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有个官职叫尚书令,将近三百年一直空着

如题所述

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这些都是空衔而不是实职。
唐初,仆射不是当然的宰相。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高宗以后,令阙则总省事,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职位空缺),仆射不再加此号,除原官为三公,仆射总领省事,掌典领百官。贞观二十三年 (649)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侍中同掌相权,为令之贰(副职)。

但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以仆射当求访贤才为理由,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就必须例加此号,正二品,与中书令,有冤滥大故才呈报仆射。
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也不参加议政的仆射,号称贤相,仆射总领省事(行使尚书令职权),还有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而左仆射为首相、睿宗时,唐玄宗以后,掌统理六官,这就限制了仆射全面综理政务的权力,表明仆射已不是当然宰相,劾御史纠不当者。
以后。中宗,非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为宰相),命令尚书省细务悉由左右丞处理。房玄龄为左仆射前后达二十年,李绩为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从二品,唐历代皇帝不断变动、中书令外唐朝时左右仆射为尚书令之贰(副职)、三师,自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29
唐朝时左右仆射为尚书令之贰(副职)。
唐初,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职位空缺),仆射总领省事(行使尚书令职权)。
以后,唐历代皇帝不断变动,仆射不是当然的宰相。

唐代官职
都堂(尚书省总办公处)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副职),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仆射总领省事,与中书令、侍中同掌相权,而左仆射为首相。房玄龄为左仆射前后达二十年,号称贤相。

但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以仆射当求访贤才为理由,命令尚书省细务悉由左右丞处理,有冤滥大故才呈报仆射,这就限制了仆射全面综理政务的权力。贞观二十三年 (649)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绩为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自此,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就必须例加此号,表明仆射已不是当然宰相。中宗、睿宗时,还有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不参加议政的仆射,唐玄宗以后,仆射不再加此号。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高宗以后,除原官为三公、三师、中书令外,非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为宰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29
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五代后,尚书令为虚职,成为名义上的最高尚的官职。元代,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也就是这样,尚书令的职务也就没有那么值得重视了~
第3个回答  2015-07-29
会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这一职,后人出于敬重,就将这个职位空下来不再安排人了。但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唐德宗还是雍王的时候,就曾凭借军功被封为尚书令。
第4个回答  2019-10-16
因为太宗担任过尚书令之职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