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的介绍

谁的都行 要稍微详细一点的 具体指时间出生年月…… 要 中国的啊

晚晴的民族英雄——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南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行伍出身,但很注意习文,曾说:“吾不能习词赋,封章启事,有用于时,此吾之学文也。”他所上奏章公文,必亲自动手削稿。嘉庆八年(1803年)二十三岁时考取武庠生,历任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等军职。道光六年(1826年)任太湖营水师副将,同年以督押海运漕米船自吴淞到天津,途中虽遇惊涛骇浪,仍能安全抵达,因之受到特别嘉奖。次年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江南提督,十四年授广东水师提督。支持林则徐实行禁烟。1841年2月英军进攻虎门时,在靖远炮台率孤军英勇奋战,创痕遍体战死。著有《筹海初集》。

关天培调任广东水师提督的这年,正是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率兵船蛮横闯入广东省河之后,为了加强海防,清政府调他到这个当时是全国对外交往和贸易的唯一口岸广州。关天培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为了专心致志搞好海防,先令妻子奉老母归里,自己带着三个家丁到广州赴任。就任后,他“亲历重洋,遍观厄塞”,根据虎门的险要形势,进行严密设防,设置了三重门户: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并将其中的南山炮台加以改建,加筑石基,增设月台,改变炮位过高的弱点,改称为威远炮台;狮子洋口的大虎门炮台为第三重门户。这三重门户也就是三条防线,紧紧地把守住珠江口的南大门。他一方面在第二、三防线之间,威远、镇远与横档的适当地段设置大铁链和木排,以阻拦敌闯入内洋;另方面又亲自监督铸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者四十尊,六千斤以下者数百尊,分置各炮台,以加强防守力量。与此同时,他又加紧训练水师部队,亲自驻扎在虎门督军操练,每年二月末、八月初,“分饬本标将备,率亲兵五百余名,分赴威远、镇远、横档、大浇、永安、巩固六处,练习炮准,其大角、沙角炮台等处,共兵六百四十名。每次操练可十日为度”。他还将建设虎门要塞的经验和汇集的有关资料,编成《筹海初集》四卷并附有许多详细的地图和训练图、表等,以资参考。

这时鸦片烟流毒全国,英、美的鸦片趸船源源不断东来,鸦片走私贸易极为猖獗,关天培积极协助两广总督邓廷桢进行侦缉。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林则徐到广东后,关天培更是尽力支持和配合禁烟运动,取得了迫使义律缴出二万余箱、袋鸦片,并在虎门全数销毁的伟大胜利。在林则徐的赞助下,他又在武山上的威远炮台和镇远炮台之间新修筑起一座大炮台,名为靖远,炮洞六十八个,配炮六十位。其建筑之坚固与火力之充沛,为虎门各炮台最。当时关天培除自铸铁炮外,还在林则徐、邓廷桢的大力支持下,从澳门等地购进洋炮二百多尊,并严格训练大批招募来的水师兵勇,改革编制,将大鹏营由营改为协,拨副将驻扎那里,与香山协相呼应,又雇用一批米船、红单船、拖风船,利用有利地形与军民在海上与陆上的紧密协作,切实做到严阵以待,以迎击来犯的敌人。林则徐对关天培这些整顿防务的努力予以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殚精竭虑,寝食以之”。

由于关天培在广东沿海的严密布防,使英国侵略者在这个时期的挑衅与袭击都未能得逞。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义律率兵船二艘、货船三艘到九龙山口岸以索食为名,突发炮火,进行挑衅活动,遭到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率领的水师猛烈反击,狼狈逃跑。两个月以后,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义律又阻挡英国商船具结,破坏中英正常贸易,挑起穿鼻之战,这次战斗可说是揭开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序幕,实际上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开始。在这次战斗中,关天培亲临督阵,虽手背受伤,仍奋不顾身,执刀屹立,督令弁兵,对准英舰连轰数炮,使它遭到重创,仓皇遁去。此后十天内,英舰又接连向官涌守军发动六次进攻,结果都被增城营参将陈连升等所率领的守军所击退,获得全胜。战斗结束后,关天培得到清政府的嘉奖,在道光帝的上谕里写道:“此次攻击夷船,提督关天培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赏给‘法福灵阿巴图鲁’名号”,并下令“交部从优议叙,以示奖励”。

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督率水师,坚守阵地,并积极组织渔船、蟹艇,利用各种机会袭击侵略军。道光二十年十一月(1840年12月),琦善以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身份抵达广州,一反林则徐之所为,遣散兵勇,尽撤海防,将关天培数年来辛苦经营的虎门三道防线并木排铁链全数加以毁弃。关天培为此感到十分痛心,一再要求琦善采取抵抗的积极措施,都遭到拒绝。这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袭击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副将陈连升壮烈牺牲,虎门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关天培与总兵李廷钰各只有弱兵数百,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请琦善派兵支援,琦善仅遣兵二百进行敷衍。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军大举进攻虎门诸炮台,而守军才几百人,关天培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将自己的财物全部分赠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与游击麦廷章等昼夜督战。敌军在占横档、永安等炮台后,集中兵力进攻靖远和威远炮台,关天培亲燃大炮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与敌激战达十小时之久。敌人自炮台背后进攻,关天培身被数十创,犹持刀拚杀,最后英勇牺牲,游击麦廷章及所部战士数十人也都壮烈捐躯。

关天培在牺牲前特地委派家丁将他的广东水师提督官印送走。他早已作为国捐躯的准备,开战前给家人寄去一个匣子,内放几枚牙齿和几套旧衣服,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他的尸体由家丁在乱尸中找到,身体的一半已被炮火全烧焦了。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旁观者或痛哭失声”。

关天培血战虎门

1841年2月26日,民族英雄关天培率部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壮烈牺牲。

关天培,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这时候,外国侵略者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千方百计企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关天培到任以后,亲自查看海防要塞,决定增修和加强虎门炮台,并加紧操练军队。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关天培成为林则徐的得力助手。他一面积极协助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一面认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桩,设置铁链,准备抵御侵略。

1840年7月,英水手在尖沙嘴一带横行霸道,杀死一无辜村民,林则徐提出抗议,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机扩大侵略,接连几次向广东沿海武装进犯。关天培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严阵以待,英勇抵抗,屡次打败英军,使他们的侵略行动未能得逞。

义律看到关天培率领的兵力强大,不敢任意挑衅,而英国的鸦片贩子仍在继续走私鸦片。关天培积极配合林则徐,搜捕鸦片走私船。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在林则徐领导下,率兵英勇反击英军,英军无法侵占广东,只得分兵北上,进犯天津。而昏愦的道光皇帝却屈从了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将林则徐革职,派直隶总督琦善替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第2个回答  2013-09-25
岳飞
(1103年2月15日—1142年1月27日)
与祖逖齐名:
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 (相州就是今天的安阳市)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今 安阳市 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
第3个回答  2013-09-25
民族英雄很多 但最前面那哥们说的岳飞不是可别采纳啊

林则徐 关天培 郑成功 邓世昌 左宗棠~~~
凡抵御列强侵略的都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