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起源

梅州陈姓起源

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於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6
http://www.0715.org/bbs/read.php?tid=14367

......

10.陈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妫」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找到帝舜的后代胡公满 「妫」姓。封胡於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并将其女嫁给他,伺奉舜祠,其后人以国名为姓。

二 ; 鲜卑族改姓,据《魏书》所栽,南北朝时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陈。

三 ; 古代安南 ( 今越南 ) 国王有姓陈。

家族名人

陈胜 (前?~前208)字涉,秦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人。秦二世时,与吴广起兵,天下之士苦秦苛政,相率归向。旋自立为楚王,势力颇大,后为其部下庄贾所杀。

陈平 (生卒年不详)汉初阳武(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人。幼嗜读书,容貌俊美,足智多谋,事高祖屡出奇策。惠帝时,官至左丞相。卒諡献。

陈寿 (233~297)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

陈圆圆 ,本姑苏名妓,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幼从养姥陈氏姓,有殊色,后为吴三桂妾。李自成破京师,掳圆圆,三桂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圆圆复归三桂。后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於云南。

陈诚(1897~1965)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保定军校毕业,曾参加东征、北伐、剿匪、抗战诸役,历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远征军司令长官、国防部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台湾省主席、东南行政长官、行政院院长等职,1954年后当选第二、三任副总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陈果夫 (1892~1951)原名祖焘,以字行,浙江吴兴人。早岁入同盟会,参与武汉光复、讨袁、护法、北伐诸役。历任江苏省主席、监察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央评议委员。生平著述,汇辑为陈果夫先生全集。

地望分布

河南颖川郡,河北汝南郡,江苏下邳郡,江苏广陵郡,江苏东海郡,河南河南郡。

陈姓起源参考之二:澄海陈姓

潮汕地区历史悠久,远在四千多年的商周时代,就有“百越”族的分支在这里从事渔猎作业,并逐步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早在秦始皇时期,潮汕地区归属南海郡。后称潮州,到了近代,形成潮汕并称如今陈姓是汕头澄海县第一大姓,那么陈姓人家是从什么时候来到南海之滨的潮汕地区居住的呢?

陈姓源于河南,到了唐高宗时,陈玫父子奉旨镇守福建的泉州和广东的潮州,把家搬去,定居于闽粤,成为这两地陈姓开基始祖。

五代十国时,中原动乱不安。居住在河南的陈氏又纷纷入闽,并从福建迁移至广东沿海。就这样一批接一批,连绵不断,使广东的陈姓人烟阜盛,逐渐变得族大支繁。

潮汕地区曾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汕头澄海就是著名的侨乡。漂洋过海的潮汕乡亲,一生辛苦劳作,等到老了,落叶归根,又纷纷回到故乡祖居地,安享晚年,并在家乡建基立业。

陈氏后裔陈作畅说:“我们澄海前美乡姓陈的人家,来这里居住是元末明初的时候,当时的老祖先名字叫陈嘉贵。从川舟带了四个儿子来这里,来到的时候先到我们这里有个自然村叫居美村,以种地、捕鱼为生,后来慢慢家族就发展起来了。”

到了故居的主人陈慈潢时已经是清道光年间,陈慈潢自幼随父在香港谋生,后创办陈黉利行,并将实业拓展至泰国,专营大米加工和出入口贸易,成为当时泰国商界事业巨头。后儿子接班,陈老先生就回到故乡,修铁路、建学校,乐善好施,带头创建前美新村。

陈作畅说,从他这辈开始,到了陈慈潢的儿子,大概三代人在这里建了大小十二座房子,现在这里称为陈慈潢故居的是四座。

广东、福建与台湾只一水之隔,随着陈氏入闽粤,从这里移居台湾的陈氏也开始出现。第一个移居台湾的陈氏,是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陈泽。直至今天,在台南还有他的后裔繁衍。

陈作畅说:“我们这里人多地少,在家有时生活不好过,所以从陈慈潢他们到泰国办实业以后,趁这个机会,我们好多人也都到南洋去了。去的地方有香港、越南、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到台湾去做生意或者到那里办事。”

自从陈泽开创移居台湾的先导之后,移台的陈氏越来越多,先后有陈元、陈水地、陈永榔、陈忠钦等人到台湾,他们或随军前来,或垦荒求生,都为以后的子孙在台湾生活立下了百年基业。如今,陈姓是台湾第一大姓,与林姓共有“陈林半天下”的美誉。

陈姓在中国是第五大姓,分布广泛,历史久远,古代时出将入相,为国栋梁者有春秋时代陈乞,汉代陈平,近代则有爱国者、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他们都是陈姓人氏的杰出代表。

