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一直保持清净心?

如题所述

1.学佛的重点应放在改变自己的性格、看法
2.心中随时都应保持向善、光明、欢喜,让周围的人感受到光明与净土【内容】
  但是有时候会使人引起误会,以为只注意临命终那一点而已,其实并非如此。应该把这一点看成如同一个学生毕业考的那段时间一样。然而一个学生的学生时代,并非仅由毕业考的那段时间来决定他的一切,平时的努力、学习才是重要的。换言之,求学并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要学习。学佛亦是如此,并非只为了那段时间而已。
  换言之,其实学佛和求学一样,要先改变自己的性格、看法,这才是最重要的。求学也是如此,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能力、想法。这点要先了解。
  所以学佛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变自己、转变自己。时时刻刻都要想到这一点,而不是只在某一个时间而已。这么想的话,这个问题就好了解了。因为你所耽心的事,如果如此想的话,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因为并不是在那个时间才是重要,其它的时间就不重要。这点很重要。
  第二点要解释的是修行方法的问题。您刚才所提出的修行方法是念佛,念阿弥陀佛、心中念阿弥陀佛。可是像我现在在讲话,不能念阿弥陀佛……。
  但是佛教要教我们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有时候想到「恶」的时候会高兴。不用讲太深,讲浅的例子就好了,比如看到冤家、仇人失败时,心中就高兴得不得了:你看,这个人罪有应得、恶有恶报;看到别人遭遇灾难时,有时心里会想:还好不是我;这笔钱被我赚了,没被别人赚走时,有时也会高兴;漏税、贪污没被查到也很高兴;开车闯红灯没被警察抓到也很高兴。
  所以有时候对恶的事情会起欢喜心;反过来看,对善的事情不会起欢喜心。比如出钱帮助别人,对他来讲好比要剥他的肉似的;社会需要你贡献力量时,感到很难过,比如要你为别人服务时,就感到很累,但他却宁愿花钱去健身房运动;在家里要他拿支扫把扫个地,扫把好像千斤重似的,他却宁愿花钱到健身房去举重。所以对很自私的事、对他自己有利的事,他会很欢喜地去做,而且肯花钱去做。去酒家花个一万、十万,面不改色;但是社会真正需要人捐钱的时候却拿不出来。
  人的心理就是如此,有时候对善事不会起欢喜心,对恶事或自私的事却很欢喜。所以佛教就是要你练习对善事起欢喜心,从佛、从念佛开始练起。因为我们对佛总是有一种恭敬心、欢喜心,所以先从念佛开始。我们总是感到佛很伟大,对他很有尊敬心,所以先从这里开始练起,你先念阿弥陀佛看看,看心是否会欢喜、稳定?有的人念两三句就感到没意思了,他宁愿念歌。念善事,或是念清净心时就念不持久了,或者要静下来时也静不久。
  对于这种平常我们所习惯的事,就是要借念佛来改变。所以念佛这件事情对我们而言,其实就是一种练习而已。这种练习好比运动员练习打棒球一样,刚开始念佛时,念不持久,佛号一来,接不住,一下子就掉了,念没两三句又掉了,好像初初练习接球时,看球明明往这个方向飞来,以为它会跑到左边,没想到跑到后面去了,判断不清。所以刚开始一定练得不熟,但久久练熟之后,一定会愈来愈自然。
  但是这个标准态练习的目的何在?它的目的是要你运用到比赛上。比赛的时候,投手故意投得让你打不到。所以你做生意就是在比赛,我们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就是在比赛。一个球员练习时的打击率也许可以达到七八成,可是比赛时打击率顶多只能三成。
所以念佛就是在练习,真正在日常生活时,你的清净心用得出来吗?做生意时,你的清净心能持久吗?那才是真正的本领。所以你不能跟教练说:我比赛的成绩不能算数,等到我练习的时候你就晓得我有多厉害了。也不能想:我要赶快把生意做完、赶快回去念佛、赶快回去练习一下。
