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第四单元作文调查中的"小插曲''

是小学的,要短的,大概400字左右,如果答得好,追加100

市府路小学绿化情况调查报告调 查 人:易薇、曹青时 间:2005年5月12日调查目的:了解市府路小学绿化情况调查内容: 1、今天,我们调查了校园绿化情况,现将调查内容归纳如下:(1) 校园有多少植树: 81棵 (2) 校园内有多少盆花: 1206盆(3)校园花草树木种类: 法国梧桐、泡桐、龟背竹、落雨杉、苏铁、牵牛、大丽菊、茶花、杜鹃花、七里香、红叶继木、大叶樟、一串红、仙人球、兰花、枫杨、南洋杉、玉兰树、圆柏(4) 校园的绿化的特点:在绿化的层次上做到地面植被、、灌木乔木与垂直悬挂植物相结合;在绿化的品种上做到普通植物与珍稀植物相结合;在绿化的布局上做到植物品种相对集中与植物造型的审美需要相集合。(5)校园绿化面积:学校种植地面植被1000余平方米,种植了普通植物园、珍稀植物园、竹园等, 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达到可绿化面积的百分之百。植物种多类达60余种,其中10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名列全市中小学之首。现在的校园誉为我市的植物生态园,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校园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在传达室屋顶上可以放许多花;在厕所屋顶上可以种花草,让花香代替厕所的臭味;把教室窗台改进成可以种爬山虎的小花坛,让爬山虎在炎热的夏季为我们遮挡太阳光的照射……。这样,我们的校园既美丽又舒适。 在调查中孩子们发现:校园内一些废弃场地、废弃屋顶通过改进,可以再利用。当他们把这些发现告诉我时,我马上大加赞赏,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又引导孩子们采访学校的教师和员工,在校园内就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接着,在调查情况交流汇报课上,学生把所调查的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在交流、讨论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主题,如:“改进教学楼周边绿化环境”、“设计校园屋顶花园”、“设计新型的温室大篷”、“改进(设计)苗圃设施”等等,我将这些主题归纳在黑板上,经过孩子们讨论,确定出一个大的主题:为校园绿色添光彩。四、小组分工活动显智慧活动主题确定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根据自己感兴趣爱好,确定小组的研究内容和小组成员。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分组过程中,对“改进校园绿化设施 ”感兴趣成员多,特别是男孩子较多,孩子们通过讨论决定分成两队:一队调查教学楼道花草设施,另一队调查学校操场花盆摆放设施。每队同学还为本队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设计了漂亮的队徽呢!瞧,这就是他们的小组和分工。他们还得意的说:“只要一看别在我们衣角上的队徽,就知道是哪队的同志”。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学校植物园,同学们还建立了“植物扦插研究”小组、“物候观察”小组、“珍稀植物观察”小组等若干个研究小组,进行多个小课题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对植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五、聘请专业特长教师中的小插曲设计屋顶花园小组,在他们的设计图中把泡桐、法国梧桐、荷花玉兰等高大的乔木都“种”在屋顶上,这些树会把屋顶压跨呀!望这孩子们灰心的面孔,我建议:先了解屋顶的生态环境,再了解适合种植屋顶的植物。孩子们表现出为难的表情。于是我帮助他们联系了在学校“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担任专职的指导教师徐鹏,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他们了解到:在屋顶上应该种植适合本土生长、耐寒、低矮的灌木和花卉。他们明白了一张小小的设计图中包含着很多的学问!这次活动的内容涉及园林栽培的知识较多,所以我建议孩子们根据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聘请相关专业老师为指导教师。如:聘请我校花匠徐师傅处理方面的技术指导,与飞蛾、种植在屋顶上的植物种类等设计有关的要求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和捭、拜访园林专家。六、群策群力定方案活动具体该怎样开展呢?“拜访园林专家”“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孩子们献计献策,热情高涨。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商讨,孩子们制定出了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七、学生的收获: 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内容变化。孩子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了一系列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他们通过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表格,写观察笔记,进行整理资料,是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功的滋味。