陈姓起源参考之三
陈姓是当今中国的第五大姓,人口约五千万,在台湾排名第一;南方人口中陈姓占的比例较高,在闽、台地区更有『陈林半天下』之美称。陈姓出自妫姓。因为陈姓的祖先是舜的后代,在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让她们住在“妫”,舜的后代有的就以妫为姓。舜的第三十四代孙,妫满,被周武王姬发封于陈,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有称胡公满。他的子孙,就有人以国名为姓,也就是姓陈。因此,陈胡公被认为是陈姓的始祖,因陈、胡、田、姚、虞五姓,同源于虞舜,故后人有『妫□五姓』同宗联谊之关系。发展和演变:陈胡公是陈姓的主要来源。此外,北魏孝文帝时期,大约是公元四九六年,北鲜卑族的三字姓侯莫陈氏被改为单姓陈。唐代,丘兹王后裔白永贵入仕内地,改姓陈。这些,也都是陈姓的一些主要来源。陈姓自胡公满开始,均发源于河南,在唐代,曾两次南迁福建,并在南宋时期,开始进入广东一带,到明朝末年,闽人陈永华随郑成功入台,使得陈姓开始在台湾出现。陈姓的聚居地,主要在南方,郡望有□川,江州,汝南,下邳,广陵,河南等。新加坡陈姓名人,有陈嘉庚及陈六使等人。

陈姓起源参考之四:快乐老家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伴着歌声,我们梦回故里,这是浙江绍兴的一个小有名气的村庄,因为这里是中国最富裕村庄之一,他们有得天独厚的鱼米资源,他们还有自己的工业,自己的铁路,自己的大型发电厂,这里的人们勤劳质朴,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这就是柯桥新风村,这就是陈姓的快乐老家。

新风村有一千多户人,村里的人都姓陈,其实这里的陈姓人家并不知道自己的祖靠为何要来到这里,他们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家谱和家庙,但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着这里,为自己,为社会,也是为后人。

村民:我姓陈,我们陈家是清朝年间从河南开封我们来到柯桥,但是祖上没有留下家谱家庙,但是我们总的还是勤勤恳恳、勤简节约,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 我们陈家现在全绍兴也知道我们新风陈家。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姬发来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贵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国号即为侯爵,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妫满死后,滥号为陈吸公,其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所谓“陈氏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作为虞舜的后裔之姓,陈姓人家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名人辈出,从彪炳史册的陈胜起义到著名的文学家陈子昂,到领导democracy革命的陈天华,陈姓家族在历朝历代都不乏风云人物。现如今,这些古帝的子孙扎根在江南,过着安逸的生活,并继承了祖辈们对长者的尊敬。

村民:我们兴风村办起了夕阳红老年活动室以后,老人们天天到这里来活动,越活越年轻了,生活过得挺美满的。

看到老人们如些喜笑颜开的样子,让我们真诚的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夕阳无限好。

现在,陈姓在中国的百家姓中位列第五,这其中包括了各界的名人,著名的青年歌手陈明,就有一些话想对我们说。

陈明:其实我对姓氏了解不多,本来姓陈也是特别偶然,因为我是姓我妈妈的姓,我们家兄妹两个,我哥哥姓我爸爸的姓,我姓我妈妈的姓。

我对姓氏不是太有研究,但是我知道陈姓在广东是一个大姓,很多人姓陈,包括我们的革命家陈毅。

我觉得我自己姓陈,我和姓陈的也特别有缘分,有一次我记得演出那场演出几乎都是姓陈的,陈明、陈琳、陈红、陈庆还包有我以前的制作人陈万秋,其实我现在对和台湾合作了也很有趣,我现在的制作人也姓陈,陈跃川,我知道台湾有很多人姓陈,陈家应该是一个大家族,我相信应该是个非常鼎盛的非常繁荣的大家族。

......
------------------------------------------------------------------------------------------------------
http://www.baidu.com/s?wd=%C3%B7%D6%DD%B3%C2%D0%D5%C6%F0%D4%B4&cl=3
第2个回答  2006-09-26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陈姓除了源于国名,还有从其他姓氏改名而来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侯莫陈改为单姓陈。 

一、陈姓迁变 

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后来,他的孙子陈世达做了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令,于是陈姓人又迁居到了浙江。陈姓人已遍及中华大地,形成了以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等地为中心的陈氏家族。陈姓由发源地向南迁移,始于西晋太尉陈伯,他举家南迁到今江苏丹阳县霸先建立南朝陈,使陈氏家族显赫一时,遍布长江和粤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唐高宗时候,陈姓人进入福建和广东等地。五代十国以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又有大批陈姓人南迁,甚至向海外发展,从而进一步壮大了江南陈姓人的队伍。今日,陈姓已成为中国大陆第五大姓,台湾第一大姓。 

