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英镇的地形 地貌 气候 资源 地理位置

两英镇的地形 地貌 气候 资源 地理位置
高一必修1的寒假作业
希望知道的人提供下资料 谢谢
不要去随便去百科复制一大推资料
两英镇的地形 地貌 气候 资源 地理位置
希望清楚地人能提供下

低山丘陵,沙质土壤,季风气候,花纲岩矿,东经116°22′,北纬23°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8
两英镇的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第2个回答  2010-02-03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是潮南区经济重镇、汕头市中心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针织专业镇、中国针织名镇。明清时期墟市繁盛,纺织、制陶、铸造行业源远流长,历来是潮阳、普宁、惠来三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两英镇历史悠久。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潮阳县,两英镇属潮阳县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其时潮阳县辖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四乡。两英镇在兴仁乡境内。其后置圩于乌鸦地,故原称乌鸦圩,后改名鹰圩,鹰与英同音,故又称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两英圩(圩日为农历一、四、七)。尔后,政府行辕设此,便以两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两英镇圆山村召开。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从潮、普、惠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改名“南山管理局”(相当三级县政府机构),管理局(现两英医院旧址)就设在两英。1941年至1945年,潮阳县政府从棉城迁往本镇鹤丰村,县政府设于鹤丰村太乙里。解放后,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两英又重归潮阳县管辖,定为第10区,1952年称第12区, 1956年称两英乡,1958年与司马浦合并成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称两英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两英区,1986年改为两英镇至今。
[编辑本段]地理交通
东经116°22′,北纬23°13′。
地处粤东大南山北麓,潮南区中部,距潮阳城区32公里,距潮南城区10公里,北与司马浦镇接壤,东北为峡山街道,东面是胪岗镇,南与雷岭镇为邻,西南畔有红场镇靠接,东向乃仙城镇。全镇交通主干有“五纵八横”。五纵即司神公路、司英公路、新兴路、环市东路和河赤路;八横即峡英路、华英路、中兴路、兴英东路、英深路、美鹤路、金瓯路、陈沙公路,新建路段有新兴路陈库至高堂路段。镇村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有为数不少的路灯。南通深汕高速公路,不过需要行车经验丰富,毕竟南畔的雷英公路是蜿蜒山区的公路,才能到达惠来惠城的高速入口;北接324国道,而饱受污染的两英大溪蜿蜒向北灌流两英,东折中洪汇练江出海。
境内有各类货运站多家,同全国各主要城市进行运输联网,拥有长短途客车队5家客车58辆,其中忠诚车队拥有中巴32辆;还有3条公交车线路经过两英镇,交通运输算是方便。
镇域面积72.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林地面积60855亩,水域面积10125亩。土质属沙质壤土,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境内拥有秋风水库和老虎岩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十座,集雨面积178平方公里,总库容7635立方米。观光风景点有北岩、古溪岩、叠庵、蔡肥庵和两英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圆山白水寨瀑布,秋风瀑布。

[编辑本段]辖区人口
下辖30个村(居)70个自然村,其中居委13个、村委17个。
两英居委会,墙新居委会,美林居委会,陈库居委会,古厝居委会,永丰居委会,新圩居委会,新厝居委会,河浦居委会,墙老居委会,西陇居委会,高堂居委会,古溪居委会,崎沟村,后洋村,禾皋村,下小坑村,上小坑村,四十亩村,高美村,新寮门村,秋风村,圆山村,西新村,东北村,鹤丰村,鹤联村,凤华村,仙斗村与仙新村。其中古厝,永丰,新圩,新厝,四十亩,高美,新寮门,秋风,圆山,风华,仙斗,仙新等十二村居原先祖辈说客家话。
全镇户籍总人口近2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人。
[编辑本段]经济农业
两英镇素来农业、工副业、手工业较为发达。原先有古厝“木仔”、圆山“李仔”、草尾篮“浅鼎”、古溪“蒜仔”、永丰、“鼎仔”、墙围“鸡仔”、高堂“筛仔”、崎沟、后洋“竹笠仔”、上小“锉仔”,河浦“赤仔”歌谣传送。农业水果主要品种有荔枝(2890亩)、龙眼(200亩)、橄榄(800亩)、青枣(80亩)、芒果(80亩)、甜橙(50亩)。
