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且B的矛盾为什么是非A或非B,应该是非A,或非B,或非A且非B啊

如题所述

根据德摩根定理,正确应该非(A且B)=(非A)或(非B)。

形式逻辑中此定律表达形式:

扩展资料:

在经典命题逻辑的外延中,此二元性依然有效(即对于任意的逻辑运算符,我们都能找他它的对偶),由于存在于调节否定关系的恒等式中,人们总会引入作为一个算符的德·摩根对偶的另一个算符。

这导致了基于传统逻辑的逻辑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即否定范式的存在性:任何公式等价于另外一个公式,其中否定仅出现在作用于公式中非逻辑的原子时。否定常型的存在推进了许多应用,例如在数字电路设计中该性质用于操纵逻辑门

以及在形式逻辑中该性质是寻找一个公式的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的必要条件;电脑程序员们则用它们将一个类似于IF ... AND (... OR ...) THEN ... 这样的复杂语句转变为其对等形式;它们也同样经常用于初等概率论中的计算。

我们将基于基本命题p,q的任意命题算符P(p,q,...)的对偶定义为:

 .该概念可以推广到逻辑量词上,例如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互为对偶:

 ,“对所有x,P(x)皆成立”等价于“不存在x,使P(x)不成立”;

 .“存在x,使P(x)成立”等价于“并非对所有x,P(x)都不成立”。

为对德·摩根定律叙述这些量词的二元性,设置一个在其域D中具有少量元素的模型,例如

D = {a,b,c}.

“对所有x,P(x)成立”等价于“P(a)成立”且“P(b)成立”且“P(c)成立”

以及

 .“存在x,使P(x)成立”等价于“P(a)成立”或“P(b)成立”或“P(c)成立”

但,应用德·摩根定律,

 .“‘P(a)成立’且‘P(b)成立’且‘P(c)成立’”等价于“非(‘P(a)不成立’或‘P(b)不成立’或‘P(c)不成立’)”

 ,“‘P(a)成立’或‘P(b)成立’或‘P(c)成立’”等价于“非(‘P(a)不成立’且‘P(b)不成立’且‘P(c)不成立’)”

检验模型中量词的二元性。

从而,量词的二元性可进一步延伸到模态逻辑中的方块和菱形算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摩根定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非A或非B,应该是非A,或非B这两个是同一个意思 是对的
至于
非A且非B 肯定是错的,自己可以画个韦恩图看下追问

为什么呢?比如他是男孩且很勇敢,矛盾项:他不是男孩但是很勇敢;他是男孩但是不勇敢;他不是男孩且不勇敢。这样考虑呢?

追答

他不是男孩但是很勇敢或他是男孩但是不勇敢;是对的,已经包含:他不是男孩且不勇敢

加上:他不是男孩且不勇敢 岂不是多次一举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8
他是男孩且勇敢
矛盾为:他不是男孩或者他不勇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