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鹿二仙膏

服用龟鹿二仙膏,选哪个厂家生产的牌子好,应该注意些什么,本人有前列腺炎,尿频量少,尿滴沥,无力,怕冷,背上老觉得凉,等等

龟鹿二仙膏,一般由龟鹿二仙胶熬制而成,比较知名的品牌有龟鹿药业,专注龟鹿胶,兼以阿胶。
阴阳两虚者除了可以食用龟鹿二仙糕进行调理,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尤其季节交替之时更要养精蓄锐,护住体内阳气的同时,养护阴气。饮食避免辛辣、生冷。适当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龟鹿二仙胶出自《医便》,又名龟鹿二仙膏(《摄生秘剖》卷4)、二仙胶(《杂病源流犀烛》卷8),属阴阳并补之剂。临床对于真元虚损、精血不足之症疗效确切,在百姓中颇有盛誉。

龟鹿二仙最守真,

补人三宝精气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
益寿延年实可珍。
——《医便》
方论选录《古今名医方论》对龟鹿二仙胶的作用机理也做了细致的阐述: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

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是方也,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忧;入气入血,有和平之美。由是精生而气旺,气旺而神昌,庶几龟鹿之年矣,故曰二仙。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其作用机制也在众多实验研究中得到验证。
▍延缓衰老
衰老是一个全身各系统逐渐衰退的过程,可属中医虚损衰老,中医认为肾中精气亏虚是衰老的根本原因,龟鹿二仙胶具有温肾益精、补气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虚损衰老证。

通过对虚损衰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表明该药能显著提高性激素的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表明该药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自由基的损伤,故用于治疗衰老虚损见证疗效明显。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在健康人群中发生的、原因不明的、以体力和脑力疲劳为特征的综合征,常常伴随着睡眠紊乱、身体乏力、低热、咽炎、头痛、肌肉痛和抑郁等症状。

归属中医“虚劳”范畴,其病机可归结为情志不遂、劳逸失度、饮食不节等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人体气血不足,经脉运行不畅。故可运用龟鹿二仙胶,阴阳并补。
▍对骨组织的影响
中医将骨性关节炎纳入“痿证”范畴。津液精血亏耗,筋脉失于濡养是痿证的病机关键,病变脏腑以肝肾为主,精血不足,筋脉失养是基本病机。

龟鹿二仙胶有助于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改善软骨组织质量,保护软骨组织,延缓软骨退化,增强关节软骨的韧性和弹性。

本方通过多种机制促进成骨细胞和抑制破骨细胞,干预骨重建,多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妇科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卵巢早衰等证属肝肾精血亏虚者。
▍男科
本方在男科方面主要用于治疗精液异常症、勃起功能障碍等。能改善精子成活率、活动力和精子密度、男性精液异常,有滋生赞养之效。
▍肿瘤辅助治疗
对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中医学多将其归为“虚劳、血虚”等范畴,属虚证,因化疗后真元虚损,阴阳精血不足所致。故治宜填精补髓,益气养血,阴阳并补。

本方常被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

龟鹿二仙胶组方简捷,从该方剂各味药物的现代药理分析,该方剂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强大调节和促进作用,几乎涉及到机体各种内分泌功能。

特别是本方剂中有3味药均能促进性功能及性器官的发育,因此本方剂对内分泌所致发育不良以及性功能减退、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龟鹿二仙胶作为阴阳并补的代表方,具有补阴而无凝滞之弊、补阳而无燥热之害的配伍特点,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诸多系统疾病,其中以虚损性疾病更为疗效卓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龟鹿二仙膏【功能与主治】 益气血、补精髓。主治肾气虚衰,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昏花,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手足麻木,阳痿,遗精,舌淡,苔白或少,脉沉无力等病症。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20g ,一日 3次。
【注意事项】 1.孕妇及小儿忌服。
2.脾胃虚弱者慎用。
3.忌食辛辣食物。
4.不宜和感冒药同时服用。
5.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二周内症状未改善,或服药期间出现胃脘不适,食欲不振,便溏,头痛等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至于牌子应该选用些知名老字号的厂家。比如,同仁堂,雷允上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2-16
河南怀仁堂、北京同仁堂都行。但此药过于滋腻,多吃易导致痰湿,反而不利于气血通畅。建议以温黄酒化开后服之,一个疗程别超过7天。
第3个回答  2019-08-09
龟鹿二仙膏是专治阴阳两虚证的中成药,所以肾阴阳两虚证或肾虚的人都可服此药。此药容易腻脾,故脾胃虚弱者应慎服。
第4个回答  2019-09-13
不应是龟鹿二仙膏的引起的手足冰凉,先看中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