纺织产业发达,其始创于元代,发展于清光绪末年,崛起于改革开放年代,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拥有各种纺织机械3万多台 (套),其中,九十年代西德、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先进水平的电脑针织机、绣花机、印花机、织唛机、丝光烧毛机、电脑自动经编机等设备2800多台(套),年产针织布40多个品种70多万吨,还生产各式时装、睡衣、T恤、男女套装等服装系列产品,产品高、中档相结合,以中档为主,涌现了如合春、弘益、森永、凤城、锦程、康氏、德美、睦隆、雅蕾、思创、明裕隆等等一批国内外市场的知名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形成产纱、织布、漂染、定型、印(绣)花、制衣一条龙生产,该行业产值约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获汕头市“一镇一支柱”称号、广东针织专业镇和中国针织名镇。
[编辑本段]教育文化
相比以往教育虽有长足进步,但对比潮阳和平镇,初中小学教育质量一般,缺少图书馆与体育设施,高中教育相对薄弱,更何堪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这需要各位共同努力,不枉自菲薄也不坐井观天盲目自大。有少数乡里奖励高考优秀学子,如永丰居委会十几年前的教育基金对考上大学者统一奖励人民币五百,古厝居委会对考上大学者依批次不同奖励几百到前几不同。高丰城(即高美村)设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基金会对考上大学者奖励更为大方,为两万至三万。
全镇现有中小学校42所,分校16所,其中,属市一级学校1所,即两英中学;区一级学校,既墙新小学,河浦小学,古厝小学。另外,东北小学正在件申报之中。全镇设710个教学班,校舍占地面积4318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9050平方米。现在校中小学生34389人,其中,完全中学一所,可提供2000个学位,现在校高中生1588人,教学班30个;独立初级中学7所 (古厝、新圩、古溪、东北、鹤丰、高堂、河浦初级中学),附设初中点2个(河浦初级中学禾皋附设点、鹤丰初级中学仙新附设点),可提供7500个学位,现在校初中生6810人,126个教学班;小学34所,分校教学点14个,可提供3万学位,现在校学生26160人,554个教学班。适龄儿童就学率99.2%,小学升初中比率为95%,初中升高中比率为55%,高中毕业生及以上学历占全镇总人口的16.1%。全镇现有公办教职员工1105人,代课教师364人。2002年,全镇考上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有295人。
民间有笛套音乐、弦诗音乐、英歌、大锣鼓等文体活动,永丰英歌队是新中国成立后潮汕地区第一支英歌队,曾晋京赴省表演。不过镇区文化设施简陋陈旧、残缺不全。有墙新文化公园,各乡大多有篮球场等健身广场,花圃与戏台。两英镇影剧院建于1980年,为土木结构,已成危房,丧失了原有的功能。镇设立有线电视网站,有线电视网络覆盖30个村(居)。东北村被评为“省文明村”,墙新居委被评为“汕头市文明社区”。
[编辑本段]民俗宗教
古溪居委有天主,基督两座教堂;居委有两英基督教会新堂;
比较有名的释道教场所有,古溪岩,仙岛胜观岩,新叠石庵,新乡善德堂,金瓯义德庵,金瓯长宁庵,蔡肥庵,龙福庵。还有散布各乡里的善堂。
爬刀梯的有东北,墙新等乡里;营老爷,有东北等乡里;行火炭路有古厝等乡里。
金瓯乡劳工善社的宋大峰祖师上坛开乩。
每年正月十六日,保生大帝镇贴符令,祭镇路口。
金瓯乡保生大帝三年一次的建醮,爬刀梯,上醮坛,为民祈福。
最后,和谐两英是我家,未来发展靠大家。
[编辑本段]村镇建设
按照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村镇建设。
——交通。全镇交通主干有“五纵八横”。五纵即司神公路、司英公路、新兴路、环市东路和河赤路;八横即峡英路、华英路、中兴路、兴英东路、英深路、美鹤路、金瓯路、陈沙公路,其中,新建路段有新兴路陈库至高堂路段,计划上马建设的水泥路面有两英大溪北路和陈沙公路,镇村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外通内联,同时还安装路灯1000多盏。
——供水。秋风自来水厂日供水7万吨。全镇有17个村居已安装自来水管道,能供水到户,但有13个村(居)未能食用自来水,加上已安装村内供水主管道的村居仍有部分、甚至是大部分的农户未安装进家庭的供水管道,仍饮不上自来水,据统计,目前全镇仅有30%农户用上自来水,还有70%农户未能饮用自来水。
——供电。全镇现220KV变电站1个。20多个村(居)完成了电网改造。我镇月均用电量1100万度。
——绿化。全镇主干道两旁种植风景树5000株。在陈库桥头新开辟一个1.4万平方米的绿化长廊。东北、墙新、西陇、河浦、古溪、下小等(村)居委兴建绿化休闲场所,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
——环境。镇成立环卫专业队伍,共21人,做好镇区“全天候”卫生保洁工作,2002年被评为“省卫生先进镇”。东北村和西陇居委积极创造条件,先后被评为“省生态示范村”。为改善生活生产环境,镇正着手建设污水处理厂。
