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一共模仿了几款车 /?

如题所述

比亚迪模仿秀难成“中国丰田”

近日,比亚迪汽车宣称将在2008年上市双模混合动力汽车,并使用自家研发的铁电池“ET-POWER”。我们都知道比亚迪汽车的秘诀是“模仿秀”,丰田花冠、凯美瑞、AYGO都是比亚迪模仿的对象,而且依靠模仿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4年便可以立足汽车市场,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中国企业一直喜欢搞营销和噱头,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无法实现根本性突破的最主要原因。铁电池到底是否比亚迪自己的专利?为何比亚迪面对质疑总是避而不谈呢?模仿秀是否可以成为中国的“丰田”?
噱头难掩盖专利困局
中国企业的宣传总喜欢搞“全球第一”,这似乎是在鄙视中国消费者的消息闭塞。
“全球首款液晶电视”在某某品牌诞生,而我们的企业却并不掌握液晶专利技术,日本夏普是LCD专利的所有者;“全球首款MP3手机在中国问世”,可是MP3专利的持有者却是欧洲的公司。中国企业对这种宣传噱头似乎屡试不爽,然而在互联网、通信技术发达的今天,这些宣传消费者只要用搜索引擎,轻点鼠标就可以不攻自破。
再回到比亚迪铁电池“ET-POWER”。目前,国际上研发的铁电池有高铁和锂铁两种。比亚迪宣称“组织500人的研发团队开始铁电池研发的攻关,最后“成功”研发出电动汽车专用的铁电池,取名为“ET-power”。比亚迪称,ET-power的特点是便宜、环保、高容量、寿命长、高安全性。”根据比亚迪的描述,ET-power似乎为高铁电池,但是它从没有承认自己是高铁电池。而且高铁电池目前还不能大规模生产投入实用,但比亚迪已经声称投入实用。
有媒体认为比亚迪所说的铁电池其实就是磷酸锂铁电池,而该技术的专利所有者正在加紧全�1�7�1�7的专利诉控。从比亚迪官方网站上,以及中国专利库我们找不到比亚迪就铁电池而申请的专利。比亚迪ET-power的专利问题成了一个大大的迷。尽管比亚迪声称“全球第一”,“革命性的突破”,但是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和业者,为了取得可能改变电池、汽车和所有动力相关产业生态的磷酸锂铁正极材料的专利主导权,早已在国际间为此大打跨国专利战。比亚迪铁电池双模混合汽车一旦上市,是否会引发专利官司,这令人担忧。
宣称第一为回归A股路演?
面对媒体的质疑,比亚迪总是不正面回答,躲躲闪闪,而且比亚迪仍然不放松对铁电池的宣传,还宣称要靠双模汽车打入欧洲市场。比亚迪此举的用意何在?
在大肆宣传高铁电池的同时,我们看到比亚迪还正在筹备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计划。笔者估计比亚迪为了吸引股东的眼球,铁电池则是一个很好的路演手段,毕竟能源短缺的当今社会,新能源替代的研究备受各国政府的关注,普锐斯这款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汽车在日本、美国市场热销就是因为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铁电池似乎是个有前瞻性的项目,也似乎可以为比亚迪带来很丰厚的回报。
笔者担心一旦比亚迪铁电池接到美国以及加拿大专利持有者的诉控,这必然会影响比亚迪品牌的诚信,也影响股东对比亚迪的看法,这似乎有些适得其反,不利于回顾A股。
模仿秀之路难成“中国丰田”
比亚迪汽车依靠F3一炮走红,而F3则是完全模仿了花冠的外形设计,被消费者冠以“中国版花冠”的称呼。而且更有车友将比亚迪的标志换成丰田花冠,以假乱真。比亚迪汽车依靠模仿日本汽车外观而走入汽车市场,并乐此不疲。
中国企业似乎是最善于模仿的。从诺基亚8600、N73、N95等高端手机遭遇高仿,甚至奢侈手机VERTU都能模仿的惟妙惟肖。因为模仿,中国CECT手机曾经被诺基亚起诉赔款50万人民币,因为模仿中国的手机企业始终无法与外资品牌抗争,只能成为跟风者。
可能有人会说模仿就是创新,因为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我们都知道,目前中国在各行各业似乎都不具备核心技术,这让中国的GDP增加仅仅依靠的是制造,中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世界工厂,赚取的是廉价的加工费,每年要支付天文数字般的专利费。在全球竞争进入产业链竞争阶段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这意味着我们将永远给国外企业打工,他们依靠一纸专利就可以控制我们。
比亚迪可以依靠抄袭模仿丰田汽车的外观暂时获得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早就百年品牌,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不到多少促进作用,因为我们只能模仿到外观,模仿不到核心技术,我们每卖一台轿车还是要给三菱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企业缴纳专利费。而随着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加强,给F3换上花冠标志的人会被人取笑,他们会无地自容.(文/磐石之心pifanews.blog.163.com/blog/static/10387756200831193644100/edi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3
主要模仿丰田花冠
第2个回答  2014-01-03
每一款都是模仿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