二、陈姓辉煌耀乾坤 

纵览古今,陈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唐宋时期,陈姓人也是名家荟萃、人才辈出。在政治上,唐朝时期有宰相陈叔达、陈希烈、陈夷行;宋代有与宦官斗争的陈禾、刚正不阿的陈俊卿。在文学、诗歌上,唐代有陈子昂、陈鸿、陈陶;宋代有陈彭年、陈师道、陈与义。此外,还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画家陈居中。唐宋时期还涌现出一批农民起义领袖,如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女首领陈硕真,南宋时期的陈、陈峒、陈三枪等。除此以外,唐宋时期的陈姓名人还有本姓陈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将陈玄礼等。元有红巾军将领陈友谅;明有散曲家陈铎,爱国诗人陈子龙,文学家陈继儒,旅行家陈诚、陈忱;清代有旅行家陈恭尹、陈文述、陈维崧、陈沆、陈端生、陈澧,思想家陈建、陈献章、陈确,画家陈洪绶等。出将入相的则有明末抗清名将陈子龙,清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陈宏谋,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陈化成。领导农民起义的则有清末天地会的首领陈开,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青年将领陈玉成、陈得才。清代还有经学家陈奂、陈立、陈乔枞,文学家陈澧。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家陈作新、陈天华,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陈延年、陈毅、陈赓、陈云以及早期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叔通,国民党高级将领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还有近代史学家陈寅恪、陈垣,著名学者陈望道,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家陈衍,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去病,画家陈衡恪,戏曲音乐家陈彦衡,剧作家陈墨香,电影艺术家陈波儿。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华侨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陈宜禧、爱国实业家陈嘉庚、孙中山的密友陈友仁等。 

三、陈姓名人 

1.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陈胜,字涉,阳城人。陈胜年轻时靠给别人当长工为生,一次跟伙伴们在田间休息,他对伙伴们说:“如果我们之中有的人将来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伙听了好笑,说:“你给人家卖力气种地,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燕雀怎么能懂得鸿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去屯戍渔阳。当他们走到大泽乡的时候,连降暴雨使他们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处斩。陈胜、吴广决定起义。他们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在一块白绸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把它塞在别人家捉的鱼的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来,发现了这块白绸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悄悄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加又惊又怕。 

陈胜、吴广见起义时机成熟了,于是杀掉带领他们的两个军官,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迅速,并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王。接着陈胜派兵攻打赵、魏等地,并派主力进攻关中地区,但由于秦军优势兵力的反扑,陈胜兵败后被叛徒庄贾杀害。 

2.《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自幼师从著名学者谯周,成年后在蜀汉任卫将军的属官主簿,后来成为皇帝身边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员。蜀汉后期,他被刘禅降为无级别的文书小吏——书佐。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又举他为孝廉,让他负责编修国史。他所著《三国志》被视为史学名著“四史”之一。 

传说陈寿将要编纂《三国志》的时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仪、丁兄弟的后人。陈寿非常傲慢地对他说:“如果你给我一千斛米,那么我就给你的父辈们写一个非常好的传记。”那位刺史对他未加理睬,于是陈寿竟真的没有给丁氏兄弟立传。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此事鄙薄其为人。不过陈寿所著《三国志》,文笔简洁,记事详实,是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史料,也成为后世《三国演义》的蓝本。 

3.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著名画家。 

陈洪绶幼年即喜爱画画,传说他五岁时,母亲叫他到舅舅家借竹筛,他见舅舅家新粉刷的墙案,忍不住登案画起了关羽像。画中关羽一手捋须,一手执《春秋》,长八九尺,神采奕奕,吓得舅舅直叩头。陈洪绶10岁时,拜著名画家孙伙、蓝瑛为师。据周亮工《读画录》上说,陈洪绶少年时曾把杭州府学李公麟所书的七十二贤石刻拿回家来反复进行临摹,并拿摹本向蓝瑛征求意见。蓝瑛说很像了,他很高兴;再进行临摹后又问,蓝瑛说,不像了,他反而更高兴了。由此可见,陈洪绶自幼就领悟出摹古不能拟古,而要从学习前人成就中创造自己的风格来。 

陈洪绶的习画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14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15岁时他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他的代表作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均被名工木刻,被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 

陈洪绶虽然是明末杰出的画家,但一生境遇坎坷。他年轻时曾数次赴京应试而不中,不得已卖画积钱进入国子监,后看透了朝政上的黑暗、腐败,就拂袖而去。清朝政权建立后,有位王姓朋友劝陈洪绶去应试,他在诗中写道:“二王莫劝我为官……一双醉眼看青山。”他对明王朝既留恋又绝望,终于落发为僧,死时55岁。