[对外交通]两英镇素为潮普惠三(市)县交通要冲。交通便利,南通深汕高速公路,北接324国道,省道司神公路、陈沙公路贯穿全境。两英大溪蜿蜒向北奔流两英,东折中洪汇练江出海,使两英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水陆营运的交通枢纽。现有零担货运站15家,同全国各主要城市发生运输联网,拥有长短途客车队5家客车58辆,其中忠诚车队拥有中巴32辆;还有3条公交车线路经过两英镇,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两英镇素来农业、工副业、手工业较为发达。原先有古厝“木仔”、古溪“织布仔”、永丰、新圩“鼎仔”、墙围“鸡仔”、高堂“筛仔”、崎沟、后洋“竹笠仔”、上小“锉仔”之美称。2005年,全镇完成GDP13.74亿元,比增7.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2.63亿元,比增12.1%;其中,农业产值1.04亿元,比增8.02%;工业产值51.6亿元,比增16.2%;工商各税4039万元,其中国税2460万元,地税157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736元。
1、农业方面:农业以种植粮食、蔬菜、水果为主,目前全镇粮食播种面积2.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0.7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0.41万亩。
——山地农业。全镇山地面积60522亩,其中燃料林20017亩,种果0.41万亩。水果主要品种有荔枝(2890亩)、龙眼(200亩)、橄榄(800亩)、青枣(80亩)、芒果(80亩)、甜橙(50亩)。年创值12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750万元。
——特色农业。总面积1600亩,年创值20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主要项目有禾皋村甜麻叶生产基地600亩、圆山村姜茨、淮山生产基地400亩、四十亩益母草生产基地100亩、风华村蔬菜基地500亩。此外,东北村被定为省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淡水养殖。总面积280亩,年创值3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75万元,主要品种有草鱼、连鱼、罗非鱼等“四大家鱼”,鱼塘主要分布在:鹤联村100亩、东北村50亩、风华村80亩、高美村50亩。
——农田水利。全镇有山塘水库34宗,其中水库11宗、山塘23
宗,总集雨面积87.19KM2,总库容4429.3万M3。境内的秋风水库是汕头市最大的一座水库,集雨面积78KM2,库容3993万M3,该水库建于1958年,目前供应两英、司马浦、峡山、胪岗、铜盂、和平等6镇的农田用水和群众生活饮用水。今年,省正式立项对秋风水库库坝进行除险加固。
2、工业方面:两英工业发达,全镇现有工商注册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46家,初步形成以针织服装行业为支柱、旅游用品、塑料制品、电子电器、精细化工等共同全面发展的生产格局。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全镇现有注册商标300多件,其中,获广东省著名商标1件,广东睦隆制衣有限的“睦隆”获汕头市重点保护商标5件,(即汕头市华颖织造实业有限公司的“佳百列”、广东睦隆制衣有限公司“雅宝路”、汕头市佳伦仕制衣有限公司的“JIALUN”、汕头肤特实业有限公司的“肤特”、汕头市南山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的“岑凯伦”),目前正在申报中国名牌产品1件、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广东省名牌产品各2件。拥有省先进民营企业1家(即汕头市康氏实业有限公司),省民营科技企业3家(即广东锦程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凤城集团有限公司和汕头市潮南区两英禾皋永盛塑料玩具厂)和汕头市民营科技企业4家(汕头市捷佳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康氏刺绣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德美化工有限公司和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陈库针织制衣厂。目前,全镇上网的企业88家。
3、第三产业方面:两英素来是潮普惠三县市重要商埠,历史上是三县市交界地区物资集散中心,有“小汕头”美称,农历一、四、七为两英圩的集圩日。两英人善于经营、有浓厚的商品意识。商贸活跃,第三产业发达,是我镇发展一大独特的优势,潜力巨大。
——市场。全镇现有针织服装商场、肉菜市场、农贸市场、水产市场、商贸城等各类专业(综合)市场6个,总经营面积79328平方米,还有恒升、美尔多、乐满福等小型超级市场8家。目前,要规划兴建的有水果市场和针织服装材料市场。我镇现有各类市场建设滞后,场地狭窄,制约发展,存在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的现象。
——金融。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5家,2002年度总储蓄额6.91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86亿元。
——娱乐。建有皇都大酒店、金鹰宾馆、梦都宾馆等3家娱乐场所,皇都大酒店是三星级涉外饭店,集餐饮、健身、客房、娱乐、商务于一体,在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通讯。电信局规划装机容量为30502门,现已开通程控电话24500门,电话普及率达82%,还开通了ASDL宽带上网业务。拥有移动电话1.7万部,每10人拥有一部移动电话。 [1]
第3个回答  2010-02-19
2007~2008两英镇电话号簿 有答案!!跟那妞发的一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