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花是什么?如果不是牡丹,那为什么一元硬币后面是牡丹呢。

如题所述

花为天地之灵物,人为万物之灵长:
分析毛主席评牡丹:
毛泽东还在不少地方称赞过牡丹,提倡“牡丹精神”。
人人都知道牡丹是没有精神的,惟有毛泽东称赞过牡丹,是什么精神呢?
战火纷飞的延安,毛泽东几次和周恩来、朱德偷闲到当地的万花山欣赏牡丹。万花山,因多牡丹又称牡丹山,距延安城南20公里。1939年和194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曾两次来这里观花。据有关回忆文章说,领袖们穿行于牡丹花丛,评评点点,兴致盎然,还不时地凑近牡丹嗅嗅花香,什么战争呀,“围剿”呀,好像都抛在了脑后。
毛泽东话是比喻用了一个“围剿”战,得到了这么多牡丹财富!这里看出牡丹不代表党和人民。
毛泽东在听了有关牡丹的传说后,还对当地的同志说,这里是一座天然大花园,是我们民族的财富,一定要保护好,不要使牡丹受到侵害,待赶走了日本鬼子,解放了全中国,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公园、疗养院,作为劳动人民休息、游玩、娱乐的场所……
毛主席发展牡丹是为了供人们新赏、娱乐所用,牡丹与政治不合题义。
历史上称牡丹象征清正的小姐。
“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曾指示把住所院里的盆花都撤了,惟独留下几株大牡丹。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要留下牡丹,他却说要树立一个对立面。并讲起了故事,唐朝有个武则天,有一天她下了道命令,叫御花园的百花在一个早上统统开放。其它的都遵命开了,惟有牡丹不开。武则天一见大怒,喝令太监把牡丹连根掘起,推出午门斩首。结果刀劈不折,斧砍不断,又架火烧,也烧不死,无可奈何,只得弃置路旁。而牡丹却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于是,我就把它请到这里来了。
这里看出牡丹精神:毛泽东用一代清正女皇武则天,来打比喻,如果用火烧光牡丹,火是烧不完牡丹骄傲争霸第一的精神。
“于是,我就把它请到这里来了。”毛泽东用“请”字让牧丹爷投向八路,跟随八路,走共产主义道路。这里是说那些敢拼,敢干资本家,用打和烧是不行的,要“请”进走共产主义道路。
牡丹比毛主席,党和人民都高贵,毛主席是不会用牡丹做国家象征,不可能让党和人民投向牡丹,而是让牡丹投向共产党。
工作人员问牡丹为什么不开。毛泽东告之,这个老太婆的命令不对,违反了自然规律,牡丹就是不听她的。
意思是不要强制行动,要“请”说好听的。
工作人员又问这是不是真的。毛泽东说能照牡丹那样做就行了,我们应当向牡丹致敬。
意思是牡丹都跟共产党了我们怎么不给它致敬呢!
牡丹劲骨刚心,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正是毛泽东所提倡的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中华骄傲文化,爷牡丹雍容华贵与中国国花不合题。
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而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也成了清国奴。大清国牡丹不代表新中国形象。
花为天地之灵物,人为万物之灵长:
分析毛主席评梅花:

毛泽东有一阕著名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阕词是毛泽东喜爱梅花的最好写照。
显然,《卜算子•咏梅》是一首怀念诗。
毛泽东喜爱梅花。瞻仰过毛泽东遗容的人大都看到过,在毛泽东纪念堂里,水晶棺前摆放着五盆梅花。这是根据毛泽东生前酷爱梅花的性格而摆设的。毛泽东生前,无论是居室还是工作室,都要摆上几盆梅花。
看到这一段引含着什么背影呢?在看下面。
他在1949年的《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有“落花时节读华章”之句,在他手稿之初曾为“暮春时节”,后改为“落花时节”。春末夏初,仍是花繁时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英缤纷的日子,读美丽的诗句,诗花人相悦。他写《蝶恋花•答李淑一》,为“我失骄杨君失柳”,让“吴刚捧出桂花酒”。他笔下有过“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以梅品格悼赞亡友。
以梅品格悼赞亡友--------看来伟大的领袖用梅花来赞美死去英雄。
梅花象征英雄,梅花岭上赞英雄,人人皆知。
可见坚韧内敛宁愿牺牲自己的美德英雄。
中华文化梅花------象征死去的英雄,不合新时代国花评选要求。
梅花是旧社会国花,新中国成立,将梅花代表死去的英雄,梅花不代表新中国形象。

