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为什么又叫作吕望?

如题所述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后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所以又叫做吕望。

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于镐京,长子姜伋嗣位。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有人说,姜子牙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

姬昌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姜子牙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

姬昌死后,姬发继位。九年,姬发想继续完成姬昌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黄钺,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于是兵至盟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子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卫辉市太公泉乡人。封于吕(今南阳西),故又从其封称吕尚、吕望。更因文王曾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号太公望。

    姜太公早年家境贫困,50岁时曾在棘津司厨卖饭,70岁时在朝歌屠牛卖肉,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游说诸候,无所遇,因避居东海之滨,隐居下来。后来,姜尚听说西伯姬昌在西岐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徙陕西,垂钓于渭滨。姬昌出猎相遇,同载而归,尊号太公望,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辅佐西伯操练兵马,攻下密须、黎,灭崇,建丰邑,立下不朽功勋。武王姬发继位后,尊姜尚为“师尚公”。

    公元前1066年(一说公元前1027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大战于牧野,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姜尚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都营丘,为齐国始祖,故又称齐太公。

第2个回答  2006-10-08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牙(又作子牙),号太公望,又号师尚父。东海上人(今山东日照),相传为炎帝之裔。他的祖先在虞夏之际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故又叫吕尚、吕望、吕子牙、吕太公。
第3个回答  2015-11-06
吕望 ,中国商周之际军事家。生卒年不详。又名尚,姜姓,吕氏,字子牙。俗称「姜太公」。齐国始祖,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是周灭商的重要筹谋者。周文王采纳吕望谋略,卑事商纣,暗中积蓄力量,积极争取与国,乘隙剪商羽翼,造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奠定了灭商基础。周武王即位后,尊吕望为师尚父。武王伐纣前,吕望亲入商都探察情况,并协助制定乘虚进军、奔袭商都的作战方略。商、周牧野之战,吕望率一部精锐士卒,迅猛冲击商军前阵,商军前阵倒戈,周军主力乘势进攻,一举灭商。周成王亲政后,吕望以周朝开国重臣受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史称吕望有着述,难以凭信。传世《六韬》,当是战国至秦汉间人托名吕望之作。
第4个回答  2019-07-08
姜子牙 姜姓吕氏 名望 字子牙,称为吕望。因为先秦贵族男子 称氏不称姓 后世称为姜子牙是错误的没文化的表现,具体时间在唐朝封神演义这样的小说出现影响了后世 毕竟汉代初期 先秦贵族都被诛族 后而居上的王侯将相祖上大多都是黔首 没有姓 只有氏,所以姓氏之别就逐渐淡化了,后来人搞历史研究的一来年代久远资料不足,二来研究方法不想现在这样科学,大多以讹传讹,尤其是写小说的特别不严谨,导致姓氏不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