,经叶恭绰呈准后正式公布。大纲共14章38节,第一章第一节规定:“本大学定名为交通大学。”
经过数月筹备,交通大学于1921年8月1日正式成立,对外称交通大学,英文名称是:Chiao Tung University,“交通大学”校名由此启用。
交通大学2016年将迎来120周年华诞,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将共同开展12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合力打造“交通大学文化”。届时中国邮政将发行《交通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一枚。 1926 年公布校徽(四十五齿)1926年1月23日,凌鸿勋校长通告公布校徽云:“为通告事,校徽所以表扬学校性质,与精神关系至重。上年以本校校徽,亟应明定,曾经征求式样,并交由教务会议推定委员会审查。兹经参照原式,重行指定,合亟公布,作为本校校徽。下学期起,一律采用,特此通告。”
按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示本校创办之年份。用世界公历者,取其便也。砧外为齿轮,外框象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框与轮之间,上半题篆体“南洋大学”四字,下半题NANYANG UNIVERSITY英文字。全徽取义深远,含意显豁,允称称佳构。 1920 年代校徽(五十齿)中书“精勤敦笃,果毅忠恕”八字篆文校训,而无铁砧、铁锤、铁链、中西书籍及 1896 字样,轮齿五十,且为尖齿,中西校名间无星号加以区隔,与后来校徽不同。 1930年代校徽(六十齿)
始以铁砧、铁锤、铁链、中西书籍及1896字样取代校训,轮齿六十,平齿,其形从此成为定制。中文校名作楷书,英文校名为NANYANG UNIVERSITY,则与前后时期有别。 1940年代校徽(四十六齿)
中西校名同20年代,齿轮以内图样同30年代,齿轮四十六齿,则与其他校徽皆不相同。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 ) 1909年(宣统元年),学校颁布校训及其解释,校训为四个字,即:勤,俭,敬,信。
1933年4月9日,交大三日刊社出版《国立交通大学工业铁道展览会特刊》(第11号)。在有关这次展览会的新闻报道里,提到文治堂讲坛上悬挂的校训,即: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与宣统时代的校训在表述上有了差别。遗憾的是,尚难确定这则校训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在1937年6月编印的《交通大学一览》上,人们看到新的校训,即: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将“1933年校训”的4个词语扩充为8个词语,即增添了“求学,励志,力行,任事”4个词语。这8个词语既有独立的思想内涵,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精勤求学
精勤:指专心勤勉。《后汉书·冯勤传》:“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郗愔(yin)信道,甚精勤。”求学:求--探索,寻找;学--学问、学业。求学意为探求学问。《朱熹·中庸章句集注》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下注中引述“程子曰: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做学问,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行,完善知识结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学无止境,终生不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敦笃励志
敦笃:指敦厚笃实。《左传·成公十三年》:“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敦厚:诚朴宽厚。《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笃实:纯厚朴实,忠诚老实,踏实实在。《易·大畜》:“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韩愈《独孤府君墓志铭》:“宪公躬孝、践行、笃实,而辩于文。”励志:指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于文学,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 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
果毅:指果敢坚毅。《书·泰誓下》:“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孔颖达疏:“果为果敢,毅为强决……皆言其心不犹豫也。”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孔传:“行无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二是指努力实践。《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论语》:“言必信,行必果。”信--诚实,言之有实;果--必行。儒家认为笃志力行、专心一意地去实践是与好学、知耻、诚实、守信相连的。校训旨在培养学生果断坚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拼搏,敢做敢为,战胜困难,不怕曲折,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事业心。
忠恕任事
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忠--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论语·里仁》记载曾子评价孔子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是“仁”的具体运用,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事:有多种解释,与校训贴切的解释有二:一是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二是顶事、顶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造酒法:用黍米。曲一斗,杀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石声汉注:“任事,顶事。”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为“民族得中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世界之光(为世界添光彩)”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各种挑战性的工作。
若从时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933年校训“精勤,敦笃,果毅,忠恕”立足于教导“如何做人”。1937年校训在继承1933年校训“如何做人”的基础上,提出“求学,励志,力行,任事”,增添了“如何做事”的内容。用稍后公布的《校歌》来注释《校训》,就是要求作为一名交大人,做人永远要谦虚勤勉,忠诚老实,果敢坚毅,宽厚爱人,心理健康,掌握与人相处的艺术;做事要永远“求学”不止,追求“真理之花”、“性灵泉源”,炼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实学”来“培国本”;要以“民族得中兴”、“为世界之光”的远大目标来“励志”,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能辨别是非,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以“青年之模楷”、“鼓舞群伦(群伦:同类)”、“英俊济跄,经营四方”的理念,在科学、艺术、实业等领域,以实干、苦干、巧干的业绩来身体“力行”与任事“。 交通大学自1896年创办以来,受形势变化与隶属关系的影响,学校多次更名,因而历史上也创作和吟唱过多首校歌。譬如,1897年有南洋公学师范院院歌--《警醒歌》,1909年有《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校歌》,1915年有《南洋大学堂校歌》,1926年有《交通部南洋大学校歌》,抗日战争时期又创作了新的《国立交通大学校歌》。以上校歌,除1915年的校歌是对1909年的校歌歌词稍作修改之外,还未出现过完全采用、传唱前校歌的先例。 《国立交通大学校歌》“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  吴稚晖撰  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  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  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  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  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  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   《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院歌》梁启勋词
平畴寥廓兮奠邦基,大陆关河万里。
农产富饶兮庶物繁,懋迁赖吾曹综理。
乐同轨之相交织兮,驰骤遍中原大地。
河山险阻,关塞庄严,固吾圉,男儿事。
欢娱当此际,青梅竹马,数年华远大相期。
美哉我平院,山林隐城市,有珊瑚玉树交枝。
美哉交大,筦国家流通之机;美哉交大,看纵横宇内飞驰!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