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

如题所述

土壤样品制备,是指土壤样品(取样中受到扰动的)从田间采集后经历混匀、干燥、磨细和过筛的过程。

资料扩展:

野外采集到的新鲜土样除了立即进行与微生物活动、氧化还原条件、挥发性物质等相关的性状(如亚铁、还原性硫、易还原性锰、硝态氮、铵态氮、易降解和易挥发有机物等)分析以外,其余样品需要及时干燥,以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化学变化,使所得分析结果更为稳定,也便于长期保存。

新鲜样品首先应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根、昆虫尸体和砖头石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石灰结核等),之后尽快干燥。

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