  其实在那个时候,才真正看得出一个人能不能修行。很多修行人对这点分不清楚。比赛的时候就想:练习的时候有多好。练习是很轻松的,别人投球故意让你打、让你接。和你在佛堂念佛一样,你面对的是佛,又没人吵你,还有薰香,很好念佛、很容易起清净心;但是你出去之后有没有办法把每位顾客看成佛?把做生意这件事看是佛事?把大家看成同修道友?这才看得出本领,这时对学佛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更应该把练习的一切百分之百用出来,看看用得出来用不出来?绝对不要有借口,说:我赶快回去练习一下,再练接一下、练打一下,等下再来比赛。这都是逃避啊!比赛就是比赛,你那时有几分的清净心就是几分,骗不了人的。那时才是你真正的本领,所以那时一分清净心就是一分;但即使是一分的清净心也不要小看它,因为那时完全是你一切的本领。
  你不能把它跟练习的成绩相比,就像我刚才所说的:练习时可以打到八、九成,真正比赛时,三成就已经很好了。所以练习的标准和比赛的标准不能一视同仁;把在家里念佛时和在外面念佛的标准看成同一个,那你自找麻烦。 
  和一个球员一样,要上场比赛时,跟教练说:等一下,我回去再练一下,或者开始比赛时,说:这成绩不算啦!或者巴不得比赛赶快结束,想赶快回去练习标准状态。
  你就是这心​​理啊!真正在做生意时,就想随随便便做完,赶快回家关起门来念佛。正如球员说:这比赛的成绩不算,等我练习你就知道我多行了。等我打佛七你就知道我多行了。打佛七也是练习啊!它是密集训练。佛堂是一个练习场,真正出了社会就是战场了。
  所以你的心不须如此移来移去:做生意时想念佛,念佛时又想做生意,结果整个都无法统一起来。所以你不必考虑临命终会如何如何,真正每一分、每一刻都决定如此时,根本都不必怕了。因为你的个性就是如此了,好比经上常比喻的,有一棵树不管任何时候它都向西方生长,你把它砍掉,它一定向西倒,不可能向东倒。假如它都向东长,你把它砍掉后想让它向西倒,可得费九牛二虎之力了。
  所以平常你的心向哪个方向,决定一切。你的心不论何时都有佛,你感到心中随时都向善、很光明、很欢喜,而且也让周围的人感受到那种光明,别人和你在一起好比和佛在一起一样,又好像在极乐世界一样,能享受到净土的气氛。这种人你会很喜欢跟他在一起,因为和他在一起如沐春风。
  有的人很「刺」啊!像荆棘一样,跟他在一起就很难过;可是有的人你会很喜欢接近他,他有很强的吸引力,表示这个人有一种净土的力量,他内心的表现也好,给别人的感觉也好,就是在西方净土。所以他不必问往生的事情,他就是这种性格。不用说别的,他连作梦都梦净土了。
  所以太过于强调往生的话,有时会引起别人的误会;掌握不到修行的要领时,真正对境时就用不出来。
  我们再举一个例,你去寺庙也好、听经闻法、念佛也好,就好比洗澡一样。我们一天之中会有几十分钟的洗澡时间,身体洗完后,我们大人都知道要随时保持清洁,但小孩子不知道,他洗完澡会马上又在地上玩的满身脏兮兮的,又要马上洗一次了。
  但是有一种人以为完澡出来会弄脏,为了保持干净,就泡在浴缸里面不出来了。他以为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够清净。
  你来寺庙就是来洗澡,你来寺庙后一定会回去,好比一定会洗完澡一样。回去之后,就是要保持干净。但有时候保持不久,过一阵子又再来寺庙听经,再洗一次。但是要尽量保持干净,不能为了保持干净而永远在澡盆。好比平常做早课时心很清净,就想从早到晚一直做早课,做二十四小时。或是在寺庙很清净,​​不要回去了,就一直住这里,不可能啊!因为你在家人。
  你做生意时,有时候想法可以改变,不一定是生意人跟顾客的关系,也可以是好像同修道友的关系一样,你那时心胸会很开阔,利害关系的心不会很强,而且顾客会感到你这个生意人不一样。因为普通对方知道你在做生意时,多少有防备心,他知道你一定会叫他买嘛!一定尽说好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