2006年9月13日15:18:16
 
陈氏族谱资料
是根据湖南祁东县白地市顺宾公谱局及洪桥发通房分局1995年七修族谱,
摘录编辑而成。
下面资料介绍:
表一:约公元前十七世纪--公元前十世纪1--26代
表二: 颖川陈国世系传 1—20代
表三:衍公---志泰:共68代自公元前519年—1330年止
陈氏宗派源流分迁总传,祥细记录了历代祖宗迁途分布居地。
陈氏源流直系图表
表一:约公元前十七世纪--公元前十世纪1--26代
1 黄帝 7 矫牛 13 太玄 19 禹纳 25 虞阏父
2 昌意 8 瞽膄 14 叔容 20 灵冠 26 胡公满
3 颛顼 9 虞舜 15 隐翼 21 德懿    
4 穷蝉 10 商均 16 端明 22 感亨    
5 敬康 11 虞夏 17 景旭定 23 余念    
6 句望 12 仲华 18 勾较 24 平仲    

颖川郡.系出妫姓虞舜之后.禹封谪均于虞.裔遏父娶周武 王之女.生胡公满.
遂封国于河南陈州.后世子孙以国为姓. 陈
 
表二: 颖川陈国世系传  1—20代
1 满公 受姓之初谧胡公妫姓   周武王克商而有天下  即封帝王之后以元女太姬配  是公封国于陈都宛邱   以奉舜祀   今在河南陈州以国为氏
故曰   陈,生二子<长子: 犀候,次子:皋羊>
2 犀候 犀候立是为申公生一子名<突>
3 突公 一名天佑相公卒突公立是为孝公生子<圉戎>
4 圉公 孝公卒圉戎立是为慎公生一子<宣>
5 宣公 慎公卒宣公立是为幽公生子<孝>
6 孝公 幽公卒孝公立是为厘公生子<灵>
7 灵公 公卒灵公立是为武公生二子<长子:说公,次子:燮公>
8 燮公 夷公卒燮公立是为平公生子<圉>
9 圉公 平公圉公立是为文公娶齐女生<鲍公>又娶蔡女生<佗公>
10 鲍公 文公卒鲍公立是为桓公生四子<长子:免公,次子:翟公,
11 杵公 继庄公立是为宣公生二子<长子:御寇,次子:款公>
12 款公 宣公卒款公立是为穆公生一子<朔>
13 朔公 款公卒朔公立是为共公生一子<平国>
14 平国 朔公卒平国立是为灵公生一子<午>
15 午公 继灵公立是为成公生子<弱>
16 弱公 继成公立是为<哀>公娶郑女生子师未立谧曰悼
17 悼公 讳师生一子<吴>
18 吴公 继哀公立是为惠公生子名<柳>
19 柳公 惠公卒柳公立是为怀公生子名<越>
20 越公 继怀公立谧曰泯公为楚惠王所并陈国失焉生子名<衍>(公元前519年.
按史记.陈国自胡公满至此,传二十世,计二十五君,历年六百四十有五,泯公二十四年并于楚.是岁实周敬王之四十二年也.子衍避楚难.迁阳武户牖。

 
表三:衍公---志泰:共68代自公元前519年—1330年止
1 衍 周敬王42年住河南开封 26 奕 51 明
2 琏 27 匡  52 公寿
3 履辉 28 达   晋永加五年 53 子珍
4 周昌 29 康 54 汉昭
5 裔 30 英.  55 大
6 仲丕 31 公弼   仕晋 56 洁
7 从善 32 鼎 57 产文
8 德绍 33 安 58 彜
9 述 34 高 59 琼恩
10 平仕.--206年汉封户牖候 35 永 60 忠德
11 原仁 36 猛 61 汝能
12 子远 37 道臣 62 元禧
13 澄 38 文赞 63 宗文
14 与京  迁居山阳瑕邱 39 谈先  弟:霸先 64 希善
15 考 40 茜   子:11 65 唐虞
16 汤 公元前48年.汉元帝 41 顼 66 庭芝
17 冯 公元元年.平帝元年 42 叔宝618年封唐国公 67 淑圣----子6
18 晟 43 重德 68 志泰--- 子6:
19 会可 44 烈(616年迁赣州马头寨) 志泰六子:
20 珍嗣 45 禄 长子 1.正宾
21 翔  迁居颖川 46 运 次子 2.顺宾1330年生
22 实 47 潜 三子 3.贵宾
23 纪 48 宝 四子 4.大宾
24 群  仕魏 49 选 五子 5.颖宾
25 泰. 50 元  唐禧宗时873年迁长沙 六子 6.文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