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不应该抵制外国商品辩论稿

如题所述

这些天为保钓,“抵制日货”的声音在网上非常热闹。回顾近百年来,每逢中外纷争之时,“抵制某国货”的呼喊,几乎成条件反射式的时髦。在这个时候,你只有扯着嗓子跟着喊,并且做出一些抵制的样子来,才显得你如何爱国,否则就极有可能被斥为没骨气,甚至卖国。诚如学者指出,用卖国、汉奸这样的大帽子往人头上扣,是近代以来屡试不爽的手段。所以,每每民族情绪亢奋之时,能够理性平和行事说话,的确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不过,我还是想给抵制日货之类的高烧泼点冷水,因为好在目前我们还有些不随声附和的自由。
  其实,自由买卖合法商品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自由权利,只有他买卖的不是走私货,不是枪支毒品之类的违禁品,也不是假冒伪劣,无论公民还是政府都无缘置喙。以爱国、民族之名限制以至剥夺公民的自由买卖合法商品的权利,这本来就是一种违法犯罪。在现代法治社会,爱国也必须依法,爱国也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而不是单凭血性与义气而失去边界,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我想这一点不应当存在太多的争议。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选用洋货并不意味着不爱国,仅仅是因为国货不如洋货。虽然我们可以让神舟上天,可以让蛟龙潜海,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商品,在品质性能上,甚至有时还包括价格上,国货远逊于洋货。从照相机、手机到汽车、家电……国货能跟洋货媲美的有几个?假如你国产的相机做得比松下还好,手机做得比苹果还棒,还用你呼吁抵制洋货吗?

  对还是不争气的所谓民族企业,是关起门来全民力挺与保护,还是让它们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去锻炼成长,更有利于它们的发展,我想这是不言自明的。国货与民族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保护,但那不能靠闭关自守,而是要靠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一面在事实上给外企超国民待遇,一面又大喊要抵制洋货,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而且,别忘了垄断必然带来压榨与暴利,一旦没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本国企业赚本国人的黑心钱,丝毫不会心慈手软。

  再来回顾中国的近代史,抵制洋货的运动一浪接一浪,如果真的有用,何至于饱受欺凌,弄得山河破碎,几次都几近到了亡国的边缘。其中抵制洋货最彻底的莫过于义和团,在大街上见个戴眼镜,用水笔的中国人,就连人带物一起干掉,其结果呢既没有振兴国货,反而给国家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从不断披露的史料看,义和团杀信洋教,用洋货的中国人很卖力,真正在前线打洋鬼子倒是像作秀啊。看来抑制洋货与爱国还真不是一回事啊。

  国家的外交政策与举措,我在此无意评述。我只想说,逞血性,拼硬气图一时之快,既不能维护国权,也不能彰显民权,到最后也只祸国殃民。如果既想抵制洋货,又不做强国货,最后只能和义和团一样,但凡和洋沾边的就杀无赦。国倒是没爱成,也没救成,反倒有可能会如义和团一样沦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炮灰与工具,譬如如以抵制洋货为名,强化某些国货与国企对国民的垄断与盘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