花为天地之灵物,人为万物之灵长:
分析毛主席评兰花:
毛泽东是爱花人,也是护花人。在延安时,有一次,勤务员在王家坪桃园折了三根桃花枝,插在毛泽东房间里,供毛泽东观赏。但他看到后,便把勤务员找来,问明了在哪里折的桃花枝,又要勤务员数了三根桃花枝上的花苞。勤务员数后说有40多个花苞。毛泽东听后认真地对勤务员说:“一个花苞结一个桃,有的花苞还能结双桃。你想想,群众今年又要少收多少桃子呢?咱们是中央机关,机关的同志要带头遵守群众纪律,你们不能为了让我看花,就去干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你们这不是要我也犯错误吗?”毛泽东爱护一花一卉,充分表现了一代伟人对人民之爱,对大自然之情。
毛主席用梅花来赞美死去的战友时, 还曾诗叹屈原“艾萧太盛椒兰少”, 屈原《离骚》椒兰:申椒的蕙芷 ,蕙芷,兰:蕙兰 ,芷:白芷。战争中蕙兰象征清廉坚贞党的旗帜, 白芷用自己的贡献解救每一个伤员,象征着人民大众无私贡献的精神。
毛主席爱兰却不爱兰的表面,爱兰的 "蕙心",蕙心意思是美丽善良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兰花代表新中国,画家用裸体和兰合影时受到 毛主席的禁止和批评!可见兰花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
蕙兰和白芷是代表 新中国国家形象和精神 ," 兰花革命"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大团结 ,走向和谐富强的美好的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1
国花是蕙芷,牡丹是金钱主义,蕙芷是以人为本主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2-18
中国国花不是牡丹,虽然曾经有人提议过,民间甚至国家机构都评选通过了“牡丹为国花”的建议。但是我国从来没有将任何一种观赏类植物设定为法定国花,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没有国花。
1995年发行的1元硬币的图案是牡丹,1997年发行的5角硬币的图案是梅花,2001年发行的1元硬币的图案是菊花,2002年发行的5角硬币的图案是荷花,2000年发行的1角硬币的图案是兰花等。

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35525/3143643.html
第3个回答  2009-12-20
新中国新时代蕙芷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兰芷溢香正是丰富新时代、新中华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提倡 和谐文明蕙兰象征清廉坚贞的党中央,白芷象征无私贡献的人民大众。
少帅张学良将军咏芷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朱德委员长游广州兰圃时,留下诗一首: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蕙芷花芳香味,而是社会安定、政通人和的象征。 文学巨匠沈从文在名著《桃源与沅州》中欣然撰写:“小溪谷里生芷草,到如今还随处可见。”芷草,芷:白芷,草:蕙兰。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绵绵之情。芷兰的清美芬芳美德,大美不言的韵致,自然会赢得人们各种赞誉和喜爱, 正如洞庭第一长联中所云:“沅芷南芬,澧兰北秀”。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颜师古《幽兰赋》:"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一个"秀"字将蕙芷品性概括无遗。梁宣帝《兰诗》:"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蕙芷宋代向子湮《浣溪纱》词上阙:"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淡更香饶,不将红粉污高标。"当然这里的"高标"似指高出于幽花的绿叶,但其含义却在赞美蕙芷风标灵风范,秀丽风范,千古传诵品质。正如我们伟大的祖国郁郁青青繁荣昌盛!秀丽河山!爱我中华!蕙芷!
缅怀毛主席1961年秋,看到我国古典屈原《离骚》原文"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捷惟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译文: 何必如此夏桀商纣王独弃 放肆披开了,一对蕙芷惟有的捷径以困住停止了脚步;惟有夫役私党派的人愉快 ,路途昏暗愚昧难以取胜;”古今祖先对夫役私党派痛恨之入骨,维护正义宁磕死而不移的精神。
毛主席沉思片刻,挥毫慎笔写下《七绝、屈原》光辉诗篇。“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路冲向万里涛。” 椒兰:申椒, 蕙芷 。屈原《离骚》 蕙芷,兰:蕙兰 。 芷:白芷。 用蕙兰和白芷象征革命时代,党和人民大众紧密团结 赋予蕙芷来维护正义的革命精神和风范。
第4个回答  2009-12-18
新版是菊花,旧版是牡丹

1994年评选牡丹为国花,兰、菊、荷、梅为“四季名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