通过活动认识达到植物对我们的贡献,知道爱护绿色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为了更好的发挥校园植物的人文性,同学们为每一种植物挂上标签,让校园植物会“说话”。学生在课间可以自由地与这些植物“对话”。同时,学生通过讲解、进行植物知识竞赛等形式,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植物对人的作用等,学生更加热爱植物,保护绿色校园。学生亲自设计制作叶画、植物标本,植物书签优秀作品在校园里展示,在学校的跳蚤市场交易,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植物的情感。通过此活动,同学们还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科技小论文,“物候观察”小组的王梦瑶同学,撰写的小论文《法国冬青冻害调查报告》,荣获黄石市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二等奖;宋惠同学参加“垂柳扦插实验”写的小论文《垂柳扦插实验初报》荣获黄石市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二等奖;“珍稀植物观察”小组的陈京、余萍、沈馨等同学,根据观察结果写出的《秤锤树花期与果期的观察报》,荣获湖北省黄石市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陈艺同学的成绩特别突出,她对校园植物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写出的《市府路小学校园植物调查报告》荣获黄石市科技创新大赛论文评比一等奖。学生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除了平时能够热爱校园中植物、保护环境,还利用各种节日(如“植树节”等)走上社会进行植树环保宣传活动。其中孙云、张帆等同学组成“环保小卫士调查”小组,对周边的街道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社区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同时他们还对联合村的摊点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磁湖水环境的保护,提出了金点子,得到了相关方面的好评。 八、通过这项活动我们可以真实的看到学生的变化:1、知识面的拓展,学会了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1) 获得了植物的分类学知识,认识了许多常见的花卉,了解了一些植物生活习性及种植知识。2) 获得了昆虫方面的知识:如昆虫的生活习性、昆虫的捕杀、昆虫的形态结构等等。3) 学会运用中文处理系统处理文字,运用已有软件进行设计表格。2、学会了研究设计活动的技巧:1) 学会了如何确定研究设计主题。2)学会如何制定研究设计活动计划方案。3)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与他人合作!4)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技巧收集、交流、整理资料。5)懂得了创造与发明就在生活中的道理。6)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展示数据和成果。3、从情感、态度和价价观来看,孩子通过研究设计,明白成员间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加强了对母校的认识,增强了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感和社会责任感。九、来自老师、家长的评价 在这次活动中,使许多老师对孩子身上的闪光得到得新认识。李悦雨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学起作文来,错别字多,但他打印的植物调查报告,却没有一个错别字,而且又快又好。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他们班语文老师在一次偶尔活动中发现李悦雨这一优点,高兴地对我说:看不出李悦雨对电脑操作挺熟的呢!他打出的文章比他写出的文章错别字少多了。在我校进行一次关于“快乐绿色童年”的亲子开放日活动中,同学们为参观校园学生实践基地的家长做植物介绍时,孩子们出色的口才,使家长连连称赞:“如果我们的孩子,经常这样锻炼的话,将来一定会成为有名的记者、主持人!” 答案补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5
今天是星期天,天气晴朗,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像出笼的小鸟一样向南岭公园“飞”去。到了那里,我们一起商量说到哪儿去玩最有趣呢?最后,我们一致决定去“游乐场”玩。到了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票价,非常醒目。我左看右看,越看越迷糊,只见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每各人3元”。咦?这不是语言重复吗?为什么写成这样呢?为什么不改一下呢?我们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去问管理人员:“到底是‘每个人3元’,还是‘每各人3元’呢”?那人叽里哇啦地说了一堆大话,反而使我们更糊涂了。我说:“应该是‘每个人3元’吧!”那人的脸“唰”地一下红了,他一边改字一边说:“去去去,一边玩去。”我们立刻一哄而散。等我们再来时,黑板上的字已经改成“每个人3元”,而且人也多了起来,管理人员忙得不亦乐乎,脸上的“红”也加了“光”。我们也随着人流进了里面,心中也泛起帮别人改错别字之后的喜悦之情。

