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的功效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具有滋阴凉血,化瘀解毒功效。

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亦名元参。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常用以热病烦渴、发斑、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

《本草正义》记载:“玄参,味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之痈肿。”

扩展资料:

玄参为高大草本植物,植株可长高到1米余。根有数条支根,为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茎四棱形,有浅槽,无翅,常分枝。叶片多为卵形,有时上部的为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圆形或近心形,大者长达30厘米,宽达19厘米,上部最狭者长约8厘米,宽仅1厘米。

花褐紫色,花萼长2-3毫米,裂片圆形,边缘稍膜质;花丝肥厚,退化雄蕊大而近于圆形;花柱长约3毫米,稍长于子房。蒴果卵圆形,连同短喙长8-9毫米。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参考资料来源:央视网—[中医]重用玄参治疗带状疱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9

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温病热入营分的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也可以用于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也用于温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还可以用于热病伤阴,心烦不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痈肿疮毒等症。此外,还可以用于阴虚肠燥便秘。

其功效为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要治疗身热、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等作用。玄参不适合长期服用,还有就是有脾胃虚寒和便溏的患者应该谨慎服用,否则会加重病症。

扩展资料

中药玄参在临床上属于清热凉血药,以针对于人体内泛火邪而出现的疾病和症状,比如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吃玄参,治疗人体的阴液亏少,还有舌红、烦渴以及身体出现了出血点、发斑,这些都可以进行治疗。

对于大便秘结,还有更年期出现的骨蒸潮热、咳嗽也可以进行调治。临床上可以通过玄参治疗高血压、白喉,还有咽喉肿痛等都可以进行治疗。玄参也可以外用,将其研成末进行外用,改善出现的溃疡效果也是不错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躁、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症。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躁神昏。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2.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玄参皆可治疗。如感受风热者须配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3.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胭。配鲜生地、丹皮、赤芍等,则清热凉血;配大生地、麦冬等,则滋阴增液;配牛蒡子、板蓝根等,则解毒利咽;配大生地、石决明、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配?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  4.玄参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但玄参苦泄滑肠而通便,泻火解毒而利咽,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不作长服的滋补之剂;地黄则功专补肾养阴,可作为久用的滋阴药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6-03
玄参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躁、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症。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躁神昏。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2.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 玄参皆可治疗。如感受风热者须配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3.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胭。配鲜生地、丹皮、赤芍等,则清热凉血;配大生地、麦冬等,则滋阴增液;配牛蒡子、板蓝根等,则解毒利咽;配大生地、石决明、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配?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   4.玄参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但玄参苦泄滑肠而通便,泻火解毒而利咽,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不作长服的滋补之剂;地黄则功专补肾养阴,可作为久用的滋阴药品。
第4个回答  2014-06-03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附方
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

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②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③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④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惠方》玄参散)
  ⑤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
  ⑥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医学心悟》消瘰丸)
  ⑦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⑧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

药用禁忌
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1.《雷公炮炙论》: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2.《本草经集注》:恶黄耆、干姜、大枣、山茱萸。反黎芦。
  3.《本草经疏》: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脾虚泄泻,并不宜服。
  4.《医林纂要》:虚寒则忌。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玄参主要含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尚含植物甾醇,有机酸类

,黄酮类,三萜皂苷,挥发油,糖类,生物碱及微量的单萜和二萜成分等。

环烯醚萜类

玄参的环烯醚萜成分分成4类:九碳骨架的环戊烷型、7,8-环戊烯型和7,8一环氧环戊烷型和变异环烯醚萜。

苯丙素苷类

从玄参中分离得到11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斩龙剑苷A(即6-O-反式肉桂酰-1-O-α-D-果糖基-8-D-葡萄糖,sibirioside A,xs-4)、赛斯坦苷F(即4-O-咖啡酰基-3-O-α- L-鼠李糖基-D-葡萄糖,cistanoside F,XS-5)、安格洛苷C(angorosideC,xs-8)、赛斯坦苷D(cistanoside D,xs-9)、毛蕊花糖苷(acteoside,XS-10)、去咖啡酰毛蕊花糖苷(decaffeoylacteoside,XS-11)、3-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A,XS-12)、4-O-乙酰基-2-O-阿魏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B,XS-13)、3-O-乙酰基-2-O-对羟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C,XS-14)、4-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和3-O-乙酰基-2-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α-L-鼠李糖(ningposide D)。

甾醇类

玄参含有甾醇及其苷类如G-谷甾醇、胡萝卜甙等。

其它化合物

玄参还含有有机酸类肉桂酸、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阿魏酸、对甲氧基肉桂酸、琥珀酸;5-羟甲基糖醛;二萜类柳杉醇;三萜类熊果酸及天冬酰胺、果糖、蔗糖、葡萄糖、三萜皂苷、黄酮苷元、生物碱及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玄参醇浸膏水溶液能显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