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地理如何学习或应看什么书籍。。

如题所述

  这方面的专著很多,你可以适当的看看:《开元占经》《浑天仪注》《普通天文学》《天文学史》《中国科技文明史》
  介绍一点基本常识:
  专职天学机构及其日常工作。
  既然天学为天子垄断,很自然,天学机构及其直接象征观象台(类似于现代的天文台,当然用处不一样)也为皇家独占,其他任何地方政权或个人都不能建立,否则就是"犯上作乱"的行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犯法。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以找到一个例外,即北齐的张子信,他可能趁中原长期战乱时在海岛上建立过一个小型天文台,并取得了重要成果。这或许是中国古代唯一可与西方私人天文台相媲美的例子。历代天学机构名称及主要负责人官名变动沿革如下:

  秦 太史令
  西汉 太史公 太史令
  东汉 太史令
  魏晋南北朝 太史局;太史
  隋 太史曹 太史监;太史令
  唐 太史局 浑天监 浑仪监 太史监 司天台;太史局令 浑天监 太史监 司天台监。824人
  宋 司天监 太史局 天文院;司天监 太史局令
  辽 司天监;太史令
  金 司天台;提点 司天监
  元 司天监 回回司天监 太史院;提点 司天监 太史院史。259人
  明 钦天监;太史令 监正。41-23人
  清 钦天监;监正。154人

  与现代社会中天文学家的身份截然不同,古代皇家天学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属吏都是政府官员;天学机构则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通常在地方上没有常设的下属机构和人员。有时为了特殊的观测任务,则委派临时人员,元明两代例外。不过这个部门在理论上的品级却一直不太高,最高时在唐代,曾达到三级左右,最低时在五品左右。天学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世袭的天学官员,二是从社会上招集,三是本身的专门培训。

  天学机构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是天象的观测记录,内容有恒星位置的测定,并编制成星表或绘制为星图;日月食和掩星观测;行星在恒星背景下的视运动状况;异常天象的观测记录,包括彗星新星流星太阳黑子等。对其中的某些天象还要有选择地向皇帝汇报。其次是观天仪器的研制和管理。三是修订历法,编算历书历谱并印制颁发。

  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整、记载资料最丰富的天学典籍,当首推历代官制中的天学三志:律历志、天文志、五行志。其中有少数几种官史中这三志的名称稍有变化,但其所述内容仍与传统相符。五行志专述该朝灾异、祥瑞的情况,为各地灾异、祥瑞报告的文献汇总;律历志是关于该朝律与历的文献汇总。天文志所记录的是该朝发生的天文大事,天象记录,以及对应的星占占辞等。此外,还有重要的星占著作如《开元占经》等,官修大型天学著作如《崇祯历书》等,私家著述如明朱载 育《圣寿万年历》等。

  早在明、清时期,中国就出版了不少有关天文学方面的著译,有:《西洋新法历书》,徐光启、李天经等修,崇祯中刊本;《天学大成》,1896年上海著易堂石印本;《谈天》18卷,附表1卷,英国侯失勒撰,伟烈亚力口译,李善兰删述;《测候丛谈》4卷,美国金楷里口译,华蘅芳笔述.

  墨海书馆曾出版由伟烈亚力、李善兰译的《谈天》(1859年)一书,是英国天文学家侯失勒的名著,各卷名称依次为:论地、命名、测量之理、地学、天图、日躔、月离、动理、诸行星、诸月、彗星、摄动、椭圆诸根之变、逐时经纬度之差、恒星、恒星新理、星林、历法等。该书在晚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尔后,徐建寅又把到1871年为止的最新天文学成果补充进去,凡18卷,由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74年出版。此外,尚有哈巴安德的《天文问答》、合信的《天文略论》等。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了侯失勒著,金楷理译、华蘅芳述的《测候丛谈》(1877年),共4卷,是晚清所译各种气象学术书籍中最有价值的一种。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石印《天学大成》一套4册全,白纸线装,《测侯丛谈》4卷;《谈天》18卷附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29
天文
天文,石氏星经
地理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
第2个回答  2009-11-30
古代天文好像叫风角、六壬,地理一般指的是堪舆,就是风水学
第3个回答  2009-11-29
相应的专业书籍,也可以看一些闲书作为补充,我认为学习的效果来源于兴趣。
第4个回答  2009-11-29
十万个为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