感慨之余,不由使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则故事:一个人的食指坏死,要切除,可医生在开处方时把“食指”误写成“十指”,当他从手术室出来时,十个指全没了,使他更丧失了劳动能力。

从上面的那件事和故事中,我真正明白了写错字的危害,小则损害个人,大则危及生命,或祸害国民。在这里,我呼吁全国人民: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http://www.new-class.cn/show.php?artid=587903

第2个回答  2009-11-15
星期日,我和我班的几位同学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一起到街上调查人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是否有错别字的现象。

我们来到市场,首先看到了一则告示:本店五周年店庆,甘庶汁买五曾一,"咦,甘蔗的"蔗"字少写了个草字头,买五"赠"一写成了买五"曾"一。我们告不告诉他呢?"我是这个组的组长告不告诉由我决定。如果告诉也得有我出面。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最后我鼓足了勇气,走到老板面前说:“叔叔,我们是错别字调查小组的,纠正错别字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今天发现您告示上面的两个字写错了,请您把它改正过来。”我把这两个字的正确写法告诉了他,本以为他能够虚心接受谁知他恼羞成怒,挥动着他的拳头吼道:“关你屁事,快滚!”我们几个人很无奈,也很沮丧,有几个队员都想打退堂鼓,我给他们作了思想工作,讲了正确使用中国文字的重要性,他们又重新振作起来.我们继续查找。

我们又来到一家小饭馆,发现广告牌上的"餐"字写成了"歹"字,鉴于上次的教训,我们怯生生的对老板说明了来意,老板非常客气地接受了,马上拿出粉笔做了纠正,并向我们表示了感谢,还称赞我们是中国文字的小卫士!
从这件事中的小插曲,我们知道错别字的纠正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纠正,也要从个人做起,全民行动,来弥补中国文字在使用方面的漏洞。
正确使用中国文字,人人有责!
第3个回答  2009-11-19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字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汉字的数目也是越发展越多。于是人们在写字时也不免出现一些错别字。错字与别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错字是指将某个字写错,这个错字既不为人知,也无任何意义,完全是写字的人自己编造出来的;别字是指写出的字与正确的字音同或音近,但意思却不同。别字多的文章,词不达意,别字文章中心内容的表现,有时也会闹出笑话。
从前一个穷秀才托人将成熟的枇筢果送给朋友,并写了一张便条:“琵琶结果,请与仁兄共尝。”朋友笑他写了白字,也写了一张字条给他,上面写着:“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可见,写错别字原因之一则是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太少。如果一篇文章中错字、别字过多,可以肯定地说文章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母语学好。连自己民族的语言都学不好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去学习其它功课呢?现在文明所用的某些字、词也是从很早以前人们写的错别字中沿用下来的。例如,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个词:逃之夭夭。它的意思是形容人逃跑的样子。而在《诗经. 周南. 桃夭》中,有“桃之夭夭”一句,它形容桃花的美丽与妖艳。这两个字意思显然不同,但“逃之夭夭”却来自“桃之夭夭”,是在词语“桃之夭夭”基础上创造的新词语。这是古人对于新事物的概括,也是他们对于文字、语言的创新,是我们民族拥有光辉灿烂文化的原因之一。然而,如今我们汉字的数目已经很多,我们在汉字使用中,在一般情况下,确实已经没有再创造“新汉字(错别字)”的意义了。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只要平时注意词汇的积累,读书时体会每一个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勤查字典和辞典、透彻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这样,在使用汉字时,肯定就不易出现错别字了。
第4个回答  2009-11-22
前几天,我发现在一张布料店的广告上,商家把“不可不试”改成“布可不试”。在此之前,我还发现在学校附近,路口那里还有一间服装店,老板把“依依不舍”改成“衣衣不舍”。虽然这的确挺有趣、能够吸引顾客,但这是一种不太好的社会现象。我在街边搜集了16张广告纸,其中有4张广告纸里面包含错别字,12张广告纸里面没有错别字。有错字的大概占25%,没有的占75%。

分析商家要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

1.商家为了招揽顾客

2.型近字导致人们写错

3.老板小的时候没有认真学习,写错字

解决错别字的办法:

1.自己写作业时认真、小心别写潦草字和错字

2.向有关部门递交意见书,打击专门写错别字的商家

3.发动家长、老师、同学、街上的人们等等,提醒他们别写错别字

4.成立错别字小组,上街“清扫垃圾”

结尾:希望各位同学一定不要写错字,成为“写错字”的队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