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构建知识树?

如题所述

“知识树”建构,在我的教学中,即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思维个性建立一棵属于自己的“知识树”,对所学(单元、系统)知识进行全面性、基础性、主干性、系统性的知识建构,以整体感知知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构建的知识树也不尽相同。知识树的构建,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一方面,对掌握基础知识较困难的学生,在建构知识树的时候,首先尽量不要脱离大纲的形式,通过逻辑关系、关键词汇等把教材知识嫁接到整体建构的一个单元知识树上,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记忆。过好教材关、知识关,尽量准确理解课本中每一个基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观点,做到全面彻底搞清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不留死角,即重视基础性、全面性。这主要是一种线性思维,比较符合学生的传统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对学习基础扎实些,有的还偏向于喜好文科,思维能力强些的同学,比如,调查中反映出的要求以按问题形式归类建构体系,以高考考点、高考题型等归类的学生。可以要求通过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想象等进一步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前后上下联系,突出中心主题,整个体系的主要的关键性的信息鲜明,需要对整个知识结构做出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使知识树成为学生了解整个知识的一张地图,一个可以搜索的网络。这种情况下,学生要过能力关、思维关,整颗树呈放射性结构,符合大脑的放射性
1/4
思维模式,也符合大脑记忆的原理和机制模式。使学生一边“涂鸦”,一边“画”知识树,来记录思考和创作、复习知识的过程。
满意请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